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音量戰爭」聽起來已經像是頗具年代感的名詞,但對於音量的追求及控制一直是工程師們的重要課題。不管在混音還是母帶後期處理階段,想要一個清楚而「大聲」的作品,前提是每個樂器及人聲的頻率位置都有被良好的處理過(意即已經完成了 EQ、Dynamic、Panning 這些基礎工作),在此之後,我想提供一些能增加音樂響度的靈感,也許能讓作品更為完整:
如果只是單純的想增加響度帶來的衝擊感, Boost 一如它的名字是很好選擇。不同常見到的 limiter 工具, Boost 採用 upwards limiter / compressor 想法,你只需要轉動少許的參數,就能得到一個非常透明乾淨、不致影響原來平衡的結果。外加推出後迅速改版加入的 True Peak 及 Oversampling 功能,不管是樂器的 bus 或是 master 都相當好用。
老牌的 Oxford Inflator 也是類似 upward 的作動,不同 Boost 的透明乾淨取向,Curve 功能可以讓你對反應的頻率有所調整,數值越高音質趨向於厚實,反之則為較平坦的 EQ 曲線。與其說使用 Inflator 增加音量響度,它比較像是總會讓混音更在你的臉前一點。
設計作為 master bus 上「最後一個 plugin」,最值得一提是它的 Clipper 以及 High Frequency Limiter 功能,前者已是現代混音的慣用手法,在音軌中加入微量的 distortion 及 saturation ,以期獲得更有力度的聽感,並有多種頻率響應的模式可供選擇。後者可以處理一些傳統 compressor 所帶來的副作用,例如刺耳的高頻,讓你在獲得大音量的同時能保持舒服的耳朵。
將 Vocal Rider 放在 master bus 上肯定不是常態(不過 why not ?),但每個軌道都有完整做好所需的音量 automation 肯定是能得到清楚又大聲的混音關鍵。除了主唱以外,試試將它放在其他任何需要被凸顯的軌道上。
如果你是 Ableton Live 或 Xfer Records 的使用者可能對它不會陌生,分為三個頻率段 compressor / expander 效果被大量使用在電子音樂製作中。 Slate Digital 將它改良後推出更完整功能的版本,現在非 VST 的使用者也能用了,不過也從免費變成收費。
L2 像極了九零年代那些所謂的轎跑車,外觀跟性能如今看來只能說是普通,但總能在任何時候滿足你所需的功能。雖然被視為某個年代數位聲音處理的代表,但其實宜古宜今。
同場加映:
追求音量,務必需要測量響度的工具, Youlean Loudness Meter 補足了大部分 DAW 所欠缺的 LUFS meter ,最棒的是免費版本就已足夠。
平行壓縮(Parallel Compression / New York Compression)一直是歷久不衰的混音技巧,如果仔細探究,其實也是屬於前面所述的 upward 作用一種。 ComBear 提供了非常簡單的介面讓你達到效果,有隻還算可愛的大熊,而且免費。
撰文:Jungle
樂手巢雜誌 Vol.14 帶你從根本理解樂器,5月24日發行:https://ysolife.com/yso-mag-vol-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