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手巢校園講座紀錄】將熱情展現在每個喜愛的事物上-黃少雍

0
503

由樂手巢主辦的全新校園巡迴講座:幹什麼做音樂:我的音樂製作之道,於今年十月正式展開,邀請到各個音樂領域的資深樂人進入校園,希望帶給有志從事音樂產業的同學更多啟發。10月26日校園講座邀請到獨立電子音樂廠牌經營人「黃少雍」,分享他的音樂製作之道。(以下為講座內容記錄)

【勇於嘗試開啟音樂之路】

求學時期念的是生化,因為打棒球受傷而開始彈Bass(貝斯),再進入音樂製作之路的黃少雍,強調自己從樂手身分擴大到音樂製作人,一路靠的都是勇於嘗試的心,把握機會的累積和到來,努力去做,剩下的事情會自然而然的發生,不必操之過急。

【讓意念激發出行動力】

在累積了豐富的現場演出經驗後,跑過國內外音樂活動的黃少雍不再只因樂手滿足,決定往音樂編曲及製作人邁進,希望能掌握更多創造音樂樣貌的自主權;這一切彷彿都是無意間發生,但他認為,只要順著心裡萌生的想法,積極朝目標行動,成功絕不會是偶然的。以音樂製作舉例來說,當想要作電音編曲,一旦確立這個目標,就開始搜尋各種線上線下的教學資源,想辦法讓自己能熟悉每個製作過程、技術應用,甚至整個產業生態。如果真正付諸行動的話,必定能引導出想要的結果。

【創造自己獨特的聲音】

黃少雍分享自己對編曲的見解,從音色的取得來源,區分為Sample(取樣)軟體樂器硬體,Sample就像網路上可以取得的鳥叫、一段鼓的段落等等,並推薦了LoopmasterSplice Sounds這兩個資源網站;軟體樂器可能是電腦所合成出來的音源;硬體則舉凡合成器、電吉他、電貝斯等樂器類皆屬此類。以上是基本的分類,因人而異,分別適合用在不同的地方,而若是想創造出與他人的差異度,在塑造自己的聲音上就必須多花點功夫,好比一個厲害的攝影師,擁有數十個甚至數百個鏡頭並不是純屬炫耀,每個在使用上都是有差異的,就算箇中微妙只有本人了解,但這也是激發靈感、形塑個人特色的關鍵。

延伸閱讀:Loopmasters 音源網站Splice Sounds 音源網站

對製作人的角色而言,音樂製作的邏輯還是有跡可循的,以黃少雍的經驗來說,通常在做一首歌之前,他會先決定好架構,譬如節奏風格與和弦,接著會疊入像吉他、弦樂、合成器等音色豐富內容,最後在交卷之前,再進行初步的混音與效果添加,並簡化它,當然,這些過程是依據編製時程的長短而有不一樣的方式與結果。

例如曲調的分析,在編曲的經驗累積裡也是必要的,透過參考、解構他人的作品,是最實際且最快熟悉成功作品的方法,比方說聽到一首歌曲,試著分析並記下Intro(前奏)有幾個小節?A段B段各有幾個小節?用了什麼音樂元素?等等,完成之後,就能大致了解某個大師在編曲的想法,並能臨摹出音樂中合理的起承轉合,讓自己更迅速地進步。

【製作出好音樂不該有固定的套路】

音樂是靈感的體現,聽覺的呈現,沒有做法上的對錯,一首歌可以用幾十幾百種配器互相交疊,也可以只有一段淡淡的殘響,更能凸顯主旋律的聲線,端看音樂創作的走向。再說到基礎技術層面,樂理雖然是根本,但也有很多創作者是不懂樂理,反而能不受限制地發想出很多跳脫繼往模式的作品,以電音來說,就算和弦的進行與樂理相牴觸,如果能營造出對的氛圍,一樣能讓聽者舞動,這才是重要的。

黃少雍在最後想告訴大家,人都會有自己的夢想,有的比較理性實際,有的比較感性浪漫,不管是哪一種,只要確定了自己的方向,如何才能化為現實呢?除了將所有的熱情都投注上去,更要大大方方地展現出來,不用擔心周遭可能的揶揄、質疑,很多事情只要慢慢做,慢慢累積,誠心的分享出來,讓大家都知道你在做什麼,把每個機會都當作唯一地好好展現,一旦建立這種和他人的連結後,就會開始不斷有更多的機會,成果乍現時,剛開始的雜音自然也會漸漸消失。

文字整理、紀錄:臺灣藝術大學、勃特/樂手巢編輯部

攝影:臺灣藝術大學、Crys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