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曾以為浪費,其實從未虛度」的自由靈魂:女性疼痛又療癒的生命樂章《女兒的九十九種藍》推薦文

0
9

「我們生而成為女兒、女人,並沒有天生固定的角色或命運。反之,女性是在社會文化的建構和框架之下,逐步形成的。但我們,我們不僅僅是這個社會體制下的女兒,我們是自己的生命。」

臺灣當代文壇重量級詩人零雨,寫下十首世界女性身體交織身體丶命運撞擊命運的敘事詩。金曲歌手羅思容,立體呈現零雨文字最通天達地而又具生活氣息的力量,以四年時間,醞釀出華語詩歌新專輯《女兒的九十九種藍——聽見零雨》。羅思容以同為女性的心跳和文學之眼,將零雨〈女兒〉組詩譜曲成歌,唱出疼痛又療癒的生命樂章。

長期關注女性創作者的羅思容,早在《多一個》專輯時即和零雨合作,當她2020年讀到〈女兒〉組詩時深受感動,決定改編成歌。羅思容在新專輯裡彷彿化身成女巫,經歷著世間女子的心跳氣息,甚至因為錄音時深刻共感而不禁落淚。以詩入樂從來就不簡單,羅思容和樂手們先讀詩,要求大家完全進到文學裡才開始進行錄製,並邀請到同樣關注文學的王榆鈞合作,為歌曲增添實驗聲響,可以說是一場高難度的改編冒險。羅思容身兼譜曲、演唱、製作,加上手風琴蔡偉靖、大提琴葉俊麟、單簧管高承胤、鋼琴周意紋、吉他兼共同製作人陳思銘,擷取臺灣在地音樂風華,融合藍調、爵士、搖滾、中亞與西方古典等曲風,打造一座多姿豐饒的歌詩專輯。

對於這樣一張由詩作而來、為所有女性而唱的專輯,設計師聶永真運用大量滿版頁面、不同冷暖及明亮度的藍色調貫穿,以精裝小書呈現中、英文版的零雨詩作。專輯封面及內頁圖像裡,有不同女子浮泳於水缸中,象徵看不見的海域邊界與縱深,彷彿有人仍然被禁錮著,但亦有人在海中或岸上找到了自由。那些發明波浪、創造波浪的女兒們,海洋的宏大與深遠,呼應著女性掙扎與突破的時代命題。

以下為樂評人 Jimi Bro 吉米哥為《女兒的九十九種藍——聽見零雨》撰寫之推薦文:

首先必須汗顏坦承,詩歌領域之於我是一塊陌生又熟悉的淨土,陌生來自它並非我大量投注心力鑽研的世界,熟悉則來自這次推薦的專輯《女兒的九十九種藍——聽見零雨》,出自我傾心欽佩的音樂家羅思容主創。

身為長期關注金曲獎的重症患者,羅思容的大名早盤踞心頭已久,從第19屆「最具潛力新人獎」入圍,到第23屆雙料拿下「最佳客語專輯獎」、《最佳客語歌手獎」,再到闊別十年第33屆入圍「最佳客語專輯獎」、「最佳作詞人獎」等,羅思容與孤毛頭樂團質樸而靈動的客語音樂被我收藏於歌單,然在我狹隘定義羅思容是「客語歌手」之際,聽見這張以華語演唱的詩歌改編專輯,還來不及羞愧已先備感驚豔。

《女兒的九十九種藍——聽見零雨》十首曲目改編自台灣當代詩人零雨於2022年出版的詩集《女兒》,羅思容邀集多位音樂人(王榆鈞、蔡偉靖、葉俊麟、高承胤、周意紋、陳思銘)合力編曲、製作,保留原詩以英文字母為女兒編號的命名方式,把玩多樣化的音樂風格「以詩入歌」。

「以詩入歌」簡單四個字是華語音樂不算稀奇的起手式,卻並非每位創作人皆能創造「讀詩三分,聽歌十分」的梅納反應,而羅思容做到了。

要把短詩不規則的字數譜成樂曲著實並非易事,羅思容忠誠保留零雨原作的架構,讓長長短短的句落就這麼長長短短地鋪張舒展,甚而帶著音樂劇的張力,讓「詩句」與「樂句」碰撞出全新戲法。在聽感上亦不急著填滿耳膜,大量的吟唱留白了聽者的思考空間,部分段落甚至改裝以「口白」形式呈現如〈不醒來的女兒F〉的「她會咳嗽,打噴嚏,眼角滲出海水/身子繼續彎曲/像弓箭,再緊繃一些」。

