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是人類目前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大自然持續以不同的方式在警告人類,例如平均氣溫的穩定上升、極端的氣候、瀕臨絕種的動物及無法生長的作物,但人類似乎不太願意正視地球的吶喊。
要如何才能讓人們理解現在地球所面臨的困境?音樂是共同語言,能夠跨越國界與語言的障礙,許多音樂人也直接在作品中提醒大家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問題。例如,Billie Eilish(怪奇比莉)的〈all the good girls go to hell〉,歌詞中以越來越頻繁發生的加州野火、海平面上升,點出了地球暖化的嚴重性。
Paul McCartney(保羅麥卡尼)的〈Despite Repeated Warnings〉,歌曲開頭就道出:「Despite repeated warnings /Of dangers up ahead」,嚴肅地告訴大家:「我們正面臨危機!」不過他也以一直重複地唱著:「Yes, we can do it」強調只要人類願意,我們依然保有希望!
若能把地球當前的困境,以最直接的方式用音樂呈現給聽眾,人類或許會更加關注這些重要的環境議題。2013年,明尼蘇達大學的學生 Daniel Crawford 與他的地理學教授合作,根據 NASA 戈達德太空研究所(Goddard Institute of Space Studies)的地表氣溫數據,將全球暖化的實際數值轉換成音樂,稱之為「資料聲音化(data sonification)」。
弦樂四重奏作品〈Planetary Bands, Warming World〉正是 Daniel Crawford 運用資料聲音化技術所創作的,他將不同的數據與特定的樂器進行對應。在樂器分配上,Daniel Crawford 以地區劃分:「每個樂器代表北半球的某個特定區域,大提琴對應赤道區的溫度,中提琴對應中緯度地區,兩把小提琴分別對應高緯度和北極地區的溫度。」
至於音高分配,Daniel Crawford 解釋道,每個音符的音高都對應該區域的年平均氣溫,每一種樂器演奏的音越低,代表溫度越低;反之,每一種樂器演奏的音越高,則代表溫度越高。而每個地區的升溫速度不同,所以當四種樂器、四個區域的聲音交織在一起時,能清楚聽見地球各地氣溫隨著時代推進而逐漸上升,以及哪些地方升溫最為明顯。
另一首歌曲〈A Song of Our Warming Planet〉,由 Daniel Crawford 親自演奏大提琴,他將全球紀錄中的最低氣溫(1909年為-0.47°C)對應大提琴的最低音(開放 C 弦)。每升高一個半音大約等於 0.03°C 的全球暖化。
以上兩首歌曲皆採用1880年開始的全球氣溫數據,並且每個音符代表一年。我們可以發現,隨著年分推進,音高也逐漸提高,高亢的聲音貌似在警告著我們地球正在遭受的困境。或許 Daniel Crawford 這般別具創意的創作方式,更能讓人們意識到全球暖化的嚴重性。
延伸閱讀:D’Addario 琴弦頭為什麼是彩色的?創辦人談數位衝擊與環保琴弦包裝
文字整理:Pita Chiou/樂手巢編輯部
資料來源:Far Out、The Nature Conservancy、LIFEGATE DAILY、OPEN CULTURE、Planetary Bands, Warming World
🫧「Smells Like… Spirit」樂手巢雜誌 VOL.23 探索自己的靈魂氣味
https://lihi.cc/8eDW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