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6個常見的EQ (Equalizer) 調整迷思(上)

0
4558

EQ  (Equalizer)是混音時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每個混音師對於使用EQ也都各有獨門手法;英國製作人、FreeMasons 成員James Wiltshire,針對常見的EQ調整方式寫了一篇非常詳細的教學文章,列出6項他個人認為弊大於利的調整迷思,並提供了建議的解決方式,重點整理如下:

1.梳狀濾波

這是個很容易一腳踩進去的陷阱:你聽到某個頻率共振,就用很窄的Q值做大幅EQ修正,cut掉那個頻率。接著你又聽到另外一個問題頻率共振,就如法炮製修正…然後一個問題頻率又竄出來了…整個過程變得像是在遊樂場打地鼠一樣…在你回過神前,你的EQ頻譜已經變成這樣:

高Q值EQ Cut。Photo Via :F9 Audio

基本上這就是一個梳狀濾波 (Comb Filter),也是 Phaser類效果器的設計基礎。而剛剛你所採取的步驟,正是讓你的音頻產生類似的Phaser效果,而且不是動態的Phaser效果,而是從頭到尾都有的靜態相位問題…這可不是件好事。

只有最高品質的數位EQ能夠承受如此Hi-Q的Cut切口,但如此下猛藥,還是會對聲音產生相位影響,在解決問題之際,也造成其他更多傷害。

你可能認為 Phase Liner EQ就可以避免相位問題,但是在 Hi-Q 的狀態下,你很容易產生 “Pre-Ringing” 的副作用。(註:Pre-Ringing 是產生在聲音Transient前的 Ringing振鈴音)

※解決方式:

解決方式就是:別用這種方式調整EQ,就這麼簡單。

試著降低一點音量,然後暫時離開休息一下再回來。接著把EQ關掉,重新調整音軌在音樂內容中的balance,接著想想:我真正需要做的 EQ調整有多少?我能透過調整原始聲音來源改善嗎?(比方說軟體音源音色,或是在錄音時就注意音色,這個概念會貫穿這篇文章)是否有其他聲音元素在跟這個音軌打架?可能只需要輕微調整,就能讓出空間?

如果這些方法都無法改善問題,真的非得使用EQ不可時,那試著用比較寬的Q值,cut掉最有問題的頻段。如果問題還是存在,那針對問題頻段,使用Multi-Band Limiter或是 Multi-band Compressor也會有幫助。碰到這種棘手時刻,James Wiltshire很推薦 Fab Filter 的 Pro-MB 。

 2 .肥胖的低頻

坡狀 EQ ( Shelf EQ) 是很容易使用的工具,比起參數型EQ (Parametric)的控制參數更少;再加上幾乎每個EQ Plugin 都有坡狀EQ可使用,讓坡狀EQ變成了製作人和工程師每日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是以James Wiltshire的經驗來說,大多數人使用坡狀EQ時,都沒有搭配它們的好搭檔:Hi-Pass Filter (或稱 Bass-Roll Off Filter) 一起使用。

像是以下這種坡狀EQ調整:

肥胖低頻Boost!
肥胖低頻Boost!

這種調整方式,一口氣提升了約莫200 Hz以下的所有頻率;這種調整方式很常見,也是每個人都可能用到的手法;但是仔細看看圖表的左邊,我們同時巨幅提升了Sub超低頻,所以如果你的音軌訊號裡有超低頻資訊,那就會被驚人的放大。

在類比時代,這個問題不是那麼嚴重,因為盤帶、電路和變壓器的自然特性, 會自然耗損掉最高頻跟最低頻;但是在現今的數位音樂製作系統裡,幾乎可以製作出教科書裡才會出現的理論頻率—像是低到不行的多餘超低頻。而對音樂製作來說,真正重要的Bass頻率約莫是在 45Hz-100Hz之間;而低於45Hz的資訊,只有在必要時才需要存在,而且只需要一點點精心挑選的超低頻音色資訊。超低頻是吃掉 Headroom 空間的大怪獸,通常也是造成肥胖、失真混音成品的元凶。

※解決方式:

Photo Via: F9 Audio

每次使用低頻坡狀EQ時,都搭配Hi-Pass Filter使用。這讓你能夠使用坡狀EQ達到所需效果,同時掌握超低頻的狀況。當你透過實作漸漸掌握坡狀EQ跟 Hi- Pass Filter的關係,你就更能掌握低頻混音的奧妙。

祕訣:

搞清楚你使用的監聽喇叭的頻率反應特性,接著查閱一副好耳機的頻率反應特性:James總是建議人們在做電子音樂時,除了錄音室監聽喇叭之外,一定要搭配好耳機使用。

3.刺耳的高頻

這個錯誤跟前面提到的問題很相近,仍與坡狀EQ有關,只是這次出現在高頻。

捫心自問,有多少次你的EQ頻率調整參數圖看起來像是這樣?

刺耳高頻Boost
刺耳高頻Boost

這種調整方式的後果,不但帶來跟第二點一樣的問題,同時又附加了讓聽力疲勞的副作用。每個人的聽力狀態不盡相同,但增加高頻、明亮度,是很容易上癮的調整手法(同時以現今的混音標準來說,日漸重要)但是在很多音軌上增加高頻坡狀EQ是個很不妙的方式,基本上你就是堆積了一堆嘶嘶作響的高頻訊息,而且通常你聽不太出來那已經造成混音問題,倒也不是說你的監聽喇叭無法重製那些高頻資訊,而是你的耳朵聽不太出來,聽不見的狀態與每個人的身體狀態、年齡以及你已經坐在電腦前工作多久有關。

雖然過多的高頻資訊,沒有像超低頻資訊一樣那麼容易吃掉你的Headroom,但是它會讓你的混音聽起來刺耳、很數位感,同時有點不真實,通常當你意識到這個問題時,都為時已晚了。

※解決方式:

試著在需要加強高頻的聲音元素上,使用Q值很寬的鐘型濾波器 (Bell Filter)做調整,或是像第二點一樣,在使用高頻坡狀EQ時,同時搭配 Low Pass Filter 控制高頻。

使用Bell Filter 提升高頻EQ,你就能避免不斷在不同音軌上堆疊出超高頻資訊,針對各別的聲音元素調整高頻,你也能製造出更好的高頻音場。但也要注意,不是每個東西都需要強調清澈的高頻,只挑選必要的聲音元素做調整,也更能專心磨練提升EQ技巧。透過這樣的步驟,你可能會發現剛剛在某個Loop上掛的高頻坡狀EQ,根本是多餘的。

Photo Via: F9 Audio

另外,也檢查你的聲音來源,以合成器來說,是否只要打開某個濾波器,就能製造出你想要的高頻效果?從聲音源頭下手,總是比事後調整EQ好。

 

【延伸閱讀】:嗨!6個常見的EQ(Equalizer)調整迷思(下)

原文資訊來源:F9 Audio James Wiltshire
文字整理翻譯:Hyp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