層次多變的編曲是全專值得深度品味的亮點,文案介紹寫融合了藍調、爵士、搖滾、中亞、古典等多種曲風,我實際聆聽感受到的「世界觀」則有過之而無不及。開場曲〈發明波浪的女兒W〉在緩慢湧動的實驗聲響中,蔡偉靖的手風琴如一把迎風舵手,引領女兒W 揚帆而起,也扮演了整張專輯的聽覺命脈。「手風琴」在後續曲目多次大站 C 位,很難不被忽視。同樣有精彩手風琴編制的還有下半場的〈自由的女兒T〉,對於喜愛歐式風情或異域民族風貌的聽者而言,各種讓人喜出望外的彩蛋接踵而至,飽足感一路加乘。

除了手風琴,「簧管家族」的存在也不容忽視,它們就像推進每一位女兒勇敢前行的引擎,時而沉思、倏地躁進,大提琴手葉俊麟、單簧管手高承胤功不可沒。特別推薦大家閉眼感受〈戰爭路上的女兒R〉裡各種歪斜噪雜的配器編制,模擬戰場的兵荒馬亂之餘,王榆鈞操刀的實驗聲響也大膽瘋玩各種奇異拼貼的惡趣味,曲末的「馬驢聲」簡直神來之筆,聽得人會心一笑。

詩人零雨既是探討女性自囚,也勇敢自揭傷疤,羅思容與一眾音樂家「以詩入歌」的戲法又再次神乎其技地發揮在〈閉緊嘴巴的女兒H〉充滿針砭氣味的 Percussion 打擊樂,似是一巴一巴打在男性主義諷刺的臭嘴,其中「——他是個男的」讓千言萬語都失了音量,不成文的思想濫觴到底流傳了多少世紀!篇幅精簡卻字字珠璣。

左右聲道的切換是另一耐人尋味的小樂趣,時而鋼琴在左、吉他在右,時而聲響錯亂倒置、天地迴旋,呼應著詩句的故事發展,配器也紛紛活出自己的生路。曲序編排也可聽見主創團隊的用心,譬如從〈閉緊嘴巴的女兒H〉的「你什麼也不需要只需要海」到〈唸誦金剛經的女兒X〉的「我想帶你(——去看海)」,故事線拉出合理發展的脈絡。〈唸誦金剛經的女兒X〉特別加入頌缽在遠方兀自敲鳴,諷刺的是,音療雖能調頻身心靈狀態,但在「糖尿病、高血壓、憂鬱症、呼吸道感染」面前,無處安放的精神惶恐仍如誦經般不絕而耳,好在唯一規律運行的鋼琴穩定了焦亂,戴上耳機聆聽更能感受「紊亂」與「規矩」之間的玄幻對比。

專輯上下半場逐步開闊的情緒層次,在第六首〈費事的女兒S〉扮演承先啟後的關鍵。我很喜歡此曲選用如鬼擋牆般的三拍圓舞曲,來呼應內心循環不止的焦慮辯證,或許節奏靈感真的來自其中那句:「掛蚊帳,鎖三道門」?(笑)。同樣輕鬆好入耳的還有結合西班牙佛朗明哥自由韻律的〈建立他鄉的女兒M〉,但諷刺的對比又來了!「而你,也建立了一個自己的他鄉——/在那個設備新穎的醫院/床上你建立了一個/自己的房間」建立在醫院病房的自由還算自由嗎?下一首〈自由的女兒T〉手風琴悠然響起,以「自由」為名的曲目如雙面鏡相互照映。

和上半場〈建立他鄉的女兒M〉一樣營造高反差的還有終場前的〈黑色的女兒L〉,曲末變奏如營火晚會般歡快,但細聽詩句卻是詠嘆女性如何被塗黑,或甚至甘願把自我漆黑的悲歌──自憐變自嘲,自嘲變自欺,卻還能笑著歡歌這就是我們女人本色啊!何其瘋狂,何等悲傷。終於來到最後一首〈牙牙學語的女兒K〉,羅思容選擇不持刀擁抱振臂疾呼女性主義,而是溫柔有力、不急不徐以海為床、以月做枕──「聽海的搖籃曲/甜甜的/餵給你」,溫婉道盡女人在各種生活以上,生存之下的碌波風霜。

謝謝零雨,謝謝羅思容,甜甜地餵給我們一段見證創傷、獨立、解放與重生後的旅程;《女兒的九十九種藍——聽見零雨》推薦給每一顆曾經以為浪費,其實從未虛度,勇敢追求自由的靈魂。

撰文:Jimi Bro 吉米哥(樂評人)
文字整理:Yuki/樂手巢編輯部
資料來源:目宿媒體

🫧「Smells Like… Spirit」樂手巢雜誌 VOL.23 探索自己的靈魂氣味
https://lihi.cc/8eDWP

金曲36 客家》從父權到賦權,走出房間的「她們」:羅思容 x 米莎 x 吉那 x 邱淑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