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位浪潮推動下,音樂與娛樂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轉型時刻。包含混合實境的應用、 AI 技術的開創與錄音混音實作等,都成為產業的重要考驗。如此多元的可能,該如何對應到市場機制,突破閱聽者的想像,進而達到可獲益的商業模式,是內容藝術產業最關心的議題。
這次 2025「潮臺北TRENDY TAIPEI」於9月4日至5日在臺北101双融域 AMBI SPACE ONE 舉辦的「潮對流|國際論壇 TRENDY Forum」系列免費論壇,針對飛速的技術時代會遇到的前瞻問題,邀請到來自英、美、日、韓四位國際音樂與娛樂產業重量級講者接力分享。
娛樂產業正快速改寫我們的日常。你能想像音樂大師在離世後,仍能透過混合實境再次站上舞臺;AI 可以顛覆娛樂產業的面貌,讓你從未想像過能登臺演出的人也站在聚光燈下。這四場國際講座所談的,是我們每天都在聽見、看見的娛樂世界,但卻又持續超越我們的想像。不禁讓我們開始重新思考:下一個十年,娛樂產業又會走到哪裡?
四場非聽不可的重磅國際論壇
一、生命消逝之後的藝術延續:坂本龍一於生命尾聲完成的混合實境製作
坂本龍一在得知自己罹患咽喉癌後,便開始思考生命與音樂的意義。也正是在那時,他開始與紐約的國際知名製作人、導演 Todd Eckert 的 Tin Drum 團隊合作,期待透過混合實境技術,延長音樂演奏的生命期程。此混合實境鉅作《鏡 Kagami》在2023年6月於紐約首演,大獲觀眾好評;2024年3月作為 TIFA 節目於臺灣的國家戲劇院登場,是其在亞洲的首度巡演。
觀賞《鏡 Kagami》的觀眾必須在頭上配戴一個260克的顯示器裝置 Magic Leap 2,並可於國家戲劇院的舞臺上遊走。因此,除了能聽見坂本龍一大師彈奏其人生中極具意義的十首作品外,樂迷更可走至演出中的坂本龍一身邊,近距離觀看他的表情與感受他觸鍵時的氣場。為了讓坂本龍一的呈現更趨近真實,製作團隊是以48臺攝影機每秒60格的高規格同步錄影,並由德國公司 d&b audiotechnik 開發的聲音景觀系統處理現場聲音,結合聲像定位、空間模擬技術,讓這齣 MR 的體驗能更為完整。
延伸閱讀:「爸爸其實很想活下去。」坂本龍一兒子空音央,講述最後音樂會電影背後故事
熱愛王家衛、是枝裕和的導演 Todd Eckert,從電影圈轉投入 MR 的開發與製作,便是希望可以提升觀眾觀看世界的層次,並讓藝術能不受時空與創作者生命的限制,持續被保存與再次演繹。正如坂本龍一當時為了《鏡》所下的註解:「在現實中,有個虛擬的我,一個不受歲月影響可以持續彈奏幾個世紀鋼琴的我。」他也同樣希望自己的音樂,能透過一些方式,被留存於這個世界。這次能聽見導演親身分享與大師合作的經驗,並分享他如何透過沉浸式科技拓展藝術邊界,找到讓藝術永恆的可能,實屬難能可貴的機會。
講座主題 │ 潮流娛樂與科技的融合:如何驅動潮流娛樂產業的轉型與升級
場次時間 │ 9月4日(四)10:00–11:00
國際講者 │ Todd Eckert《鏡 Kagami》國際製作人&導演
二、藝術科技人才的培育與傳承:英國百年傳奇錄音室艾比路經營之道
熱愛音樂且對流行音樂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的人,肯定對位在英國倫敦的 Abbey Road Studio(艾比路錄音室)不陌生。這是一個吸引且匯聚了眾多傳奇音樂人,同時也產出大量經典作品的錄音室空間,孕育出 The Beatles(披頭四)、Radiohead(電台司令)、Pink Floyd 與 Adele 等國際巨星,許多知名的電影如《魔戒》、《地心引力》、《水底情深》等電影配樂也出自這裡。
從1931年建成以來,歷經產業於百年間的重要變革,Abbey Road Studio 持續跟緊時代,甚至在走前頭,每每推出新的技術嘗試與策略,皆受到產業界莫大關注。這也是為什麼自2012年環球音樂集團(UMG)收購 EMI 以來,Abbey Road Studio 的領導者一直是集團非常重視的重要人選。2023年接手 Abbey Road Studios 董事總經理的 Sally Davies,先前曾擔任 U-Live 的執行長,策劃過多場音樂、文化藝術節等活動,包括 Love Supreme 爵士音樂節、Kite 藝術節和沉浸式劇場等。
接手 Abbey Road Studios 後,Sally Davies 透過多項創新策略持續推進 Abbey Road 的事業可能。像是劃時代車上音響設備、遠端協作技術,甚至是歐洲首創的音樂科技育成中心,培育新型的音樂技術人才,為產業注入新血。9月5日的論壇講座,是她首度來到臺灣公開分享他在運營錄音室時的策略思維。日前,臺灣人氣樂團告五人也才宣布他們於今年如願在 Abbey Road 完成新專輯錄製,創下華語流行音樂史上首張「全程於 Abbey Road Studios 錄製」的專輯,成為重要里程碑。相信這次的分享,可以為臺灣的觀眾和產業帶來新的思考,或許,也有納入臺灣新世代創意人才培育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紀念Abbey Road錄音室90週年,Paul McCartney長女執導紀錄片!
