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揚四海》:Alan Parker 與 Michael Gore 聯手打造的青春夢想旋律

0
4884

在追求夢想的背後,我們需要付出多少?又要犧牲多少?關於這個問題,描述年輕人追求音樂夢想的作品有很多,但其中最知名的莫過於1980年上映的《名揚四海》(Fame)。本片是由英國導演 Alan Parker(亞倫帕克)執導的歌舞片,不僅在票房上表現出色,還贏得奧斯卡金像獎的多項大獎,包括最佳原創歌曲和最佳原創配樂獎。1982年至1987年被改編成電視影集播出,1987年也被宣布改編成舞台劇。這次就讓我們來好好了解這部1980年代初期的歌舞片經典吧!


▲ 圖片來源: Heritage Auctions

劇情簡介

《名揚四海》是一部關於紐約市表演藝術高中學生生活的音樂劇,講述幾位青少年參加表演學校的試鏡,度過四年時光的故事,深入描寫青少年的生活,以及他們邁入成年時經歷的考驗。卡司主要由較不知名的演員組成,許多人還是從現實中的表演藝術高中挑選出來的,因此讓人感覺更像一部紀錄片。整部電影沒有劇情主軸,而是由一系列年輕人的生活和上課片段組成,這些片段充滿精彩的歌舞表演,畫面充滿活力,洋溢著濃厚的青春氛圍。電影導演 Alan Parker 為觀眾帶來真實又堅韌的視角,讓我們走進紐約青少年的生活:他們來自不同背景,但共同特點是充滿抱負、夢想和才華,以及對成功和名譽永不滿足的渴望。

▲ 圖片來源:Alan Parker 官網

配樂的幕後功臣

導演 Alan Parker 以他在音樂電影領域的成就而聞名,代表作包括與 Pink Floyd 合作的《迷牆》(The Wall)、瑪丹娜主演的《阿根廷,別為我哭泣》(Evita)。他在《名揚四海》保留70年代前衛電影的一些特徵,劇情涉及種族衝突和同性戀等主題,將都市風格與高強度的音樂融為一體。這部電影展示出主角群成功、失敗、拚命工作的過程,並讓觀眾了解到演藝圈的成名之路並非一條康莊大道——而是殘酷、充滿競爭性且醜惡的。當然,這並不代表這是一部悲傷的電影,它只是一部描述這個領域現實面的電影。

在選擇電影配樂人選時,基於1978年電影《午夜快車》(Midnight Express)的成功合作,Alan Parker 最初試圖邀請迪斯可之父 Giorgio Moroder(喬治歐.莫瑞德)為這部電影譜曲,但遭到拒絕;後來他向 Electric Light Orchestra(電光交響樂團)的主唱兼首腦 Jeff Lynne(傑夫.琳恩)提出邀約,又再吃閉門羹。因此,他冒險聘請了新人 Michael Gore。

延伸閱讀:成就經典 Pink Floyd《迷牆》電影,英國導演 Alan Parker 逝世,卒年76歲

▲ 導演 Alan Parker。(圖片來源:Lisa Moran Parker

出生於1951年的美國作曲家 Michael Gore,曾是 Leonard Bernstein(李奧納德.伯恩斯坦)的得意門生,Alan Parker 堅持要求 Michael Gore 不要事先錄製好音樂,而是在現場拍攝中創作,這個決定充滿了冒險精神,最終帶來開創性的成就,Michael Gore 因本片榮獲兩項奧斯卡金像獎:一項是最佳原創配樂獎,另一項是與作詞者 Dean Pitchford 合作獲得的最佳原創歌曲獎。此外,《名揚四海》還贏得金球獎最佳歌曲獎、葛萊美獎提名,原聲帶在全球銷量超過700萬張。

Michael Gore 的音樂風格融合流行、搖滾和迪斯可,完美補充電影以表演藝術為中心的故事情節,他在配樂中廣泛使用合成器,並在舞蹈片段強調鼓和打擊樂器等節奏元素,為電影注入充滿活力的流行樂。這種風格使配樂更容易被廣大觀眾接受,並為電影的商業成功做出貢獻。

雖然 Michael Gore 最出名的作品可能是《名揚四海》,但他卻展現出了身為作曲家的多才多藝。他的作品範圍廣泛,1982年 Michael Gore 與作詞家 Dean Pitchford 共同打造 Whitney Houston 的金曲〈All the Man That I Need〉;1983年 Michael Gore 憑藉電影《親密關係》(Terms of Endearment)再次獲得奧斯卡最佳配樂提名。

