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為了 live 而生的樂團,Robot Swing 4名樂手宅男與一隻機器人的律動宇宙

0
236

好的伯樂不只懂得欣賞你,還會為你不斷打開新契機。這就是 Robot Swing 及 Christine Su 的緣分,因為迷上這4個樂器怪咖加一隻機器人的舞臺魅力,本業是籌備海內外音樂表演活動的 Christine 於是與樂團談定「代表」身分,往後凡是有適合的舞臺,她便積極地把 Robot Swing 塞進卡司、推到鎂光燈下,更甚者,她的力挺多是直攻國際,當今樂壇實在很少聽說有這種好事。

事實上,Robot Swing「客座主唱」的樂團定位也更適合往海外發展,這4人1機總是能因應不同場景、情境、歌手,激盪出為當下而生的 live 驚奇。Christine 說:「一個音樂集團大老闆說,他們會依照聆聽受眾劃分 live 型跟串流型藝人。Robot Swing 就是屬於 live 型,如果只是在日常生活場景聽聽串流、看看 live 實錄影片,你可能沒辦法完整感受他們的功力與魅力,團員們的舞臺張力只存在於現場,你要真的看過現場表演之後,才會真正喜歡上他們。」

2024年文化內容策進院(文策院)與美國獨立音樂協會(A2IM)合作,首次於 A2IM Indie Week 期間舉辦臺灣專場活動,Christine 代表 Robot Swing 進行產業交流。她分析,此商務活動只能就簡報、音檔分享,缺乏 Live 成分,因此很難真正呈現 Robot Swing 的魅力。與此同時,她在美國 SXSW 反倒可以從科技面切入,用 Roberts 製造吸睛話題。「一名高科技產業人士告訴我,他們專門媒合品牌與藝人的音樂,我就介紹 Robot Swing 如何運用機器人作為他們音樂中的靈魂。經過那周活動,後來參展者看到我都會記得我是『girl with the robot』。」


▲ 鄭昭元形容 Christine 是「工作狂」,一旦認定是好的作品,總是竭盡全力幫忙推廣。她時常不計回報,只為了讓美夢成真。(圖片來源:Christine)

如何進一步擴大國際能見度?Christine 分享她赴 Spotify 紐約、瑞典辦公室交流的經驗,音樂人不妨製作主題歌單,把自己的作品與欣賞的其他藝人歌曲加入同一個歌單,吸引同質的樂迷不期而遇。「這種行銷操作一定要藝人自己有心,願意花時間努力交資料,主動跟夥伴討論出最適合自己的推廣方案。」

類似的概念也表現在 Robot Swing 從串流後臺數據觀察自己聽眾的輪廓、受眾喜好的音樂人面貌,都偏向歐美市場,所以在籌備第二張專輯時,他們嘗試在其中一首歌往團員們都很愛的 Pino Palladino 風格靠攏。接下來,Christine 將帶領 Robot Swing 與 FRαNKIE阿法前往西班牙音樂節演出,並安排在馬德里共演,專場也預計在年底登場。


▲ 錄音室花絮。(圖片來源:@take1_dou / Robot Swing)

瞭解 Robot Swing 之後,如何成為呢?鄭昭元建議建立密切的夥伴關係。「有共識的夥伴能以彼此的信任為基礎,一個拉一個,讓團隊慢慢變得越來越有機。不管什麼時候,我們都是以音樂為優先。只要把琴練好,清楚自己想被什麼樣的演出感動,心中自然會有一個很清楚的圖像,也終究會感動到一些人,所以就算作品很小眾也沒關係,只要有找到信念就好。

🌟閱讀全文:為了 live 而生的樂團,Robot Swing 4名樂手宅男與一隻機器人的律動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