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紐約的前衛實驗樂團 Battles,總是有著繽紛且豐富多元的節奏,極盡跳躍且出奇不意的旋律,2007年發行第一張專輯《Mirrored》,彷彿在樂壇開出一朵奇花。接下來這朵奇花在世界各地綻放,成為了電子,數字搖滾、迷幻、龐克等各種樂風樂迷口中的前衛樂團代表。今年3月第三度來台表演參加大港音樂祭,也是第一次用雙人組合的形式在台灣表演,就算只有兩人,在南霸天舞台釋放的能量也完全沒有減少,吉他手 Ian Williams 用各種樂器創造的聲響與鼓手 John Stanier 千變萬化的節奏律動,帶給了現場觀眾緊繃、亢奮又奇幻的一次現場體驗。
▲ 2025年大港開唱。
Battles 於2009與2015都曾來過台灣,在台北的 The Wall Live House 做專場表演,其中2015的場次也和台灣的實驗民謠樂團落差草原WWWW 一起演出。那次的共同演出,讓 Battles 稱讚落差草原WWWW 是「當年最棒的樂團之一」,更是在2019的作品〈Sugar Foot〉中疊加了落差草原WWWW 的音樂與 Yes 前主唱 Jon Anderson 的聲音。除了落差草原WWWW,團員們對 The Wall Live House 的印象相當深刻,「那個地方超酷,像是一間唱片行,也像一個藝術工作室,那裡的工作人員也都讓我覺得很特別。」而第一次參加台灣音樂祭的 Battles,稱讚大港開唱是一個盛大且專業的一場音樂祭,港邊的場地隨時可以看到很多船隻,也讓喜歡船的 Ian Williams 相當開心。
人數減少,卻讓音樂能有更多的空間
「以前我們製作音樂的過程有點像是交通警察在指揮——你先走,你停下,換你先過,像是塞車般的那種喧囂雜亂。」Battles 最初的編制有吉他手 Ian Williams、主唱兼吉他手 Tyondai Braxton、貝斯手 Dave Konopka、鼓手 John Stanier,回想當初團體創作時,他們會試著同時創作,用多種聲音創造出複數感,凝聚所有聲音後再將其解構,讓他們的作品像是彼此間的對話。
在 Tyondai Braxton 及 Dave Konopka 於2010與2018年相繼離團後,Battles 從四人、三人,演變為現在的雙人編制。由於團員人數的減少,在創作與製作的過程中,難以避免地會讓工作量變得更大,不過 Ian Williams 與 John Stanier 也在現在的編制中找到了更適合的創作方式,完全沒有影響 Battles 音樂一直以來的精彩與多元,成為兩人組的他們,更為後續的作品增添了空間感。Ian Williams 也說道:「現在的創作過程中比較不需要那麼頻繁地管理秩序,也不用一直確認有沒有相衝突的地方。」


極簡的編鼓,是限制也是激發
Battles 兩人的表演形式都很特別,Ian Williams 一人要演奏好幾種樂器,而 John Stanier 會把銅鈸掛得特別高,這也成為了他的標誌性風格之一,John Stanier 說:「其實在最開始時的第一場演出時,銅鈸就放的那麼高,沒有任何原因,但後來就一直維持著這樣的設置,自己也就變得很習慣這個位置。」他在 Battles 的鼓組配置一直以來都很精簡,特意只使用 Hi-hat 和 crash,是為了要用極簡的方式去呈現 Battles 的音樂,「我最初的想法是認為:『當我真的要打銅鈸的時候,那必須在整首歌中是很重要的點』。」最一開始他甚至原本不打算使用銅鈸,但在創作過程中,他開始覺得自己好像需要一組 Hi-hat 與一個銅鈸,不過為了避免過度依賴它,John Stanier 特地將銅鈸放在一個不顯眼的位置。
John Stanier 說:「極簡方式的編鼓確實很困難也很有挑戰性,Battles 也有非常繽紛繁瑣的一面,我一直覺得在 Battles 裡的鼓必須要是原聲且極簡的方始來進行,當然現在不一定是這樣,但我們一開始起步的時候絕對是如此。」而 Ian Williams 則表示:「人們常說極簡主義會帶來或激發創造力,我認為極簡會產生很多的限制,但這些限制其實反而會帶來或孕育出更多的可能性,就像修剪灌木一樣,剪掉旁枝後會長出更多的綠葉。」
▲ John Stanier 標誌性高掛的銅鈸。
避免陳腔濫調,器材輔佐創新與改變
