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音樂工作者】電影配樂家 Alexandre Desplat 經驗談

0
4307

去年剛以《布達佩斯大飯店》奪得奧斯卡最佳電影音樂獎的配樂家Alexandre Desplat,被譽為是繼1920年代著名作曲大師Georges Delerue 和Maurice Jarre之後, 最認成功把音樂輸入美國的法國音樂家。他在好萊塢有數十部著名的配樂作品,包括《哈利波特 – 死亡的聖物》、《黄金羅盤》…等,也以《黛妃與女皇》、《王者之聲:宣戰時刻》、《亞果出任務》和《遲來的守護者》六度入圍奧斯卡。 他也曾和導演李安合作,為《色戒》量身打造淒美動人的音樂,並一舉得到當年金馬獎最佳配樂。

日前他接受Film Music Magazine  和 MusicWorld 訪談,分享了他的職涯經驗,一起來看看吧!

歐洲的自我訓練期

雖然Desplat踏入好萊塢的第一部電影配樂作品是《戴珍珠耳環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ing),但那其實已經是他的第50部電影配樂作品;在那之前,他已經在歐洲製作了數百部短片和無數的電視節目配樂。

他說那段時間是『自我訓練期』,奠定了他對於各式各樣樂器的運用掌握基礎。

而另外因為他出身希臘,所以對東歐和巴爾幹樂器有特別的喜好,獨特的音色也成了他的個人特色之一,像是與導演Wes Anderson合作的《布達佩斯大飯店》配樂,他就大量運用匈牙利揚琴(Cimbalom)的音色,填滿這部主題嚴肅的黑色喜劇電影,展現出音樂上的古怪調性。

好萊塢的故事旁觀者

除了配樂身份,Desplat 也曾在喬治克隆尼的電影《大尋寶家》裡尬上一角,與麥特戴蒙同台演出,但是問及幫自己演出的角色配樂,是否會很尷尬?他說他配樂時,其實只注意場景和畫面上發生的事情。所以沒怎麼注意到畫面上出現的是自己。

而在幫安傑莉娜裘莉的電影《永不妥協》配樂時,縱然片中常出現震撼的戰爭殘酷場景,以及糾結的人心鬥爭,但是Desplat說他配樂時會讓自己從電影故事中抽離出來,這樣一來,搭喜劇配樂時不會感到特別開心,搭悲劇配樂時也不會過於哀傷,可以保持相同的情緒工作。他認為唯一需要追著跑的,不是情緒,而是 時間;遲交作品對他來說是唯一大忌!!

用音樂替角色說話

Desplat不喜歡在配樂時灑狗血,他認為音樂是用來傳達出電影角色的內心想法,而不是在這些角色身上不斷渲染著音樂能量。比方說《永不妥協》裡,戰俘營中折磨主角路易的變態營長「鳥人(the Bird)」,這個角色的配樂方向就是以靜默為主軸;因為Desplat認為在主角挫敗的片段中加入音樂實在太多餘,也太煽情了,應該把音樂能量保留在路易堅強正面的時刻。

但是以電影《哥吉拉》來說,狀況又完全不一樣了;由於哥吉拉在電影第一幕就登場,登場後就消失很長一段時間看不到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核能怪獸「穆透」的大量場景音樂;所以哥吉拉專屬主題曲,得在一開始就下得強而有力,為主題音樂定調。如果配樂能夠順利埋下暗示種子,接下來只要片中出現主題曲或相同的節奏,大家就會知道哥吉拉即將要現身了。

工作安排和建議

Desplat 是一位不斷譜寫出優秀原創電影音樂、兼具質與量的音樂家;當他談及怎麼有辦法做這麼大量的工作時,他說他就只是盡可能的努力工作,把所有配樂做到最好,並期望完成每部電影之後,能力都能有所精進。

但他也會控管每年的工作量,像是在配樂量較大的片子之間,穿插幾部配樂比重較少的工作,像是45分鐘到一小時左右配樂量的電影,就比較可行。

他也不會只想挑戰音樂量龐大的片子,而是持續的接一些小型的電影配樂工作,並持續和以前在歐洲時合作過的導演們共事。

對於有心想成為配樂家的音樂人,Desplat建議:多看電影,並且同時注意電影配樂在影片中扮演的角色,分析這部電影需要的是什麼?配樂幫電影加分還是扣分?這些配樂是必要的嗎?比重是適當的嗎?

Desplat每次著手一件配樂工作時,都會先問自己:「該從哪裡開始?為什麼我在這裡配樂?為什麼他們需要我來做配樂?我可以帶給這部影片什麼東西?」他說:「做配樂工作,提醒自己保有這份謙遜是很重要的。不然你就只是一直把音樂塞進影片裡,一點用處都沒有。」

文字整理:Hyphen

資料來源:Film Music Magazine, MusicWorld.

延伸閱讀:

嗨!【音樂工作者】CSI影集配樂家的10個職涯建議

嗨!【音樂工作者】如果星際大戰沒了聲音:音效設計師Ben Burtt經驗分享

嗨!音樂旅程的偶然與必然:貝斯大師Jeff Berlin訪台專訪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