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之子》原聲帶:搖滾樂的政治反動,以「歌」代「戈」的思潮戰爭

0
4882

你能想像未來人類失去生育後代的能力,會是什麼樣的世界嗎?聽不見孩童的天真嬉笑空無一人的遊樂園,這些都不是最糟糕的。科幻電影《人類之子》(Children of Men),建構出一個全人類都失去繁殖能力的未來世界各國煙硝四起、獨裁政府專政、恐怖主義崛起、難民流離失所,電視廣告四個大大的字「THE WORLD HAS COLLAPSED(世界已崩塌)」,預示著人類滅亡近在咫尺。故事的主角 Theo(Clive Owen 飾),是位因喪子而消極度日的英國公務員,某日受擔任革命組織領導的前妻 Julian(Julianne Moore 飾)之託,護送一名非法移民 Kee (Clare-Hope Ashitey 飾)穿越邊境尋求庇護。旅途過程中 Theo 才發現原來 Kee 已懷胎,身為十八年來第一位孕婦,Kee 腹中的嬰兒頓時成為全人類的希望,各界角力的爭奪戰也就此展開。


▲ 圖片來源:Children of Men Facebook。

導演 Alfonso Cuarón(艾方索柯朗)根據 P. D. James 的同名小說,試圖用影像探討人類世界的希望與困境。本片雖被歸類為科幻電影,但從中抽離看看現今社會:戰爭、難民、疫情等問題,無一不在我們的真實生活中上演,讓上映於2006年的《人類之子》,宛如一則則政治預言的集結。反觀配樂方面,找來英國神聖簡約主義(Holy minimalism)作曲家 John Tavener(約翰塔文納),創作宗教性質濃厚的合唱作品,邀請女高音 Patricia Rozario、女中音 Sarah Connolly 等人演唱,收錄成合輯《Fragments of a Prayer》。在創作過程中,John Tavener 拋棄了傳統電影配樂依照畫面作曲的方式,選擇以劇本為主要的創作依據,以弦樂搭配頌缽,使整張專輯聽起來充滿靈性,與電影畫面呈現出的末日景象形成強烈對比,導演 Alfonso Cuarón 盛讚《Fragments of a Prayer》是本片的「靈魂註解」。


▲ 圖片來源:Simone Canetty-Clarke。

從本片的選樂,即可看出團隊的用心,除了《Fragments of a Prayer》外,團隊也搭配劇情精心挑選 Deep Purple 版本的〈Hush〉、 Junior Parker 翻唱的〈Tomorrow Never Knows〉、Muse〈Map of the Problematique〉、The Rolling Stones〈Gimme Shelter〉,以及冰島後搖團 Sigur Rós 的名曲〈Hoppípolla〉,可惜後三者僅用於電影預告及當年的電視廣告中,未收錄於電影原聲帶。接下來針對電影原聲帶收錄的三首歌曲:King Crimson〈The Court of the Crimson King〉、John Lennon 〈Bring On The Lucie (Freda Peeple)〉與 Jarvis Cocker〈Running The World〉做詳細介紹,一窺這部名列 BBC 「21世紀百大電影」的經典之作,如何揉合影像與流行音樂文化,帶領觀眾省思當代社會議題與生命的本質。


▲ 圖片來源:Children of Men Facebook。

King Crimson〈The Court of the Crimson King〉

英國殿堂級前衛搖滾樂團 King Crimson,於1969年發行的首張專輯《In the Court of the Crimson King》相信對大多數的搖滾樂迷都不陌生,其締造的傳奇早已是流行音樂史的老生常談,對當代藝術的影響更是不在話下,整張專輯反映了六零年代受越戰、冷戰及核武戰爭影響下,人類對於未知的不安和恐懼。〈The Court of the Crimson King〉由「前衛搖滾英雄」—— 英國詩人 Peter Sinfield 作詞,超現實的意象和畫面感的描述,搭配樂團創始成員 Ian McDonald 作的曲,長達十分鐘的歌曲聽完彷彿看了一場舞台劇演出,高潮迭起,精彩絕倫。整首歌曲充滿末日將至的既視感,讓電影整體的氛圍營造更加提升。

John Lennon〈Bring On The Lucie (Freda Peeple)〉

作為「愛與和平」的代言人,John Lennon 多首傳達政治訴求的作品時常在反戰的場合出現,除了名曲〈Imagine〉和由文化界眾多名人響應的〈Give Peace a Chance〉之外,〈Bring On The Lucie (Freda Peeple)〉也是 John Lennon 為反對越戰的創作,收錄於1973年的專輯《Mind Games》。雖然這首歌傳唱度不如 John Lennon 的其他作品,歌詞對於當時政治的批判力度卻相當強烈,不僅高聲呼籲當權者停止殺戮解放人民,也極力批判在上位者無視人民訴求,發動戰爭的行為就猶如惡魔,讓百姓成為權力爭奪遊戲的犧牲品。

Jarvis Cocker〈Running The World〉

〈Running The World〉收錄於 Pulp 主唱 Jarvis Cocker 首張個人專輯《Jarvis》,歌曲主題圍繞在表達對當今政治狀態的不滿,以及對資本主義社會規則的無奈,副歌不斷重複唱到:「Cunts are still running the world(笨蛋還在統治著世界)」,提醒著人們:「If you thought things had changed/Friend, you’d better think again」(你以為世界已經變好了嗎?其實還有更多改變需要發生);〈Running The World〉作為整部電影的最後一首歌,引領觀眾和聽眾思考每一個世代面對的挑戰和困境,也許就像 Jarvis Cocker 曾對這首歌下的註解:「或許問題出在更根本的層面,但我懂什麼呢?我只是個被寵壞的搖滾明星,不過至少能討論這些東西是件好事吧。」

本片除了藉由上述歌曲傳達電影的核心命題之外,也隱含了許多值得注意的文化符碼,例如藝術部大樓外畫有 Banksy 作品的塗鴉牆(英國塗鴉藝術家,特色為諷刺時事和警世的創作)、飯廳牆上畢卡索的《格爾尼卡》,以及窗外致敬 Pink Floyd 《Animals》專輯封面的粉紅豬和 Battersea 發電站。上映當年票房成績雖不如預期,但經過近二十年的社會局勢變遷後,《人類之子》不管在影像美學或思辨寓意上皆通過時間的考驗,如電影尾聲明日號的燈火,在影史的汪洋中散發出屬於自己的光芒。


▲ 圖片來源:Universal Studios。

撰文:葉辰欣
資料來源:Wikipedia-1、Wikipedia-2Wise Music ClassicalLie Likes MusicPULPwikiChildren of Men FacebookWise Music ClassicalIMDb

🤘當搖滾成為救贖!樂手巢雜誌 Vol.19 特別報導「Green Day」歡迎收藏:
https://lihi.cc/bajYp

Pink Floyd《Animals》取經《動物農莊》,脫韁飛天豬倫敦大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