Ian Williams 回憶起自己大約是在 Battles 成團前,發現自己可以用左手捶弦演奏吉他,並同時用右手在鍵盤上彈奏相同的音符或和聲,這樣的演奏讓他覺得自己好像很自然可以去運用不同的聲音,運用這些聲音去做一些 loop,加入一些鼓節奏,這就是 Battles 創作音樂最原始的模式,也是 Ian 最初想要組這個樂團的想法。
「我很喜歡吉他彈奏本身能做非常多事情,但我也一直在試圖避免做出一些簡單平庸的彈奏。」大部分樂團的吉他手會單以「彈奏吉他」作為寫歌編曲的出發點, Ian Williams 雖然負責很多種樂器,但認為自己的角色仍然是個吉他手,在吉他的表現上,相較於一般常見將「乾淨音、節奏音或主奏音」分別使用不同音色的做法,Ian Williams 似乎有有一種相當獨特的「標準音色」,他表示自己很喜歡 Battles 中吉他的呈現方式,並對一些充滿陳腔濫調的吉他演奏感到反感,「那些東西感覺像是些很老套很刻板印象的音樂。」
自從上一張專輯《Juice B Crypts》在2019年發行後,常看到 Ian Williams 幾使用 Fractal Audio Systems Axe-Fx III 綜合效果器,這幾乎成為他的主要器材。「雖然所有音色都變成了數位模擬,但它可以讓我創造出很多很酷、很新且從來沒有人聽過的效果。」Ian Williams 分享,在貝斯手 Dave Konopka 離團後,他們重新思考表演的進行方式,最終他們選擇捨棄原本表演時過大量音箱的配置,也正是在此時,Ian Williams 開始使用這個效果器,「現在正在製作的新專輯中,有幾首歌的音色就是用 Axe-FX III 的效果做出來的。」這樣的改變,更為 Battles 開啟了一種全新的演出模式。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 Ian Williams 使用 Fractal Audio Systems Axe-Fx III 錄音。
不被風格與標籤定義,用自己的方式做出音樂
「數字搖滾比較像是在一連串奇怪的拍號中玩數字遊戲,但我們不是用那樣的方式在做音樂的。」
Battles 緊湊且變換多端的節奏,讓他們常被樂迷譽為是21世紀最具創新性的數字搖滾樂團之一,但其實樂團從不認為他們玩的是「數字搖滾」,「我覺得我們更著重在律動上,我們的音樂更像是那種會讓你想要跟著點頭或跳舞的音樂。」不過,他們也能理解,外界需要用特定的標籤去認識不同音樂,「也許我們不符合大家對某些風格的想像,但我們也無法控制大家會怎麼定義我們。」
延伸閱讀:什麼都給我來一點!吼腔交織各式曲風,Dance Gavin Dance 以實驗精神創造可能
正在籌備新專輯的 Battles,在結束大港開唱結束後僅一週,便立刻返回紐約進錄音室投入製作。Ian Williams 坦言,這次的錄音對他們來說是一大挑戰,因為作品本身極為豐富,反而更需要「留白」:「以前我們的音樂就像處在交通高峰時段,都擠在一起;但現在成為雙人編制後,整體變得寬鬆許多,每個元素都能自在呼吸、存在與表達自己。」許久沒有錄專輯的 Ian Williams 也透露,自己很喜歡這次專輯裡的歌曲。
此外,Battles 也特別錄製了 demo,Ian Williams 笑著說:「錄製 demo 就像是練習歌曲一樣,我們真的很久沒有做這件事了。」新專輯的製作過程也包含了許多舊曲目音樂段落的拼貼,至於會不會找其他歌手一起合作,Battles 表示目前還需保密。Battles 也將於今年9月再度來台舉辦專場,門票已開賣,在新專輯問世之前,不妨先前往演出,親身體驗他們前衛且包羅萬象的現場。
▲ 具東方信仰氣息的視覺,吸引許多人們留言。
Battles Asia Tour 2025
時間|2025年9月7日(日)20:00
地點|Legacy Taipei(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售票連結|https://slowgush.kktix.cc/events/battles2025
撰文:Shred
編輯:樂手巢編輯部
圖片來源:出日音樂
🫧「Smells Like… Spirit」樂手巢雜誌 VOL.23 探索自己的靈魂氣味
https://lihi.cc/8eDW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