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歲的搖滾精神,菲律賓四人樂團She’s Only Sixteen

0
966

She’s Only Sixteen,來自菲律賓馬尼拉的四人搖滾樂團,由主唱兼吉他手Roberto Seña、吉他手Andrew Panopio、貝斯手Silvoza和鼓手King Puentespina組成,團員全是男生,也沒有人十六歲,對於這「名實不符」的窘境,鼓手King Puentespina幽默解釋:「我們並非十六歲,但我們的年紀足以知道自己有多年輕天真(young and stupid)。」的確,比起年齡性別,She’s Only Sixteen的精神就像正值青春期、在現實前還敢做夢的少年們,不畏用音樂持續發掘可能。

▲〈Perfect〉是She’s Only Sixteen第一首完整創作的歌曲,內容關於生活中的自我詰問,融合搖滾節奏與合成音效做出流行摩登風格。

She’s Only Sixteen在組成四年後簽入環球唱片,2012年發表首張同名ep《She’s Only Sixteen》,其中單曲〈Dying to Meet You〉在樂迷間與業界都備受好評,該年更獲得當地媒體ABS-CBN薦選的十大菲律賓專輯第二名。以首張作品開出紅盤,She’s Only Sixteen開始獲得不少大型音樂節的演出機會,包括first Wanderland Music and Arts Festival 、 Satchmi Vinyl day以及新加玻的Baybeats音樂祭等等,累積知名度及豐富的舞台經驗。

▲She’s Only Sixteen的代表作〈Dying to Meet You〉使他們首次正式發行作品就獲得大眾喜愛。

如同團員所述,「夠年輕所以知道自己做得到什麼,夠成熟所以知道自己不該做什麼,夠天真所以什麼都能夠放手去做」是樂團發展不受限的主要動力。She’s Only Sixteen的作品受他們崇拜的The Strokes和The Arctic Monkeys影響,但在英搖、另類搖滾基底下,還有似鄉村音樂的乾淨線條,時而加入合成音效創造獨特聲響,而旋律總是抓耳迷人。

受到種種因素限制,She’s Only Sixteen自首張EP後許久未能發表作品,直至成軍十年之後才發行首張錄音室專輯《Whatever That Was》,但時間累積成更加成熟的音樂完整性與內容深度,論前作《She’s Only Sixteen》的主題是青春浪漫,這次作品則寫到人生的現實面,包括人際關係、孤獨與成人生活中的掙扎,樂風更具實驗性且同時揉雜jazz、shoegaze及獨特的samba韻味。

▲She’s Only Sixteen的〈Magic〉為專輯《Whatever That Was》主打歌,發行一週後就在菲律賓Spotify奪下串流第一名的成績。

She’s Only Sixteen 今年也首次登上台南貴人散步音樂節舞台,即使在台灣並非擁有高知名度的熱門大團,當一刷下和弦,就能讓全場聽眾隨之搖擺,像是和這些音樂一見如故,所有人都輕易跟緊節奏盡情投入,大概就是She’s Only Sixteen 歌曲的這般親人隨和,讓他們能放輕步調,不疾不徐將作品深刻地、完整地傳遞給樂迷。

撰文:Themis/樂手巢編輯部

資料來源:WikipediathelasallianRapp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