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他的歌,他的痛苦和他的死亡:Kurt Cobain(1967~1994)

0
991

當槍聲響起的那一刻,煩惱與憂愁應該也瞬間消散了吧?

但那個世代的年輕人們,卻在頓時間,失去了心靈上的依靠。

那茫然的X世代。

從今以後,他們必須獨自面對令人沮喪的社會了。

再也沒有人,替他們發出憤怒的嘶吼,以及抑鬱的低吟。

而他,在進入「27俱樂部」之後,人們仍然議論紛紛,直到今日。

這是因為,他用最激烈的手段,表達了對這個世界的失望、不解,以及無奈。

Kurt Cobain,在舉槍自盡之時,順手終結了地下音樂那令人咋舌璀璨年代。

 

沒錯,這是任何人都料想不到的,九十年代初期,油漬搖滾取代了流行音樂,攻占告示排行榜的冠軍、成為年輕人追逐的潮流,Kurt Cobain儼然已是當代搖滾巨星。但累積在他心中的複雜情緒,也幾乎毫無保留的,呈現在世人面前。

時代背景、人生經歷以及龐克的生活哲學,讓他不自覺得走向了痛苦的那端。或許,這就是他選擇燃燒殆盡的原因。

如果你是Kurt Cobain的信徒,你一定非常了解他的成長背景,也一定會認為,他父母的離異,直接形塑了他往後的性格。

這的確是事實。

在變得乖戾、孤僻、憤怒的同時,Kurt Cobain迷戀上了龐克搖滾,這種秉持地下、獨立、不造作的音樂,讓他重獲新生,義無反顧的依偎著。同時,他也從中汲取大量的養分,並轉化為震撼世界的音樂能量,以及,那參透世界、敲擊人心的悲觀主義。我們可以從任何的訪問片段中,窺得他對音樂、人生、乃至於社會的看法。也可從中約略梳理出他的哲學觀─反對主流、討厭虛偽的人類、痛恨任何的歧視。所以,他選擇用最痛苦的方式,表達對一切的不滿。他曾說過:

“Thank you for the tragedy, I need it for my art.”(感謝苦難,這是我藝術的泉源)

 他的藝術建立在痛苦之上。也因如此,他選擇龐克搖滾,做為他發聲的工具。而「Nirvana」,便是他創造藝術的圭臬。

”Punk is musical freedom. It’s saying, doing and playing what you want. In Webster’s terms, ‘nirvana’ means freedom from pain, suffering and the external world, and that’s pretty close to my definition of Punk Rock. ”(龐克是一種自由的音樂,透過表演和創作將之表現出來,在韋式字典裡,「nirvana」之意為從受挫苦痛、外在的世界中脫離出來,這接近我對於龐克搖滾的定義。)

(※參考資料來源:tieba.baidu

所以,他大聲的吼、低聲的唱,搗毀舞臺上的一切,或許只是想告訴我們:「這是我們對於音樂的看法。」喜歡也好,討厭也罷,Kurt Cobain不是、也沒有義務討好任何人。他只是找到了存在的價值,並希望有人能夠理解他想要說的東西。

痛苦、無意識的詞句,刻意營造出來的低沉、破裂的聲響,Nirvana的創作有著鮮明的標記。而Kurt Cobain反覆唱誦的歌詞,看似混亂、矛盾,但這正是他悲觀性格所孕育出來的獨特文字。正如他在Nirvana第二張專輯《Nevermind》中的〈Lithium〉裡不斷的復誦著:

I like it , I’m not gonna crack

 I miss you , I’m not gonna crack

 I love you , I’m not gonna crack

 I kill you , I’m not gonna crack

如果你知道歌曲名〈Lithium〉(鋰)是一種抗躁鬱症的藥物,那這首歌,在你的理解中,或許不再只是無意義的歌詞與旋律。另外,收錄於同一張專輯中的〈Something in the way〉,是專輯內少數以民謠吉他為主要伴奏樂器的歌曲,唱的是他棲身在橋下的那段流浪回憶。不斷重複著的Something in the way令人心碎。沒有輕快的旋律、沒有做作的歌詞,Kurt Cobain的創作,透露了他複雜、扭曲的心理,也告訴我們,他不快樂。