講座主題 │ Abbey Road|從傳奇錄音室到新世代創意人才的孕育之地
場次時間 │ 9月5日(五)13:30–14:30
國際講者 │ Abbey Road Studios 董事總經理 Sally Davies
三、AI 顛覆產業新突破:韓國 K-pop 無障礙娛樂的全新應用
「無障礙娛樂」在娛樂產業界並非新名詞,早在1990年代後期起,便開始有人們在倡導「無障礙娛樂」的概念,旨在希望讓身心障礙者也同樣能順利參與娛樂活動。像是在演出上增加手語翻譯、提供標註音效的特殊字幕、使用能隨音樂震動的特製座椅或穿戴裝置、增加觸覺回饋的遊戲手把等等,都是無障礙娛樂應用的範疇。
然而,「無障礙娛樂」多半是以輔助觀眾參與為主,韓國 Parastar Entertainment 卻是反轉此概念,將身心障礙者扶植成為藝人。作為韓國唯一一間身心障礙藝人娛樂公司,執行長 Cha Haley,結合 AI 技術與科技之力,打造全球首支聽障 K-pop 男團 Big Ocean,大大顛覆韓國娛樂產業框架。
世界首個 K-pop 聽障偶像團體「Big Ocean」於2024年4月20日「韓國殘障者日」出道,以 H.O.T. 的經典曲《Hope》發表首張單曲,吸引了160萬粉絲,並獲得 Billboard 全球提名「Rookie of this month」(本月最佳新人)。Big Ocean 三名成員在初期培訓中,面臨「節奏感不一致」的挑戰。
Cha Haley 引入視覺節拍器和震動智慧手錶等創新協作手法,讓團員能同步舞臺節奏。他們為了體現「S‑Pop(Sign‑Language Pop)」概念,還在演出中整合韓國手語、美式手語和國際手語。出道一年後,他們已完成歐洲巡演、推出迷你專輯《Underwater》,粉絲更自主學習手語應援,藉此拉近與偶像的距離,同時也強化彼此的情感連結,受歡迎的程度遠遠超越眾人預期。
在 AI 已廣泛滲入音樂產業的今日,AI 技術過去常被質疑真實性與價值,但 Cha Haley 卻巧妙運用 AI 科技,成功協助 Big Ocean 出道,並顛覆韓流市場過往架構。他的策略操作,不僅避開內容同質化,更展現了最具突破性的藍海契機。他此次在國際論壇上的分享,勢必會為我們帶來對韓國偶像團體養成歷程的全新認識。
講座主題 │ 創新科技與音樂的交互|K-POP 如何應用 AI 打造男團 Big Ocean 誕生
場次時間 │ 9月5日(五)10:00–11:00
國際講者 │ Parastar Entertainment CEO Cha Haley
四、用繽紛征服全球:KAWAII 作為生活態度走入世界
提到「KAWAII」,多數人會直接聯想到「可愛」。但事實上,KAWAII 是從日本出發所展現的一種文化現象,多半以繽紛、誇張、自由混搭的視覺表現,挑戰傳統「優雅」與「高級」的審美規範。在高度規範的社會裡,它也成為一種具自我表達獨立個性的象徵。而被譽為 KAWAII 文化教主的增田賽巴斯汀(Sebastian Masuda),則是將 KAWAII 文化推向全球的重要角色。
增田賽巴斯汀為原宿時尚潮牌「6%DOKIDOKI」的創始人,90年代時他以繽紛、色彩強烈的視覺特色,打造出新奇的時尚風潮,一躍成為風靡全球的時尚之父。活躍於劇場與藝術領域的他最廣為人知的作品,是在 YouTube 上爆紅的卡莉怪妞〈PONPONPON〉MV。作為此 MV 的藝術總監,他以爆炸式的色彩與拼貼美學,讓全球觀眾第一次直觀地理解到 KAWAII 的獨特魅力。
此外,他秉持著「藝術更應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的精神,他於2015年創辦 KAWAII MONSTER CAFÉ,將五顏六色的裝置與異想世界搬進餐廳,讓人能「走進」KAWAII,沉浸式且全方面的體驗它。增田也持續以裝置藝術巡展歐美,將這股文化推向當代藝術殿堂。透過音樂、空間與藝術的多重實踐,KAWAII 已然成為國際語境中被認可的文化符號。他也因此入選2019年《Newsweek Japan》的「世界尊敬的日本人100人」。
KAWAII 之所以能在全球持續流行超過半個世紀,並能持續與哆啦A夢等大 IP 跨界合作,關鍵在於增田賽巴斯汀已讓它超越了單純「可愛」的意義,更是一種生活與文化態度的展現。9月4日下午的講座,想必可以收穫到他對於獨特色彩語彙的跨界實踐,以及他在國際間推廣 KAWAII 文化的策略思維。
講座主題 │ 跨界創意:音樂、藝術與娛樂產業如何激發全新形式的合作
場次時間 │ 9月4日(四)13:30–14:30
國際講者 │ KAWAII 文化教主 增田賽巴斯汀 Sebastian Masuda
除了精彩的國際論壇之外,兩日的系列講座也囊括了近30位國內知名的產業領袖,NFT、區塊鏈、劇場、音樂、YouTuber 等等,意圖從多元的產業角度為臺灣觀眾揭開娛樂產業走在市場前端的策略,以及各種新形態的運用。「潮對流」系列論壇不僅是一個知識交流平臺,更將全球創意與文化能量匯聚於臺北,企求讓臺北在這科技持續成長進步的時代下,能與世界之流同步脈動。
時間日期:2025年9月4日(四)至2025年9月5日(五)
地點:双融域 AMBI SPACE ONE(臺北101 5樓觀景台售票口旁)
免費報名:席位有限,額滿為止,敬請提前索票報名。
指導單位:臺北市政府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執行單位:双融域股份有限公司
文字整理:樂手巢編輯部
資料來源:双融域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