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ck Joint學問大! 高把位怎麼樣才能順手?

0
2134

▲Ibanez BTB846SC的琴頸接合處

平常討論到吉他的結構時,主要都是在討論關於不同的琴頸,例如「bolt-on」、「set neck」、「neck through」等不同接合方式所帶來的音色差別,在網路上也可以查到許多相關資料。而今天要來討論,則是不同的接合方式和琴身設計對於高把位彈奏手感的影響。

個人觀察,影響高把位手感的要素主要有兩點:拇指能夠放置的位置、小指能夠垂直按壓的位置,這兩點設計的好的話,左手就可以一直維持相同的姿勢彈奏每一格,彈奏起來就會比較流暢。

拇指位置

如果拇指能夠越往上(拾音器方向),那就更能夠靈活運用另外四根手指。拇指能夠放置的位置主要是受到琴頸接合處的設計影響,當拇指被接合處的突起擋住時自然無法再繼續往更高把位走。通常neck through的吉他並不會有這樣的問題,因為琴頸沒有接合強度的問題,可以滑順地逐漸變為琴身的厚度。但在bolt on和set neck的琴上,接合處的設計就顯得相當重要。

最常被人詬病高把位難彈的Gibson Les Paul主要就是因為拇指大約在15格的位置就會被擋住而難以往上,後來問世的SG則是將接合處往上移,讓拇指可以往上移動到大約18格的位置。

▲從上面兩張圖可以看出Les Paul(左)的琴頸接合處比SG(右)還往前。

另外,單切角的bass尤其需要讓拇指有空間移動所以大多為neck through設計,但也有利用不同於傳統的螺絲接點設計來維持接合強度並增加拇指移動空間的方式,如下圖的Jens Ritter R8。

小指的位置

若你的小指能夠輕鬆按壓最後一格,那自然所有位置都能夠暢行無阻。但假如小指被琴身卡在倒數第三格,那麼最後的兩格就只能旋轉手腕用無名指斜按,在彈奏上就會相對吃力。

小指能夠垂直按壓的位置則是主要受到琴身切角設計的影響,通常從切角的深度就可以看出小指是否好彈。

▲上圖分別為Ibanez AZ2402(左)和AZ2204(右),可以看出24格的AZ2402的切角較深。

但是切角的設計會影響到琴頸接合處的穩定度,Neck Through有兩側琴身固定所以沒有問題,但Set Neck和Bolt-on的琴如果切角太深會造成琴身和琴頸的接觸面積減少,接合強度也就跟著下降。為了讓切角更深並且有足夠的支撐力,許多品牌會把琴頸加長增加螺絲鎖點和接觸面積。

提供幾個例子:

▲圖為MayonesDuvell Elite 6,可以看到背後共有六個螺絲並且位置比切角還深許多,代表琴頸已延伸到拾音器下方。

▲同樣的狀況在Bass上也屢見不鮮,Ibanez SR670指版末端的三角形區域即為琴頸延伸出來的部分,背後螺絲位置也鎖得非常深入琴身。

另外還有一種特殊設計是Washburn所採用的Stephen’s Extended Cutaway,最著名的款式當然就是Nuno的簽名款N4。Stephen’s Extended Cutaway將琴頸往琴身上半部延伸,讓螺絲也跟著往上移,如此一來可以讓姆指有更多空間,在提供了足夠穩定度的同時也讓切角可以更深,小指也就有更多空間往上移動。

▲Washburn N4 Vintage的Stephen’s Extended Cutaway

延伸閱讀:【樂手評鑑】全台獨家,Washburn 135週年紀念琴試奏

最後,除了拇指與小指的位置決定了琴上最後幾格該怎麼彈奏外,接合處周遭的設計也會影響手掌處的舒適度。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將接合處製作成圓弧形,這樣彈到最高把位時才不會有尖角刺在掌心的感覺。其次則是將接合處靠琴頸的地方削薄讓手掌握起來不會那麼厚,最後一種則是在下切角的正面或背面多削一塊斜面。這些可以讓彈奏時的舒適度增加,但如果要求左手能夠維持同樣的姿勢彈奏每一格的話,還是必須視拇指和小指的位置而定。

▲圖為Schecter C-6 Pro的背面,可以看到整個接合處沒有稜角,且下方第一顆螺絲處較薄,下切角的背面還都多削了一塊斜面讓站著彈時手臂方便移動。

▲上圖的PRS Custom24在下切角的正面削了一個斜面,由於小指會被卡在22格的位置,造成最後兩格必須轉動手腕以無名指彈奏,所以需要多削一塊斜面讓出空間給手掌。

文字:髮哥
圖片來源:各品牌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