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Coachella》千禧世代追求「體驗」大過音樂,高票價推動「先買後付 BNPL」浪潮

0
16

Coachella(科切拉)是加州印第奧(Indio)一年一度的標誌性音樂和藝術節,長期以來一直是音樂的代名詞,但近年來,它已發展成為一個更大型的文化交匯點,與音樂季演出陣容相較,時尚、品牌行銷和社交活動甚至比實際表演占據更核心的地位。《Variety》在 Coachella 開幕後的24小時內採訪了100名與會觀眾,有66%的人表示是為了整體體驗而來,而在 Instagram 進行的民調,120多名受訪者中有68%的人表示他們參加 Coachella 是為了體驗,而不單是為了音樂。一名受訪者說:「我甚至在知道演出陣容之前就買票了。」另一名受訪者說:「即使卡司不是最強的,你也會去感受那種氛圍。」

與此同時,Coachella 採取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簡稱:BNPL)的購票趨勢也引發討論,尤其對預算有限、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年輕樂迷,可能亮起了累積債務的警示燈;但是對於擅長管理現金流的消費者而言,這也許是一個務實平衡每月開支的選擇,確保一生一次的回憶和財庫都不留遺憾。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Coachella(@coachella)分享的貼文

文化商機,共構音樂、時尚、美食、藝術

Coachella 音樂節最初在1999年首次舉辦時,是獨立音樂和另類音樂愛好者的聖地。26年後, Lady Gaga、Green Day、Travis Scott 和 Post Malone 成為2025年的主舞台卡司,Lisa、Jennie、ENHYPEN 等 K-pop 藝人也創造熱門話題。不可否認的是,有越來越多音樂節群眾並非抱持著「聽音樂」的心態來參加 Coachella。

首先探討時尚,Coachella 音樂節會場已發展成令人眼花撩亂的沙漠 T 台,與會者無不精心治裝,音樂節時尚不再只是自我表達,也是巨大的商機,許多線上銷售平台會在產品描述加上關鍵字「Coachella」,增加被搜尋到的機率。對內容創作者而言,音樂節是工作的一部分,網紅和媒體紛紛湧向音樂節拍攝素材,或是在 VIP 帳篷與社交名流互動,在操作流行趨勢同時廣結人脈。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Coachella(@coachella)分享的貼文

延伸閱讀:2025 Coachella》不改點歌詞批判政治就不是 Green Day 了,90分鐘組曲證明寶刀未老!

Coachella 音樂節也是巨大的廣告平台,還記得2023年轟動一時的 Adidas x Bad Bunny 運動鞋嗎?這雙鞋甚至比很多藝人的表演更受關注。今年亦可見許多民生品牌的看板、吸睛的快閃店、限量版產品,或是僅限受邀者的獨家活動(如:2015年在園區內同步進行的 Revolve 音樂節,專為網紅、名人和業內人士的需求策劃)。現場還有超過75個餐飲攤位,讓音樂節同時也是美食節。不喝酒的人也可以參加專為戒酒者服務的 Soberchella 活動,方方面面地滿足各種族群的期待。

儘管正式名稱是 Coachella Valley Music and Arts Festival(科切拉谷音樂藝術節),但非商業性的「藝術」元素似乎明顯不足。Coachella 官網列出八個官方藝術裝置,包括 Robert Bose 創作的「Balloon Chain」氣球鍊,和色彩繽紛的天篷 Do LaB,為觀眾提供必要的遮陽。事實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藝術是在舞台上,沒有人會漠視 Lady Gaga 史詩級的表演,她的秀由獨特的故事線、精心設計的服裝、一流的舞者,和​​令人驚嘆的舞台布景設計組成。

延伸閱讀:2025 Coachella》跟 Lady Gaga「對打」充滿爆發力的鼓手 Tosh Peterson 啥來頭?

「先買後付」熱潮,消費者錢包該緊張了?

雖然 YouTube 免費直播,如果你想蒞臨 Coachella 這場感官盛宴,代價是花費至少599美元(約兩萬台幣)的門票,這還不包括旅行和住宿費用。那窮學生怎麼消費得起呢?所以 Coachella 提供「先買後付」的分期付款服務,粉絲只需支付49.99美元(約1600台幣)首付和41美元(約1,300台幣)手續費,即可獲得價值599美元的普通門票,剩餘費用可在三個月內分期支付,每月支付200美元(約6,500台幣),就能享有音樂節帶來的即時滿足感。除了門票之外,與會者還可以使用 BNPL 購買飯店、服裝以及套餐等額外服務。

參與 Coachella 的總成本,一個人可能高達兩千美元(約6,500台幣)。事實證明,人們非常願意為了節慶體驗而增加預算,較低的前期成本,也讓昂貴的活動變得可承受。Coachella 自2009年推出 BNPL 計畫以來,使用率從18%飆升至2025年的60%。今年約有60%的音樂節普通門票購買者採用 BNPL 計劃來購票。

BNPL 之所以蓬勃發展,呼應千禧世代的 YOLO 經濟觀(You Only Live Once,你只活一次)。即使背負助學貸款,甚至工作、找對象都不太順利,年輕一代仍然願意花錢買體驗,因為人生只有一次。此外,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FOMO,指擔心自己不在場時,可能發生非常有意義的事,而出現持續性焦慮)也讓追求關注的人更願意接受 BNPL。

問題是,過度依賴 BNPL 的人可能會陷入債務危機。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警告,如果供應商報告違約,可能會出現滯納金、信用評分下降等隱藏風險。所幸在 Coachella 音樂節,違約的情況很少發生,400萬美元(約1.3億台幣)的佣金也表明主辦單位獲利頗豐。

其實不只 Coachella,像 Lollapalooza、Bonnaroo 等音樂節也提供類似的門票銷售模式。美國全國的 BNPL 使用率正在攀升。2023年的交易額約為750億美元,預計到2027年將達到1,140億美元。彭博社2024年的一項調查發現,54%的 BNPL 用戶承認支出超出了自己的能力,24%的人表示支出「失控」。

但是對節制的消費者來說,BNPL 可以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有助分攤成本、保持資金流動,或賺取信用卡獎勵。如果你能謹慎理財,BNPL 只是彌補了經濟差距,而不是導致巨大的鴻溝。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Coachella(@coachella)分享的貼文

文字整理:Lakeisha
資料來源:VarietyForbesCoachella YouTube

🐕‍🦺 女孩男孩一起來!樂手巢雜誌 Vol.22 給你滿滿的 Blur
https://lihi.cc/PQ1DJ

Oasis 浮動票價風波持續!英國政府介入調查:「涉嫌違法、誤導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