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不需語言翻譯」跨界國樂團「三個人」首登 WOMEX ,盼未來帶臺灣聲音走向更多國際舞臺

0
31

跨界國樂三重奏「三個人」於今年十月底,成為首位登上 WOMEX(World Music Expo)世界音樂博覽會官方舞臺演出的臺灣音樂人。他們以精湛的演奏技巧與細膩的編曲,將當代跨界音樂精彩呈現,結合國樂、原住民古調、傳統民謠與流行節奏,展現新一代臺灣音樂的創作能量,讓臺灣聲音躍上世界舞臺。

演出獲國際好評 受邀於 WOMEX 加拿大展館安可登場

除了古箏、中阮、笛簫等東方樂器在歐洲舞臺上格外吸睛外,「三個人」以細緻的曲目安排與生動、具文化深度的舞臺呈現,贏得現場觀眾的滿堂喝采。演出結束後,更接連獲得來自印度、波蘭與義大利等大型音樂節策展人的邀約,實際展現其演奏與創作實力已具備國際競爭力。隔日,他們受邀於加拿大展館(Canada Pavilion)加演。儘管演出空間開放、氣氛熱鬧,當音樂響起時,全場瞬間靜下來,專注聆聽;觀眾熱情呼喊安可,多位策展人與媒體亦給予高度讚賞。

「三個人」曾在專訪中提到,臺灣的多元與自由文化是他們創作的重要養分。本次與「三個人」同行的風潮音樂(Wind Music),已是第六年參加 WOMEX。今年除設立臺灣唯一攤位外,也成功促成臺灣音樂人登上 WOMEX 的官方舞臺。現場吸引逾百位國際音樂產業人士交流,多組音樂人表示有意與臺灣進行巡演或跨界共創合作。

岩石教堂共鳴 臺灣國樂與芬蘭康特勒琴天籟交織

「三個人」與芬蘭康特勒琴(Kantele)天后 Ida Elina 攜手,在赫爾辛基著名地標──以天然花崗岩打造的岩石教堂(Temppeliaukio Church) 帶來跨國共演。雙方除各自演奏多首代表作品外,也共同演出三首特別曲目:三個人作品〈黑天〉、臺灣經典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以及芬蘭民謠〈Levan Polkka〉,在週一夜晚為現場觀眾獻上沉浸式的音樂饗宴。

《樂手巢》本次也特別進行獨家短訪,與「三個人」聊聊首次登上 WOMEX 的心得,並與他們一起回顧這段獨特經歷,以及對未來創作與發展之影響。

Q:在 WOMEX 的演出中,觀眾的反應如何?與以往的演出相比,有哪些什麼不同呢?

在 WOMEX 的演出現場,觀眾的反應明顯比一般演出更加熱烈。或許是因為他們對不同民族音樂與樂器感到好奇,因此在純音樂之上又多了一層「新奇感」。這樣的能量在臺上是可以直接感受到的,而觀眾的熱烈回饋也讓我們在演奏的當下更加投入、更加賣力──那種互相燃起的感受非常美好。

演出結束後,有許多來自各國的樂手、策展人主動前來交流與聊天,從對話中可以深刻感受他們對音樂的熱情,也對我們音樂的生成方式充滿好奇,並表示:「原來臺灣的音樂是這樣的!」這樣的交流對我們來說非常珍貴,也讓我們再次意識到於國際場域中分享自身聲音的重要性和意義。

Q:請聊聊受邀於 WOMEX 加拿大館展位的演出?

這一場演出,是加拿大館的策展人在看完我們的 showcase 之後,隔天主動邀請我們到他們的展位加演。當時現場較為熱鬧、混亂,但當音樂一下,現場的目光瞬間被我們吸住。演完第一首〈黑天〉後,觀眾立刻開始喊安可,我們便再加演了〈島〉。

這兩首作品在一開始的編曲設計上,就以較 Fusion 的方式結合原住民素材、傳統民謠、較流行的節奏語法,再加入即興與人聲等元素。因此對聽眾而言,它既有熟悉感,又有用「傳統器樂」來呈現的特殊性。很多人都是在既認得某些元素、又被新的音色與表現方式吸住的狀態下,產生很直接的連結與反應。

這個經驗再次讓我們確信:「音樂真的不需要語言翻譯」,讓身體去感受,是最自然、最沒有門檻的交流方式。

Q:今年 WOMEX 讓你們特別驚豔或欣賞的音樂人?

