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訓練起源
葛萊美獎混音師 Dave Pensado 固定會在 Pensado’s Place 分享他的混音經驗談,其中一個主題是聽力的鍛鍊,他回憶到自己剛開始決定成為混音師的時候,因為比別人晚入行晚,得想辦法快速鍛鍊出關鍵聽力 (Critical Listening)追趕上其他混音師,所以也必須發展出對自己最有效的聽力訓練方式。
這個訓練靈感來自小時候母親訓練他音樂聽力時,會用鋼琴彈奏一些音程,讓他猜測音程之間的關係,所以也發展出一種類似的「自問自答」聽力訓練。
他採用了 Bob Power 幫 The Roots 混音的歌曲做示範,主要是因為認為 Power 在處理低頻上有極扎實的功力;另外一首示範歌曲則是 Andy Wallace 幫 Velvet Revolver 樂團混音的歌。
註:影片中 Pensado偶爾會把 High-Pass 跟 Low-Pass 講顛倒,觀看時請注意一下噢。
Pensado:「我在想怎樣的練習方式,可以迅速幫我培養關鍵聽力,因為我實在沒有時間餘欲去追趕;畢竟我入行的時間比其他人晚很多,可沒有十年的光陰讓我去上四年的課、再花四年讓事業起步。」
訓練方式一:
選擇一首歌,像 Pensado 一樣用 High-Cut (Low-Pass Filter) 開始把高頻慢慢濾掉,在過程中注意聽剩下頻段的樂器內容資訊。(為了幫助聆聽訓練,可以試著閉上眼睛調整 High-Cut 頻率,或是不去看頻率的數值)
影片中他特別說明了幾個頻段:
【5k Hz】:有很多很棒的頻率資訊,注意有哪些樂器在這個頻段裡,聽起來是怎樣的。
【4-500 Hz】:Pensado 要大家特別注意聽這個頻段,因為我們可能會覺得這裡聽起來會像是低頻!他認為一般大腦解讀是低頻聲響的範圍,其實都比實際頻率還要高很多!
可以鎖定某個樂器,像是大鼓,在 Hi-Cut 開啟跟 bypass 間切換,專心聽它在這個頻段的聲音。你可以注意到兩件事,像是 500Hz 以上的聲音資訊,可以讓你很容易找到大鼓在哪裡,另外一件事,就是 500Hz 這段頻率,構成了普遍以為是低頻的極大部分。
【3-400Hz】:Pensado 提醒這段頻率常是低音樂器同時存在的地方,有些人會把這段頻率稱為 Mud,因為當這個頻段很擁擠時,就會像泥巴一樣混濁;我們試著要做的是訓練耳朵,在沒有 Hi-Cut Filter 幫助下,聽到那段頻率。
【100 Hz】:這個頻段已經很低了,Pensado 注意到的是鼓的音頻跟整首歌音調的契合度,他認為以敲擊樂器的調音來說,低頻部分是否與音樂和調,要比高頻是否和調來得更關鍵。當 Pensado 剛開始採用這種方式自我鍛鍊時有個心得,那就是真正厲害的混音師,對低頻的處理非常完美,讓低頻訊息跟曲調都能和諧。
他認為高頻比較容易騙過聽者耳朵,畢竟從 10kHz – 20kHz 才一個八度,但從 40Hz-80Hz 就已經一個八度了,那個八度才差了 40Hz 而已!前述的高頻八度有 10000Hz 的差別!當必須處理到那麼低頻 2、3Hz 的差異,真的需要過人的功力。
▲利用 Fabfilter的 solo功能來聽頻段。
訓練方式二:掃音樂頻率
Pensado 示範了另外一個技巧,那就是選擇一個可以 Solo 頻段的 EQ Plug-in,像是 Fabfilter 的 Pro-Q、Q2 或是Brainworx bx_digital V3,把 EQ 調整的 Q 值設窄一點,然後讓獨自出來的頻段,掃過整個完整的音樂頻段。你可以從低頻開始,然後閉起眼睛聽,當 EQ 掃到 150Hz 時就喊停,確認是否真的聽到的是 150 Hz。你可以選擇任何一個頻率目標當練習,通常都會在比目標低的頻率,就會以為已經到達目標了。你也可以試著掃頻率,找到吉他最重要的頻段,或是人聲聽起來很美麗的頻率在哪!
文字:Hyphen
圖片來源:Pensado’s Pl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