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獨裁者到耐聽魔人,鶴 The Crane:百分百感動的歌能讓人完全放下

0
46

一身吸血鬼斗篷,巨大的十字架銀項鍊貼在胸口,鶴 The Crane 這次蛻下拉麵公子的羽翼,改以暗黑主教的反派形象回歸。不過,無論是本人,還是第二張專輯《Same Stories, Different Narratives》,似乎都嗅不到一絲惡意。在那雙銀紫絲絨手套下,只有不斷拉鋸的價值抉擇。面對每一個問題,全才總是矛盾,而每一次停頓都是為了輸出對得起自己的真誠。他形容自己「猶豫不決、難相處,又滿開朗的。」從高中至今都習慣一手包辦創作與製作,那現在跟其他音樂人合作,難道不會想抓主導權嗎?

「會,超級。我之所以不組樂團了,就是因為我是一個大獨裁者。」


▲ 鶴 The Crane 橫跨樂手、歌手、詞曲創作人、編曲師、製作人等角色,2022年底發行首張專輯《TALENT》,入圍金曲獎最佳新人、最佳華語男歌手,金音創作獎獲頒最佳新人、最佳節奏藍調專輯。

同一位林泰羽,不同的敘事表達

鶴 The Crane 本名林泰羽,就讀成功高中期間加入音樂創作社,為了報比賽,一幫沒哏的青年於是直接用創作主唱的本名上。到了《Same Stories, Different Narratives》,「林泰羽」的任務變成反派擔當,在同一個故事下開啟另一種敘事模式,為了自我實踐而持續變種。

「學生組樂團有一個很現實的考量,就是表演比較省錢,我們可能只要付團費就好了。」一語未歇,他像是被自己的回答嚇到,喃喃著:「哇!這樣講很現實⋯⋯」上政大廣告系後,他和兩名好友組成電氣民謠樂團「他者 The Other」,擔任合成器手和鼓手,畢業後走入幕後工作,也當過鄭宜農、HUSH 的樂手,他意識到當 solo 藝人更能完整表達創作想法,於是以「鶴 The Crane 」之姿獨自起飛。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鶴 The Crane(@theqrane)分享的貼文

▲《Same Stories, Different Narratives》專輯裝幀由李君慈(鶴 The Crane 的女友)、Blob Club(畢展熒、吳建龍共同創辦)操刀。

延伸閱讀:鶴 The Crane X wannasleep 展翅昇華的抱負沒有極限,談孕育多元熱血英才的成功音創社

創作適合當下、忠於自我的 R&B

從2019年的〈Monday Girl〉起,R&B 曲風和英文歌詞一直是鶴 The Crane 鎖定的航線。他先是下功夫仔細推敲黑樂精神、文化正統性等議題,但無論再怎麼賣力揣摩,終究會有個人色彩。與此同時,他也擔心失去自己的聲音,或是缺乏突破。在累積更多經驗後,他逐漸放鬆這些框架,夠不夠正宗、是否有別於前作、能不能打開市場,都不是他打磨歌曲的標準,他告訴自己,只管專注在創作當下。

「我都自己作 beat、自己製作,有自己的技術習慣、唱法偏好帶領創作前進,這些個人化的表達自然而然會形成我的味道,讓聽過的人有跡可循,下次再聽到我其他作品,會比較容易跟我這個人做連結。所以在創作當下適合出現、我也能把它做好的,我就會去做。」

從行銷的角度切入,黑樂文化時常是讓聽感、造型風格化的熱門選擇,但鶴 The Crane 拒絕以市場主導創作,他深思後重返這個議題說:「當我在想著我跟別人有什麼不同的時候,其實我已經進入了跟別人比較的僵局了。」他觀察大眾聽音樂是雜食性,好比喜歡上某一 K-pop 團體,就連帶愛上相關的文化,而且即使追星的時間有限,投入的心理卻無可限量。

「所以我不會思考跟同儕的差異性,我只會專注把自己的能量放到最大,以及把作品做到最好,用足夠強大的人格特質和足夠感動的作品,吸引大家停留下來,久而久之變成我的聽眾。」


▲ 鶴 The Crane 自比是《飛天小女警》的「魔人啾啾」,用一隻亦正亦邪的可愛猩猩打破世人對反派的刻板印象。

延伸閱讀:純粹比討喜可貴,Yufu 卸下迷幻搖滾、復興1974老靈魂樂

音樂戲仿,透過角色包裝世界觀

《Same Stories, Different Narratives》的原點是〈VILLAIN〉,而〈VILLAIN〉的靈感源自 PRADA 2012秋冬男裝時尚秀。看著飾演反派的男星一一穿越伸展台,腦中自動觸發相應的電影情節,鶴 The Crane 覺得這種連結很有趣,於是也用「惡人」編排專輯架構。「我沒有要深究人心險惡,單純透過角色包裝我想傳達的世界觀,也帶出一些自己的故事。」

〈DISEASE〉起於鶴 The Crane 歷經甲狀腺瘤(癌)復發又痊癒的歷程,傳達的是急迫感,因此聽覺設計成找到平靜的過程,編曲瞄準70年代尾 Disco 氛圍,音色用 ARP 2600合成器復刻 Michael Jackson(麥可傑克森) 的歌曲律動感,演唱也戲仿流行之王的口氣,這種跳脫自我的嘗試,又如在〈Take Your Time〉、〈Unique Design〉嘗試饒舌,對他而言是樂趣,也是解放。「我可以通過音樂去揣摩第二種身份,這很像上戲的過程,去套上一個角色自在做想做的事情。」

