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演過幾段迷幻通俗劇,這種片解析度很低,音場也很爛,可能還妄想用頹廢包裝一些很私密的議題,譬如藥物、死亡、承諾,以及各種怎樣才算數的愛。諷刺的是,Grimes 的信念也是透過這種極端的虛幻架構出對未來的理想。她說:「我被困在這個無可安住的可怕循環之中,實在沒有任何具體的幸福、穩定或歸宿感。」但也正是這種懼怕為《Visions》注入了豐沛的情感動能,她親自畫的唱片封面集合了崩潰的圖像與假假真真的文字,在恐怖的暴力中夾藏氣若游絲的求救。
▲加拿大創作音樂人、唱片製作人 Grimes 本名 Claire Elise Boucher,生於1988年溫哥華,樂風橫跨 dream pop、synth-pop、art pop、electronic、experimental pop、R&B 和 hip hop 等。
2012年 Grimes 發行第三張錄音室專輯《Visions》,樂風涵蓋 synth-pop、dream pop、art pop、pop、experimental、electropop,單曲〈Oblivion〉和〈Genesis〉被許多音樂刊物評為年度最佳歌曲,更榮獲有加拿大的葛萊美獎之稱的朱諾獎(Juno Award)年度電音專輯獎。但在這些肯定與榮耀來臨之前,初出茅廬的 Grimes 先是歷經一段精神與生活震盪期。為了趕上經紀人設下的截止死線,2011年她在蒙特婁家中閉關三週,並極端地借助藥力連續九天不吃不睡,以精神錯亂的速度錄完《Visions》。專輯中收錄的絕大多數歌曲沒有事先製作母帶,而是在一天內油門踩滿暴衝完成。
對 Grimes 而言,這段激烈又高壓的創作過程是苦樂參半,她說創作這張唱片是為了清理自己的精神狀態,同時也覆蓋她之前的所作所為,將《Visions》視為開啟未來的美好象徵。
▲Grimes 2012年專輯《Visions》封面藝術由她本人繪製。
Grimes 希望《Visions》的封面藝術能呼應音樂,是非常美麗、非常具有攻擊性和暴力性的東西。在觀賞過關於藥癮與性愛的《嗑到荼靡(Enter the Void)》後,她親自設計一幅激烈的感官世界。畫面底色是黑色,主視覺是一幅日系的恐怖漫畫,形似燃燒的骷髏頭張開嘴巴,周圍有兩個蝴蝶結、眼睛和潰堤的淚水。最上方以俄文標示「我愛」,其下是扭曲顫動的 GRIMES 藝名,垂直的兩行字貌似日文,事實上根本不具任何意義。
封面右側有長條形的紫色色塊,仔細看是非常密集的字樣,不斷重複著「Grimes」。在右邊上、下半部還各有一首俄羅斯詩人安娜·阿赫瑪托娃(Anna Akhmatova)的作品,上方是〈But Listen, I Am Warning You〉的前兩行,下方字句出自〈A Song of the Final Meeting〉。阿赫瑪托娃被譽為「俄羅斯詩壇的月亮」,然而在蘇聯共產政權時期卻被誣衊缺乏思想,是「集淫蕩與禱告於一身的蕩婦兼修女」。或許是這種女性創作者的苦難,讓也飽受折磨的 Grimes 感同身受。
▲Grimes 《Visions》專輯封底。
Grimes 自言曾受侵犯,難以跟男人建立任何類型的關係,有好一段時間非常懼怕男人。在歌曲〈Oblivion〉中可看見她試圖探討存在、進入男性的世界與性侵犯,並將這種負面印象轉化為奇異的美好與歡迎感。本曲音樂錄影帶由 Emily Kai Bock 執導,攝於足球賽和越野摩托車拉力賽期間,場景是蒙特婁的奧林匹克體育場和麥吉爾(McGill)大學的莫爾森體育場(Molson Stadium)。MV 中的 Grimes 置身一群與打赤膊的男孩之間,也在男子更衣室裡被一群舉重的肌肉男包圍。她自認影像有點物化男性,但仍保有尊重。「藝術給了我一個出口,讓我可以在這個通常我無法做到的世界中表現出侵略性,其中一部分是在這些男性主導的舞台上維護這種抽象的女性力量。」
〈Genesis〉由 Grimes 自己執導 MV,意象源自她最愛的畫家 Hieronymus Bosch 的畫作《七大罪孽和最後的四件事(The Seven Deadly Sins and the Four Last Things)》,從中翻玩中世紀與天主教的意象。出身天主教家庭和天主教學校的她說:「我童年的大腦認為中世紀的天主教是一部動作片:有一個無所不在的瘋狂傢伙,隨時可以摧毀你。」
《嗑到荼靡》導演加斯帕·諾埃(Gaspar Noé)說:「在嗑嗨的同時,我總是開始思考存在、輪迴以及死後的世界。」這句話道出,人們尋求感官刺激不只是為了歡娛、享樂,有時候單純只是為了讓麻痺的靈魂感受到一絲閃光、一點熱度,即使視覺或聲音是恐怖的,那也是為了甦醒,為了找回存在感。
撰文:蔡舒湉 Lala
來源:guardian、va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