有兩組音樂人讓我們印象特別深刻。

第一組是來自義大利、由三位音樂人組成的團體 Yarákä。他們使用的樂器來自多種文化與民族,且每位團員都不只擅長一種樂器,令人驚豔。從鼓手俐落且層次豐富的 solo、女 vocal 的吟唱與傳統管樂器的泛音吹奏,到特殊拉弦樂器 Berimbau 的加入,再結合電聲元素,整體能量澎湃強大,整個場館彷彿都跟著共振。

另一組則是同樣來自亞洲的韓國團體 Dal:um(달음),以伽耶琴及玄琴為主要樂器。她們的演出讓我們深刻感受到:即使是與古箏同源的傳統樂器,在不同民族、地域與文化養成之下,竟能發展出如此迥異的聲響美學。Dal:um 的舞臺氛圍帶著儀式般的抽離感,以傳統音樂的節奏為基底,發展出屬於她們自己的一套敘事邏輯,展現出屬於當代的姿態,古今交織。

這兩組音樂人,都讓我們在欣賞的同時也重新反思:在傳統與當代之間,應如何找到屬於「我們」的聲音?

延伸閱讀:戰士放下武器的聖地──OTYKEN 融合多族瀕危語言,唱出西伯利亞原民群像

Q:岩石教堂的演出中,您們的感受如何?

岩石教堂的殘響,讓我們彷彿置身天堂⋯⋯圓潤透亮音色,被打磨得更為純淨,而教堂本身的平靜與神聖感,也瞬間提升整體舞臺效果。東方音樂在這樣西方文化色彩濃厚的場域中飄揚,當下的感官體驗可說是前所未有。

Q:聊聊與芬蘭康特勒琴天后 Ida Elina 一同演出的心得?

在與 Ida 合作的演出過程中,我們各自挑選了幾首對方國家的作品。當熟悉的語法裡,突然加入另一個文化、另一種音色的樂器時,聽覺上的興奮感會瞬間被打開。我們尤其期待即興橋段,也刻意留出空間,去聆聽不同文化的樂器在既定語彙中,能擦出什麼樣的火花?而這次的演出結果既動人又有趣,從現場觀眾的反應、情緒與即時回饋中,也能清楚感受到這是一場真正成功的跨文化合作。

Q:兩場演出印象深刻的觀眾回饋?

演出隔天,我們在欣賞其他團隊的表演時,一位來自美國的朋友走向我們,他手中拿著一幅畫,「這是我昨天在你們演出的時候畫的。」那一刻,我們感到無比震撼與感動。原來舞臺上的每一刻,都可能在另一個世界、另一個人眼中,被以不同的方式重新創作、重新被看見。

音樂,不僅能讓人感受到放鬆和療癒,也能成為一種延續情感的媒介,甚至透過一幅畫,使那份感動再度流動。

Q:對於「三個人」未來在國際市場的發展,有哪些期許或展望?

這是我們第一次參加國外的世界音樂節,而且還是以音樂專業人士為主要受眾、規模大且具指標性的音樂節。我們在這個過程吸收了非常多養分,包含策展思維、舞臺呈現形式以及面對自我音樂認同的再思考。同時,也從策展人與觀眾身上收到不少正面回饋,這對我們是很重要的鼓舞。

展望未來,我們希望將這次的經驗當作新的起點:一方面保留傳統聲響的底蘊,一方面持續與世界接軌,也期盼未來能帶著「臺灣的聲音」走向更多國際舞臺,讓國樂器不只是演奏者的工具,而是能真正承載、呈現屬於我們這塊土地與文化的音樂語彙。

文字整理:Yuki/樂手巢編輯部
資料來源:風潮音樂
圖片來源:Eric van Nieuwland、三個人

🫧「Smells Like… Spirit」樂手巢雜誌 VOL.23 探索自己的靈魂氣味
https://lihi.cc/8eDWP

臺灣第一!國樂室內樂團「三個人」赴芬蘭登 WOMEX 舞臺,「把臺灣聲音放進國際脈絡,用音樂與世界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