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允許公約的締約國註冊被各社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習俗(practices)、表現(representations)、表達(expressions)、知識(knowledge)和技能(skills),如:愛爾蘭的豎琴音樂、牙買加的雷鬼和古巴的倫巴。
讓銳舞愛好者(Raver)與有榮焉的是,德國於2023年將柏林 Techno 列入德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稱其是一種自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以來在柏林大部分地區留下印記的電子舞曲音樂。而法國也不落人後,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接受法國廣播電台 Fréquence Gaie(FG)採訪時談到法國電子樂 French touch 與柏林 Techno 相似的文化地位,他呼籲將其列入名錄。「我愛德國,你知道我是多麼的親歐派,但我們不必向任何人學習,我們自己就是電子音樂的發明者,我們擁有 French touch!」馬克宏說。
延伸閱讀:朝聖搖滾地圖,Kurt Cobain 童年故居破例登錄文化遺產
馬克宏口中的 French touch 又稱 French house、Filter House,名稱來自 Éric Morand 旗下品牌 Fnac 90年代初印在飛行員夾克背面的一句口號:「We give a French touch to house.」(我們賦予浩室一種法式風情。)
French touch 並非嚴格遵循某種特定的聲音,而是以態度和地域為定義,某程度是一種奇特的音樂流派,融合了多種風格,從 Air 夢幻的70年代懷舊風,到 St Germain 的 Jazzy shuffle,再到早期 Daft Punk 失真的 DIY Techno,許多 House(浩室音樂)的領導者都受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國浩室音樂的啟發,他們模仿芝加哥和紐約的聲音,再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融合 Hip-hop(嘻哈)和 Disco(迪斯可)的影響,採用更折衷的採樣方式,並樂於打破 House 的既定規則。
French touch 在國際舞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助於確立該音樂流派的聲譽。90年代歐洲電子舞曲(EDM)主要由地理位置,而非特定音樂風格所定義,由 Daft Punk、Étienne de Crécy、Bob Sinclair、AIR、Cassius 等眾多藝人引領,涵蓋 House、 Dance、Electro、Old school disco、Jazz 等多種音樂類型,並融入大量精彩的採樣元素。
在90~00年代初,Daft Punk 的 Thomas Bangalter 及為自己的廠牌 Roulé 創作的曲目(French Touch 最早的代表作之一)、m83、Phoenix 和 Justice 等音樂人的 French touch 依然廣受歡迎。
透過文化部,法國已有多項文化習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名錄,包括於2022年列入的法國麵包、格拉斯(Grasse)香水、瓜德羅普島的 Gwoka 音樂和留尼汪島(Réunionese)的 Maloya 歌唱,讓我們祝福 Daft Punk 的音樂也能打進這國際權威性的文化名冊了。
文字整理:Lakeisha
資料來源:MusicRadar-1、MusicRadar-2、euronews
✂️ 你身上有他的香水味 💔 樂手巢雜誌 Vol.23 全臺索取:
https://lihi.cc/8eDW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