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吉他指板上要打點,還一定要打在那些位置?指板標記形成脈絡的推論(四)

0
4471

推論一:為什麼先放第7格,之後變成 5-7-12 格?

Stauffer 1830年代的吉他設計,琴頸與琴身共鳴箱體的相接處為第12格,演奏者可藉由按絃手、特別是大拇指的位置是否與琴身接觸來判定是否已到達有效絃長二等分處的第12格,此時沒有急迫的需求,在手感可以決定位置之處,再多做一個記號。當相接處的位置往後退至如當今鋼絃吉他主流設計的第14琴格時,在第12格作記號的必要性就出現了。

不論是使用手感感受或以記號表示,在以第12格為界,將指板切割為二等分後,對於比較常使用的低把位區域做出適當的切割便是下一個要解決的問題。第7格不論是以自然泛音演奏或是按絃演奏,發出的音高都是該絃空絃調音的完全五度(第三泛音),是音階或和聲中除了主音(空絃音)外與主音最和諧的音程,以其作為第 12 格外最重要的切割點非常合理。

▲ 資料來源:hyperphysics

第7格(完全五度、第三泛音)與第12格(八度、第二泛音)之後,琴格位置等同於精準泛音節點(node)位置的下一個位置是第5格(第二個八度、第四泛音),按絃時發出的也是空絃的完全四度。使用這三個能發出與空絃呈現整數比(第12格是有效絃長的1/2位置、第7格為 1/3,第5格為 1/4,其他整數比的位置都不在琴格上)的琴格位置作為指板的分割點,是非常合理的選擇。

▲ 吉他指板上第12格是有效絃長的1/2位置(第二泛音)、第7格為1/3(第三泛音),第5格為 1/4(第四泛音);琴格位置與泛音位置相同,是最容易找到或演奏出泛音的三個位置。(資料來源:wikibooks

推論二:為什麼下一個出現的記號位置是第15格?

琴身接合處越往高把位方向退縮,代表指板高把位區域越容易演奏。在吉他上,高音 E 絃與 B 絃第15格的固定音名(G 與 D)都是沒有升降記號的音。在古典音樂對於音高的理解與判斷順序,是沒有升降記號的固定音名(等同於鋼琴較易演奏的白鍵)先行於具有升降記號的固定音名(鋼琴鍵盤上的黑鍵),選擇這個位置作為12格以上音域的第一個標記是合理的。

第3格音高與第15格音高的固定音名相同且相差八度。標記第15格之後,連帶標出低八度的第3格也是可以理解的;與第5格差八度的第17格標記也可以依照同樣的邏輯解釋。

推論三:為什麼吉他會在第9格標示,而曼陀林會標示在第10格?

直到現在,仍然有些類型的吉他會以第10格標示取代第9格。有個解釋是:3-5-7-10-12這樣的一個八度內標示剛好可以標記出該絃「以空絃為主音的小調五聲音階」的所有組成音。但這樣的觀察也可以解釋為這些位置是「該絃上所有沒有升降記號的固定音名位置」。以 E 絃為例:3-5-7-9-12格標記出了 G-A-B-D-E 這幾個音,不但是 E 小調五聲音階的組成音,也是「應用到所有不同調音的空絃」時,都能發出「鋼琴白鍵」音高的位置;亦即學習音樂時作為開始與標準的 C 大調音階組成音。

但將記號設在第9格時,這樣的優勢就消失了:以 E 絃為例,第9格是有升降記號的 C#/Db,不再如同第10格般,在每條絃上都呈現沒有升降記號的音高。

▲ 吉他指板上自空絃至第12琴格的固定音名位置。可以看見在第10格位置的所有音高都是沒有升降記號的 C 大調音階組成音,但第9格只有空絃為 D 及 G 兩條琴絃仍符合此條件。(資料來源:appliedguitartheory

在吉他指板上標記統一為第9格而非第10格的一種可能理由,是吉他上的第五泛音(空絃音高的略低於純律的大三度),在第12格前的指板範圍中,可在「極接近第9格的第8格多」位置,及「極接近第4格的第3格多」這兩個位置演奏出來。雖然在電貝斯這樣較長絃長樂器上演奏時就有明顯的差異;但在吉他上,這極小的誤差勉強可以忽略,將第五泛音的節點演奏位置視為在第9格之上。要是能接受這個說法,則3-5-7-9-12這個標記排列模式就可以理解,也可以替為什麼仍然有如曼陀林或吉普賽吉他這樣的樂器標記在第10格的原因:如果強調演奏泛音的可能,就放第9格,如果強調演奏具有固定音名的實音,就放在第10格。

▲ 這張手繪的吉他自然泛音位置圖清楚的呈現了吉他手演奏自然泛音時的想法:將第五泛音的其中一個可能演奏位置,直接視為在第9格上。(資料來源:fundamental-changes。)

我個人對於第9格的記號位置另有個視覺上的推論:以空絃至第12格這個剛好是一個八度的區域來看,記號放在第9格將能讓指板記號呈現以第6格為中心,往高低兩側「對稱」分布的圖形模組。純以視覺呈現來看,具有對稱性的記號位置,一定會比不具對稱性的分配方式,更容易設計可能會出現在指板上的鑲嵌工藝或是圖形構成。

同樣的,個人推測在某些琴上會有第1格標記的理由,也出自於設計或美學觀點,而不是要提供另外一個定音的標記;可以見到多數包括第1格標記的記號設計,是將圓點替換為面積更大的方形等形狀時才會出現。這種時有時無,出現與否的現象正可解釋第1格的存在來自於美學上的理由,勝過演奏上的原因。

推論四:指板標記與調音、或是各絃間的和諧有關嗎?

曼陀林與吉他分別為五度與四度調絃,但指板記號的分配幾乎完全如出一轍;這解釋了這些標記只為了處理各個單獨琴絃上的音高分布,而不負責各絃間的和諧或調音。

會產生這種誤解是來自於吉他最基礎的調音法之一,是每兩條相鄰近琴絃間,高音絃的第7格自然泛音,會與低音絃的第5格自然泛音相同;並將這樣的作法誤認為所有的多絃樂器都能如法炮製的緣故。實際上,除了吉他外的其他多絃樂器多半具有一定的悶音機制,或是發音方法的不同,導致其他的多絃樂器幾乎沒有任何使用泛音調音的手法,在第5格與第7格的泛音也不像吉他一樣是剛好相同音高。

▲ 在當今吉他教學中經常使用的吉他指板示意圖,可見指板內的3-5-7-9-12的標記排列,在第二個八度位置複製同模式繼續排列的方式,已經成為唯一的標準。(資料來源:lawrencevilleguitarlessons

結論

根據以上的推論,對於指板標記的產生、功能與如此呈現的理由,我的結論是:

指板標記是切割指板以減低演奏困難度的「輔具」,因不同理由而循序產生不同位置的標記,但起始於泛音與按絃音都與琴格位置相符的5-7-12模式。之後的其他格數標記因推論中的各種理由形成,但都只對單絃的音高與理解設計而成,指板標記不對琴絃之間的關係負責。

在當今器樂教學中使用的各種依賴指板記號計算「相對音程」的學習方式都不是指板記號設立的初衷,記號本身指示的是不同絕對音名的位置,為了標示及分割指板以利辨認而設立。

撰文:江大

🌛感受靈感不寐的音樂脈搏,樂手巢雜誌 Vol.18 「午夜台北」出刊:
https://ysolife.com/yso-mag-vol-18

為什麼吉他指板上要打點,還一定要打在那些位置?指板標記形成脈絡的推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