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混音入門》最簡單的音樂創作書! 關於EQ-五域分割的好處

0
1179

da2001%e5%9c%96%e8%a7%a3%e6%b7%b7%e9%9f%b3%e5%85%a5%e9%96%80-%e7%ab%8b%e9%ab%94%e6%9b%b8%e5%b0%81

EQ(equalizer)是提高音壓的第二大關鍵,《圖解混音入門》 將針對EQ 的使用方式進行說明。

首先作者石田剛毅詢問各位:「對於EQ 的用法你有信心嗎?」

「沒辦法提高音壓」的人,其實大多也「對壓縮器的用法一知半解」,不太會用。

EQ 讓人容易感受到具體的變化,知道只要怎樣操作,聲音就會變成什麼樣子。

什麼是5 段頻域?

5段頻域是指將「頻率軸※分為五種頻域(frequecy bands)」的概念。

頻率範圍的分割方式因人而異,《圖解混音入門》石田剛毅則以下列標準區分:

第1頻域:超低頻(不到63 Hz)與低頻(63 Hz ∼ 100 Hz 左右)

第2頻域:中低頻(100 Hz ∼ 300 Hz 左右)

第3頻域:中頻(300 Hz ∼ 2 kHz 左右)

第4頻域:中高頻(2 kHz ∼ 8 kHz 左右)

第5頻域:高頻(8 kHz ∼ 12 kHz 左右)與超高頻(12 kHz 以上)

此書將從這五種頻域的個別特徵開始解說。

 

第1 頻域:超低頻(63 Hz以下)與低頻(63 Hz ∼ 100 Hz)

超低頻(∼ 63 Hz左右)也可說是由「身體感受得到的低音」所組成的頻域。在舞廳或酒吧裡大聲播放音樂時,我們多少會感覺到腹部傳來震動感吧。

這個頻域裡的聲音要是音量不足,大聲播放時身體所感受到的會是空虛的聲音。

反過來說,在這個頻域內不管多努力提高音壓,耳朵所聽到的低音並不會覺得比較大聲。

低頻(63 Hz ∼ 100 Hz)則屬於「耳朵聽得見的低音」。這個頻域裡的聲音只要夠清晰,用耳機聽、或以較弱的音量播放時也能清楚地聽到低音。

在第1頻域當中,「身體感受得到的低音」與「耳朵聽得見的低音」之間的平衡感是重要關鍵。

第2 頻域:中低頻(100 Hz ∼ 300 Hz左右)

我想這麼說:「征服中低頻域就等於征服了等化處理(equalizing)!」能否處理好這個頻域的聲音,對於等化處理的成敗占有絕大的影響力。這麼說並不誇張,因為這個頻域就是如此重要。

由於這個頻域裡的聲音容易重疊,要是不用EQ來處理的話,這個頻域的聲音聽起來就會含糊不清。

事實上,許多為無法提高音壓所苦的人,他們的混音作品也常存在著「中低頻重疊」這個問題。

之後有關這個頻域的解說,將是這個PART中最重要的部分。

 

p51

▲圖片來源:易博士出版社授權轉載

※看更多5 段頻域相關解說,請見《圖解混音入門》專書

城邦讀書花園連結請點我

博客來連結請點我

文字整理:樂手巢編輯部

資料提供:易博士出版社授權轉載

#本文經易博士出版社授權提供,請勿任意轉載

※一般使用「赫茲(HertzHz)」做為頻率單位。1,000Hz1 kHz(千赫)。

嗨!6個常見的EQ (Equalizer) 調整迷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