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來襲,黃韻玲任董事長:「每個人有自己最鍾愛的時代,以此紀錄當代聲音」

0
788

2004年文化部配合「新十大建設」政策目標,籌建南、北流行音樂中心,歷經 17 年,臺北流行音樂中心今年終於正式啟用,由資深音樂創作人黃韻玲老師出任董事長,黃韻玲表示:「從音樂創作者到北流經營者是巨大的挑戰,但面對一生摯愛的流行音樂,從一位純音樂人的角度來呵護北流,使其能促進流行音樂的發展,是所有音樂人的共同使命。」

黃韻玲也期許以北流場館留下更多當代的聲音:「我們的年代有陪伴我們的音樂。每個人成長過程中一定有自己最鍾愛的那個時代,很可能我出第一張專輯有些人還沒出生,很多載體跟樂器使用一直在改變,所以有很多差異在,但我們追求音樂的心是不會變的。」

同時,黃韻玲也提及,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的文化館明年六月開始會有常設展跟特展,經歷五年籌畫,將這塊土地曾經歷的文化留存下來,可以知道音樂不是只有自己的視野。

媒體茶敘中,被問到是否會想要自己開設一場專場演出,黃韻玲表示,在這裡可以聽到數一數二的聲場設計,當然會很想開演唱會,透過不同思考跟創作得到不一樣的可能性,但在這些過程中,瞭解到場館如何被創建後,知道每個角落都是專家們實驗出來的心血,「當我第一次站在這,可感受到很多人曾經為這地方留下的汗水,會希望能夠真正休息一陣子之後,再回頭來認真思考做這件事(開演唱會)。在目前的階段,我希望能做到一個發起的作用;在北流的這些同事這麼努力,我也必須要更加緊腳步,未來才期待自己有機會在這裡演唱;本來要維持一個音樂產業或任何產業,都是要大家一起行動的。」

目前黃韻玲也安排在9月底的《民歌45》-相知相守演唱會時和兒子一起上演出,回到黃韻玲進入音樂圈的初衷,第一個比賽就是民歌比賽,這次演出對他來說也是一個奇妙提醒,提醒自己當年參賽的初衷。她也提到過去香港舉辦流行音樂高峰會,未來也希望有機會能夠在台灣舉辦類似的盛會。

黃韻玲也體會到董事長這個職位/名稱的壓力,但她也期許盡力和北流的同事們一起把事情完成:「這些同仁跟我一起捲起袖子做,三餐都沒吃飽,我想不管是哪個職位或階段,不管什麼角色分配,屬於自己的堅持都是不能變的,我一直覺得董事長這個職位,更應該要親自去做,所有員工和同仁都在同一條船上,我覺得應該更謙卑去面對。」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設計規劃】

建築設計: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建築設計是由美國RUR Architecture及宗邁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建築靈感源自於羅馬納沃納廣場Piazza Navona,以環繞式廣場空間的概念結合藝術、商業、市集和演出活動,希望藉由流行音樂產業工作者、市民及觀光客之廣泛利用,打造一座24小時開放、容納多樣性活動的「機能建築」。

表演廳:
流行音樂中心的表演廳是為流行音樂展演設計的專屬場館,為地上五層、地下三層的建築,外觀為不規則的殼狀造型,建築師暱稱為「太空船」。室內依活動配置規劃,最多可容納約5,000人以上、並視演出需求調整部分座椅為站席,場館內部並配置化妝室、休息室、排練室、行政辦公室以及服務設施區域等,為北台灣唯一針對流行音樂演出設計之中型場館。流行音樂文化館為地上六層的立方體建築,為國內第一座以流行音樂為主題的展覽館。建築外觀為條狀金屬飾板與混凝土外牆,金屬片的角度變化隱約顯現音樂性的波紋起伏。


文化館:
產業區整體規劃結合音樂展演空間、流行產業社群暨育成空間,具有多功能用途。文化館將作為展覽中心,館內常設展及特展,可從中理解台灣流行音樂的歷史並汲取豐沛跨界能量。除展示靜態文物,館內也將結合影音多媒體等互動裝置,爬梳整理臺灣流行音樂的發展脈絡,並奠定邁向未來的基石。

產業區:
結合了音樂展演空間、錄音室等空間,期望成為流行音樂人才的孵育基地,裙樓共有四間Live House,分別可容納200至1,600人;上部樓層並規劃音樂教室、錄音工作室、整排室及音樂主題餐廳等設施。

撰文:謝濬如Nana
攝影:熊

部分資料來源:台北流行音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