延伸閱讀:讓作曲家大放光彩的奧斯卡獎項──最佳原創電影配樂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 由左至右分別為最佳原創歌曲頒獎人/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華洛帝、提名歌曲演唱者兼女主角 Irene Cara、作詞家 Dean Pitchford、頒獎人/知名演員 Angie Dickinson 與作曲家 Michael Gore。

曲目賞析

〈Fame〉

〈Fame〉作為《名揚四海》的主題曲,用 F 小調寫成,歌詞描繪希望自我才華而得到認可的強烈渴望,Irene Cara 充滿激情的歌聲,展現了追求夢想與職涯的熱情,到歌曲後半段,學生們走出學校,開始跳舞並占領街道時,音樂和歌詞的慶祝能量和願景達成完美和諧。

〈Out Here On My Own〉

〈Out Here On My Own〉由 Michael Gore 的姐姐、風靡60年代的 Lesley Gore 作詞。此曲表達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感到失落和孤獨的情感,描繪對歸屬感和被接受的渴望。以鋼琴主導的旋律,營造出淒美而內省的氛圍,與歌詞相得益彰,使其成為原聲帶中的傑出作品之一。這首歌也傳達一個重要的訊息,就是即使在生命中最黑暗的時刻,我們仍能發現內在力量,堅持前行,不輕易放棄。歌詞反映人們在生活中所經歷的種種挫折,觸動了許多人內心深處的脆弱情感。

原聲帶中的〈Fame〉和〈Out Here On My Own〉皆由飾演女主角的 Irene Cara 演唱,展現了她卓越的天賦,在奧斯卡史上留下濃重一筆,成為首次有同一部電影中的兩首歌曲被提名同一個獎項(最佳原創歌曲),且都是由同一人演唱的殊榮。最終,由主題曲〈Fame〉贏得了這個獎項。


▲ 《名揚四海》使 Irene Cara 聲名大噪,並入圍1981年葛萊美最佳新人獎以及最佳流行女歌手獎,以及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類電影女主角提名。(圖片來源:Irene Cara Facebook

〈Hot Lunch Jam〉

〈Hot Lunch Jam〉出現在電影接近尾聲中的午餐時間,主要是慶祝主角群(表演藝術高中生們)多樣且獨特的才能。開頭的鋼琴與中間出現的銅管樂器,為歌曲增添大膽而活潑的元素。這首歌總結學生們在學校午休時間聚在一起展示個人才華時的活力和能量,同時傳達團結、創造力以及對熱情追求所帶來的歡樂。當來自不同藝術學科的學生聚集在一起表達自己時,這首歌凝聚眾人精神,消除人與人之間的界限,突顯藝術的力量。

結語

《名揚四海》不僅在故事情節上展現了年輕人在表演藝術學校的成長歷程,還透過動感和情感豐富的音樂,深入刻劃每個角色的心路歷程。從充滿渴望的〈Fame〉到感性的〈Out Here On My Own〉,音樂呼應著角色的情感和掙扎,為觀眾提供了一個深刻的觀影體驗。此外,這部電影的音樂影響力,不僅在電影本身發揮作用,還在現實世界中產生深遠的影響。本片啟發了全球各地許多表演藝術學校的創建,包括 Paul McCartney(保羅麥卡尼)創立的 Liverpool Institute for Performing Arts,成為才華橫溢的年輕藝術家們追求夢想的動力源泉。《名揚四海》的音樂不僅是其故事的一部分,更是情感傳遞的橋梁,捕捉了青春、夢想、挫折和成功的精髓,成為一部難忘的音樂電影經典。

延伸閱讀:《搖滾青春戀習曲》原聲帶,用搖滾傳遞最純真的義無反顧
延伸閱讀:側耳回憶經典故事章節,台灣音樂達人精選電影歌單


▲ 圖片來源:Alan Parker 官網

撰文:Vanessa Kao
資料來源:MOVIE MUSIC UKIndependentAustin ChronicleEmanuel LevyThe New York TimesTodayOldTimeMusicOldTimeMusic2

🌛感受靈感不寐的音樂脈搏,樂手巢雜誌 Vol.18 「午夜台北」出刊:
https://ysolife.com/yso-mag-vol-18

《樂來越愛你》:配樂先驅 Justin Hurwitz 的現代音樂敘事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