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Paul Hicks談 George Harrison 全系列作品母帶重製

0
1168
左:George Harrison,右:Paul McCartney 圖片:thebeatles.com

相信樂迷們常會在買 CD、黑膠,或是聽串流音樂時發現喜愛的經典專輯後面會標上 (Remastered) 這個註記,代表著最初的出版品重新經過了母帶後期重置的過程。
▲(左:George Harrison,右:Ringo Starr)圖片:thebeatles.com

今年二月,George Harrison 家族為了紀念他的生日,將 Harrison 個人solo 時期的 13張專輯集結成盒裝紀念版發行,並且找來做 「The Beatles In Mono」Remastering 的葛萊美獎工程師 Paul Hicks 負責這總共 16張黑膠唱片的黑膠版+數位版 Remastering工作。

Paul Hicks 的 the Beatles 旅程

Paul Hicks的老爸是 The Hollies樂團吉他手 Tony Hicks, Dhani Harrison的老爸則是同樣大名鼎鼎的 The Beatles 樂團吉他手 George Harrison;兩人從小就跟著爸爸在 Abbey Road 錄音室進進出出,也成了一起做音樂的好友,兩人同是Thenewno2樂團成員,也一起搭擋為許多部電影跟影集做配樂。

除了音樂創作,Paul Hicks 在 1994年就進 Abbey Road 錄音室工作,也在The Beatles製作 Anthology 選輯時擔任傳奇聲音工程師 Geoff Emerick 的助理,接著慢慢的做了 「Yellow Submarine Songtrack」 「Let It Be… Naked」 等作品,離開 Abbey Road 後也持續做了很多披頭四作品的修復、Remix跟母帶重製。

From Me (Analog) To You (Digital)

為了要先把George Harrison 的作品母帶從類比盤帶數位化, Paul Hicks 跟 Lurssen Mastering 的團隊在 Abbey Road 錄音室跟 Harrison的私人錄音室 F.P.S.H.O.T 進行高音質數位化工作。

▲George Harrison和 Dhani 在自己的 F.P.S.H.O.T 錄音室中。圖片: 圖片:Living in the Material World 紀錄片

Hicks曾在 Sound On Sound 雜誌訪問中提到他先前做 Beatles 母帶數位化的過程:「我們先花幾個禮拜確認各台盤帶機的狀態,用耳朵做判斷挑選出合適的盤帶機,後來選擇的是 Studer A80。所有的母帶建檔狀況都很好,非常井然有序;只是在將盤帶數位化的過程要非常小心,尤其是那些更早期的 Mono 盤帶,已經將近四十年沒有播放過了!很多盤帶剪接點的膠都已經乾涸,所以在第一次迴帶時得非常非常小心,因為在卷帶子的過程裡,很多剪接點會直接碎裂開來!」

母帶重製的哲學

Paul在 iZotope 的訪談中談到,當母帶數位化成高音質版本後,會開始進行各種音質及聲音修復工作,像是原始盤帶剪接點產生的音量改變就占了修復工作中極大的工作量。他盡可能的維持原始母帶的原貌,但是偶爾如果有需要,也必須使用類似 De-Hum, De-Click, De-Clip 以及 spectral repair 等聲音修復工具。當完成了所有的修復工作,他就會做第一版的 Remastering,再按照 Dhani Harrison跟 Olivia Harrison 等人的意見作調整。

在音量動態上,Paul 並沒有打算透過 Remastering犧牲掉音樂動態,換取跟現今音樂一樣大的音量。他提到:「這些專輯並不適合透過大量 compressor 跟 Limiter 把音量提到最大,這些音樂必須要能呼吸。尤其是 George 早期實驗性的專輯,像是 Wonderwall跟 Electronic Sound,是結合各種音樂形式跟想法的作品,有些音樂很激昂,有些很靜謐;聆聽專輯時是一場聲音上的探索冒險。所以在音量動態上,必須維持原本創作者的意圖,而不是一昧地控制動態,將音量題大。」

同樣負責 George Harrison 母帶重製的Lurssen Mastering 的Reuben Cohen 也是秉持一樣的原則,他在udiscovermusic的訪談中也提到:「做一張當代唱片的母帶後製,跟做一張經典唱片的母帶重製,在流程上是不同的。你必須更加保守,畢竟你不想製造創作者跟樂迷之間的距離感,因為樂迷們已經習慣原本的聲音,也預期重製後的版本聽起來會有某種樣貌。你必須忠於原本作品的原意,不要阻礙了懷舊的情感面。」

母帶工程師Gavin Lurssen 也強調:「樂迷們的聆聽經驗不該感覺到我們的存在。當樂迷們感受到重製版聽起來有某種特定塑造的樣子,那我們就失敗了。」

文字:Hyphen

參考資料:Sound On Sound, iZotope. Udiscovermusic

延伸閱讀:嗨!春天來了!披頭四的 “Here Comes The S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