專欄 / 吉他手教戰守策:如何調出好音色

0
1283

image001

▲名吉他手 Steve Vai

從大學時代開始接觸樂器到現在整整30年了。在這段不算短的時間當中,資訊的取得從早期只能透過外國雜誌以及向當時在台灣表演的外國人偷學,到現在只要指尖一按,最新最快的資訊瞬間出現在你的電腦/平板/手機螢幕上。

音樂器材也是一樣,早先只能遷就於在代理商/樂器行手上的少數商品,到現在所有商品不管是代理商/樂器行引進,或是透過直購、代購,絕大部分的商品都幾乎快與國外同步。而器材本身在這30年當中更是日益精進,復刻品幾乎以假亂真,處理音色的技術也日新月異。和30年前比較起來,實在不可同日而語。

我們現今生活在器材發展的黃金年代,隨便走進一間樂器行,任意挑一把吉他、一台擴大機(無論是管機、晶體、數位模擬)、效果器、甚至像是拾音器這樣的配件,不論是入門款或是專業級,很少真的有完全無法調到相對好聽、可用的音色。對曾經經歷過器材相對匱乏年代的我,現代的樂手們真的是很幸福!

不過誠如先前提到的,好聽與可用的音色除了器材本身的品質之外,調整也扮演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對這個主題,名吉他手同時也是Youtube上最受歡迎的器材評論家 Pete Thron提出了他的作法。以下是Pete Thron針對三個對音色影響最明顯的部分:吉他、效果器、以及擴大機,分享一些調整的基礎概念給大家參考。

 

※弦高-

這是第一個需要調整的部分。弦距離指板的高度到底應該多少因人而異。一般而言,弦高越低彈起來越容易,不過音色相對會因為琴弦的共振幅度小而稍受影響。反之,弦高越高琴弦的共振幅度較大音色會稍稍提升,然而犧牲掉的是彈奏時的容易程度。這沒有一定的標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不過就我的觀察,大部分的吉他手包括我在內,會把弦高調低到不會打弦的範圍來增加彈奏時的容易程度。

image002

▲弦高

※琴頸弧度

為了能將弦高調低而不會打弦,也不會在推弦時琴音突然不見,可以將琴頸稍稍調彎一點(相對於完全筆直)。由於台灣的天氣相對潮濕,我會建議在每次換弦之前可以檢查一下琴頸弧度,如果有跑掉的話剛好趁換弦時做調整。

image004

▲琴頸弧度

※拾音器高度—

拾音器的高度(拾音器與琴弦的距離)對音色與音量有顯著的影響。拾音器越靠近琴弦時音量越大,但是此時拾音器上的磁石因為距離太近,弱化了琴弦的共振幅度干擾到音色,甚至影響音準產生調音上的困擾。拾音器越遠離琴弦時琴弦的共振幅度較不受影響,音色較自然,然而音量卻因距離太遠而變小喪失了力道。

調整拾音器高度有兩個重點:「甜點」(sweet spot,甜美音色出現時的高度)與平衡,而這時侯要靠的就是自己的耳朵。基本上建議在調整拾音器高度時將擴大機設定在clean的音色,而且也不要加上任何的效果器。首先、你可以從任何一個拾音器開始,在clean的音色下彈奏。接著用你的耳朵去聽然後開始調整拾音器的高度一直到你認為的「甜點」出現為止。然後依同樣的方式調整下一個拾音器,直到所有拾音器的「甜點」都出現。

再來你開始試奏每個拾音器位置,包括兩個拾音器一起作用位置。此時的重點則在於音量的平衡,微調到每一段位置的音量基本上差不多就大功告成了。大致上在調整完之後,看起來高音弦部分的高度會比低音弦部分的高度高,而靠近琴橋的拾音器整體高度也會比靠近琴頸的拾音器高度高。

image005

image007

▲拾音器高度

文字整理:Steve老狗

資料來源:premierguitar

※本文於五月 10, 2016 @ 10:35:03文字修正、來源補述。

專欄 / 吉他手教戰守策:如何調出好音色 (下篇)

前一篇文章用音樂改善身心:St. Vincent、Peter Gabriel投入音樂治療計畫
下一篇文章【樂手巢x松菸現場-六組樂團帶你回到青春時光!】
我是個吉他手,而且是個對「Tone」很講究的吉他手。 「Tone」是音色,器材面代表樂手使用的器材所產生出來的音色,技巧面包含樂手對器材的知識,讓他/她可以用現有的器材,調出想要的「Tone」;樂手利用純熟的彈奏技巧,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音色。 「Tone」也是色調,居家裝潢,或是個人搭配,色調的調和與衝突都會創造出效果;「Tone」同時代表情緒,high tone時情緒昂揚,彷彿天底下沒有什麼事情是做不到的;情緒低落時,人會無精打采,情緒會影響我們的生活,我們應該多了解「Tone」,進而能控制它,而不是為它所左右。 「Tone On Tone」, 它原是一種同色調搭配的方式,但我想要傳達的是,在我有興趣與熟知的領域,透過知識、經驗、與心得的相互分享,提升我們控制或創造我們想要創造出效果的能力,讓我們與身邊的人都能總是情緒高昂,愉快的面對生活、控制生活、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