所以〈DISEASE〉算療癒系嗎?他笑了笑說:「如果真的很焦慮的話,就別聽音樂,去冥想吧!聽音樂可以讓心情穩定下來,但是不見得能夠讓腦袋停下來。如果想讓大腦緩一緩,最好的辦法其實反而是深呼吸。」

鶴 The Crane 也標榜貝斯的重要性,他正色說:「做音樂的人絕對同意這句話,貝斯就是最亮眼的樂器!因為沒有貝斯就沒有歌、沒有和弦,沒有人帶領這首歌前進。大家常覺得律動感是由鼓帶出來的,但你鼓怎麼打,可以做到的事情大概就那樣,可是貝斯只要改變一點點,就會讓整個 groove 完全改變,特別是在靈魂樂或配樂,貝斯可以說是最關鍵的成員。」

耐聽是終極標準,聽到交出去為止

在眾多音樂崗位中,鶴 The Crane 最愛製作人角色,因為跟音樂的接觸最深、最單純,能獲得滿滿成就感,好比為鄭宜農製作〈玉仔的心〉、〈人生很難〉、〈591〉等曲,成為她曲風的轉捩點。「宜農的聲音很明確、有穿透力,那是很有影響力的。」那你會怎麼形容自己的聲音?「嗯⋯⋯就是還行吧~」

一聲結合長嘆的「嗯」,是他在理想與自信之間的妥協。事實上,和鶴 The Crane 合唱過的歌手都帶出他聲音的不同面向。〈心臟的右邊〉與魏如萱合唱,是一首適合音樂節、校園等各種商演的中文情歌,有助於宣傳,而金曲歌后童話般的嗓音也反映出他的公子情深。「她很健談、活潑開朗,樂於瞭解我給出的世界觀,我們合作起來超級流暢。」

寫出〈雪屋〉後,鶴 The Crane 感受到東方感,於是邀請一直很欣賞的港泰混血歌手鄧凱文(moon tang)合作。「moon tang 的聲音很溫暖、很放鬆,真的很會唱,我知道她一定會有自己的詮釋,所以我一開始就保持開放的心態,後來她寫出來的段落比我想像的還好聽。我們沒有花太多力氣溝通,彼此對作品有共識,所以很有效率。」

在製作面,〈VILLAIN〉和〈特別〉分別與海大富、Jon Du(落日飛車《SOFT STORM》的製作人)擔任共同製作人,鶴 The Crane 不像在《TALENT》完全抓主導權,他學著放出一點適合夥伴發揮的空間,期待在預留的空白收穫驚喜。

耐聽,是鶴 The Crane 打磨專輯的終極標準,他會一直反覆聆聽,直到最後期限。「我想讓大家很順暢地聽完,不會覺得煩躁倦怠,也不會因為曲風或元素太重複而聽覺疲乏。」《Same Stories, Different Narratives》最明顯的聲音突破是不像《TALENT》都用同一支麥克風、同一種 vocal 處理方式,他也嘗試讓人聲變化出現在同首歌的不同位置。「這是很主觀的經驗導向,只要一點點的改變,就有很大的不同,只有一直反覆聆聽,才能知道什麼最適合自己。」


▲ 鶴 The Crane 自稱是很難做出最終決定的人。「我一定要有第三者規定我時限,我很怕造成別人的麻煩,所以原則上就遵守時限,儘量不要超時太久。」

百分百感動,大獨裁者就會忘卻上訴

受廣告系訓練,鶴 The Crane 認為自己理性:感性大概 6:4,在校主要動腦創意面,出社會後才在當製作人、跟唱片公司溝通過程學著不那麼天馬行空,要為每件事情設定一個目標。「我是大獨裁者,如果效果不如我想像,我會想上訴,造成過程變得沒有效率。」那聽別人的音樂也會有拆解分析的職業病嗎?

「我確實一開始也會有這樣的困擾,但我前幾天領悟了,那是當這個作品還沒有真的百分之百讓你感動的時候,我們會不小心提高自己的標準、開啟分析的過程。如果真的遇到氣味相投的作品,我覺得是可以完全停下思考、沉浸其中的。」

鶴 The Crane 自許盡可能再多拓展一些音樂技能,在技術面便於與編曲、混音、母帶處理等各崗位專業人士溝通,也更能發揮同理心有效協作。「很多事情是沒有答案的,如果想要揣摩特定的音效、情緒,使用『逆向工程』推斷做法,是進步最快、最能夠跟上時代趨勢的管道。」他也提醒創作者保持誠實,因為自身的觀念、喜好、個性、經驗等都是獨一無二的,只有完全忠於自己、相信自己,才能盡其在我,充分發揮特色。


▲ 李君慈設計師的貓兒子——李福田聽音樂。

那身歌德裝扮下的理想追求,或許從鶴 The Crane 的荒島唱片《OK Computer》就能察覺一二,他眼睛發亮地說:

「對我來說,Radiohead 就是最成功的那種樂團,無論是曲風變化、編曲、製作人、視覺設計等等等的,在當時都是一時之選,叫好叫座。如果有任何人要說他們一句壞話,絕對是無稽之談!」話鋒一轉,他又檢討起自己的前程:「但他們能夠保持這個程度的任性,也有其相應的時代背景。我們要在現在這個環境生存下來,就要讓自己處於擁有更多機會的狀態,並且最根本、最根本地滿足我們在錄音上對音樂的所有想像。」

撰文:蔡舒湉 Lala
攝影:猫形影像製作 Neko Production
資料協力:鶴 The Crane
場地提供:HELP Bar & Cafe

KISS 啟發《小丑:雙重瘋狂》,Joaquin Phoenix 被 Lady Gaga 刺激挑戰高難度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