“Im not afraid of dying. Total peace after death, becoming someone else is the best hope I’ve got.”(我並不害怕死亡,死後的世界一片寂靜。獲得新生,是我最期待的願望。)
I feel like people want me to die, because it would be the classic rock ‘n’ roll story.
(我以為人們希望我死去,因為這樣才能成為經典的搖滾故事。) 
參考資料來源:tieba.baidu

一夜成名的巨大壓力、嗜血媒體的死纏爛打,讓他憤怒、狂暴,但更多的,應該是失望。體制外的Kurt Cobain,被世俗社會無情的壓榨。死亡,或許是他進入涅槃狀態的唯一解答。而當他扣下板機的那一刻,一切的一切,都已變得不重要。

主流媒體成就了他,也摧毀了他。留下來的,除了一只遺書、他的音樂,Neil Young 、Patti Smith 、Sheryl Crow、The Cranberries等歌手、樂團的致敬歌曲外,還有他家鄉附近那座公園中,布滿世界各地歌迷思念話語的紀念長椅。

以及我們永垂的懷念。

 

專欄作者簡介[林哲安]

image001

林哲安,1987年生,目前為一名出版社編輯,偶爾接些音樂相關工作。

希望能夠在身兼多職的狀況下,存到足夠的錢來建造一座屬於自己的錄音室!

專欄連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club 27 – 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fade away (活動已結束)

  • 多重樂器才子Brian Jones, 1942-1969
  • 滾石雜誌史上百大吉他手Jimi Hendrix, 1942-1970
  • 讓人驚豔的藍調女聲Janis Joplin,1943-1971
  • 藝術與音樂創作合一的搖滾壞男孩Jim Morrison, 1943-1971
  • Grunge rock icon油漬搖滾傳奇星Kurt Cobain, 1967-1994
  • 爵士樂界的美麗女伶Amy Winehouse, 1983-2011

普遍公認為納入「27俱樂部」的六位早逝音樂家,你懷念嗎?你如何懷念?

10/3 – 10/18 ,樂手巢將計畫於UD育典樂器展出以【27歲俱樂部】為主題的 pop-up store 空間。其中有6位具代表性的英年早逝27歲音樂家的唱片黑膠和影像作品、週邊產品。陪你一睹他們生命那遙遠卻僅有9000多個日子短暫的記憶,回憶這一場27年的璀璨光陰!

 ◎活動資訊◎

YSOLIFE PROJECT 2:the 27 club – 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fade away (免費入場)

展期:2015.10.03(六)-10.18(日)

地點:UD MUSIC CENTER/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4段181巷40號B1

開幕:2015.10.03(六) 下午:14:30 正式開幕(14:00入場)

   →開幕提供義大利國寶級illy咖啡

開幕演出:15:00范克希樂團The Vanquish
特別講座:CLUB27 (講者未定) 2015.10.10(六)下午:14:30

艾美懷斯音樂紀錄電影《AMY 超早鳥鐵粉電影預售套票獨家首賣

10/10(六) 起於育典樂器《Amy》艾美懷斯音樂紀錄電影《AMY》套票獨家首賣!

搭配紀錄片首賣活動,現場除預告片播放以外,將邀請樂手演唱Amy Winehouse歌曲

主辦單位:樂手巢 YSOLife

主要協辦單位:育典樂器UD MUSIC CENTER

主要贊助單位:

illycaffé /百滋國際(Marshall Headphones)  /美昇國際(Maison Motion)/搖滾貓Pick Me Or Die

協辦單位:

IMPO MUSIC / 吉他漫 / 喬治的黑膠館 / SONYMUSIC

媒體協辦單位:

小日子享生活誌 / CHECK流行文化推廣雜誌 / POPSOUND|西洋音樂誌™ /挺音樂誌

_________

全新音樂平台,樂手巢網站
https://ysolife.com/
隨時補充音樂新知,歡迎加入樂手巢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YS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