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打造宅錄好環境:改善Home Studio空間聲響

0
1278

如同上篇文章提到,錄音環境 (Live Room) 與混音環境 (Control Room) 所需要的空間聲音特質大有不同;好的錄音環境需要具備傳奇錄音師 Bruce Swedien 所謂的“聲響支持”,有悅耳的環境反射音能夠提升人聲或是樂器的音色;但我們又需要對反射音及頻率有良好控制的環境來評斷錄音與混音效果。

Pro-Audio 製造商 Neumann 在教學文章中指出,解決這種兩難的方法,就是在 Home Studio 採用 LEDE (Live End Dead End) 的方式處理工作環境。LEDE 基本概念是在房間的其中一端透過吸音材控制反射,房間的另一端則保持具聲音反射性的材質表面。

比方說擺放電腦跟監聽喇叭的房間要在前半段做吸音處理(Dead End),另外半個房間則是 Live End。

Dead End 端處理

由於人耳對高頻相對敏感,所以較容易忽略空間的低頻聲響反應;但是通常小型的 Home Studio 空間在低頻部分問題都很大,如果沒有妥善處理,錄到的聲音會很悶、很轟,做混音調整或音樂製作時,也很難判斷音樂的平衡。

因此只有處理高頻反射音是不夠的,要盡可能在各個頻率達到一致的聲音衰減長度 (Decay Time);要達到這個困難要求,需要的是寬音頻吸音材 (Broadband absorber),許多市售品牌提供現成的 Broadband 吸音產品,另外一個省錢做法是使用岩棉、玻璃纖維或聚酯纖維類的材質,再包覆上布料;但是在處理前述兩種材質時務必得謹慎,儘可能戴口罩、手套與袖套施作,以避免皮膚觸碰到岩棉、玻璃纖維時會發癢,另外有些人對岩綿玻璃棉也有些健康上的顧慮(對皮膚、眼睛產生的不適症狀,也有對呼吸道影響的顧慮),儘管正反雙方都有斬釘截鐵的看法與實驗佐證,但也尚未有明確結論。另外有一種材質 Melamine Foam,(中文稱為科技海綿,可以擦鞋子的那種)取得成本相對較高,但是比較容易施工。

502+Absorbers

Neumann 建議簡易的 10cm 厚寬音頻吸音板的製作方式,是將 Melamine Foam 黏到約 50 x 100 cm 的木框中,再用布將吸音板前面跟側邊拉到背板釘起來。如果能做到 20 cm 厚,吸收的頻率可以延伸到更低。做好吸音板後,可以裝在距離牆面約 5- 10cm 的位置,留下一些空氣層,讓低頻吸音效率更好一些。

吸音板安裝位置主要是涵蓋喇叭發出聲音後的第一個反射點,也就是喇叭後方牆面跟左右側牆面與天花板。

Live End 端處理

雖然說 LEDE 的原則是讓空間的一端保持聲音反射面,但空蕩蕩的牆可不是好事,很容易產生 Flutter Echoes (一種聲音來回反射的短促聲響,可以試著在浴室裡拍手,很容易聽到那種聲音) Live End 需要的是不規則表面,可以將聲波反射到不同方向,Diffuser (擴散板)的功能就是要達到這種效果。市面上也有許多品牌提供經過公式計算製作的擴散板,但是如果你的 Home Studio 後牆有書架,那也可以試著把各種大小、深度的書不規則排放;或是在牆上掛吉他、貝斯,用多層的 Keyboard 架擺放合成器跟鍵盤…等,雖然這些做法效果可能比不上專門擴散板,但還是一種實際又實用的解決方案。

d5ffa31f54b77dcd3b28f11d0f7f309d

處理低頻

通常小空間都會有棘手的低頻問題,所謂的寬音頻吸音材也不容易處理到那麼低的頻率。比較有效的方式是使用低頻陷阱(Bass Trap)去控制低頻。而低頻陷阱的設計方向有非常多種,有的是單靠非常厚的吸音材質吸音;有的是透過共振、控制某個頻率的 Resonant 型低頻陷阱。

通常低頻陷阱會放在房間的角落,那也是低頻能量最強的地方。如果說沒有預算購買特製的低頻陷阱,那折衷方法是將厚重的沙發擺在聲音最轟的位置,幫助吸收低頻能量。

 

資料來源: Neumannpinterest

文字整理:Hyphen

嗨!Nirvana 製作人 Butch Vig 的錄音室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