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紅館是搞體育的嗎?!╱ 揭開演唱會重鎮的原始面貌

0
5996

紅館是一個簡稱,全名應該是香港體育館,但如果你上了計程車,跟司機說去香港體育館,相信沒多少司機知道,也可能到不了目的地。

紅磡體育館或紅館是大部份人都知道的名稱,這個在 1983 年啟用的場館,可以用不務正業來形容,因為在裡面舉辦的體育活動,真是非常非常少。雖然政府有規定,每年須有多少比例拿來舉行體育活動,但大家也明白香港本地的體育運動,除了賽馬外其他的群眾都興趣缺缺,原因就不用說了,你懂的。

frherh (2)

▲紅館建築外觀。photo via wikipedia

地少人多的香港,最初要找地方蓋大型體育館非常不容易,特別是在市區,還好火車站要從尖沙咀搬去紅磡,在填海時才預留了位置,再加上附近最有一非常特殊的行業──殯儀業的集散地,70% 的殯儀館都在那邊,如果不是因為有這種特殊行業,我相信當時要在那地方蓋體育館,真的是有點困難。

因為土地問題,在設計上用了倒金字塔的場館設計,本是想用最少的面積去蓋容納最多人的場館,後來卻因禍得福,成為了聞名世界的建築。而把紅館弄成演唱會場地,就不得不提已仙遊的張耀榮先生。我們平常稱他「耀榮叔」,同時他也被尊稱為「演唱會之父」。如果沒有他,相信歷史可能會改寫。

 紅館幕後推手:香港演唱會之父張耀榮

耀榮叔是一個很有趣的人,平常一年四季,他都穿著西裝皮鞋。如果不認識他,你只會當他是一個普通老一輩的生意人,怎麼看好像都跟做娛樂沾不上邊。他說的廣東話非常不正宗,因戰亂年少時跟他媽媽逃來香港,算是移民,本業其實是蓋房子和搞建築,紅館也有他的份。他平常在紅館的時間,比在自己的建築公司還要多。基本上下午三點後他就會在,直到演唱會結束,開完檢討會或慶功宴後半夜才回家,他常說看著觀眾帶著滿足的笑容離開場館,是人生其中一種樂趣。

但耀榮叔的音樂口味,卻是以聽老歌為主。或可以說他不是很音樂,但觸角很準確。有一次他跟我提到一位他參與主辦的新進女藝人演唱會時說:「早跟她經紀人說,叫他不要因為勝利沖昏頭腦,我看最多只有五場觀眾,硬要開七場,現在最後兩場,票賣不動了,本來賺的錢,現在都要賠回去。」的確演唱會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作為主辦者,真的要算得很精準。

frherh (1)

▲張耀榮(中)。photo via wikipedia

八零年代以前,香港人並沒有什麼聽音樂的場地,普羅大眾要聽華語流行音樂,大部份都會去夜總會(像從前台灣的歌廳),也因為香港的特殊環境,一個地方常會作幾種用途:夜總會也會同時經營酒樓,有宴會時表演時間會延後,沒有則會提早,甚至也能提供節目在宴會上演出。這種經營方式,充分反映了香港人的智慧。

耀榮叔本身在七零年代也經營酒樓、夜總會生意,本是想與建築業的同仁有個地方聚聚,讓大家能有些娛樂。因此常跟娛樂圈人打交道,請人來表演,與很多明星和歌星變得很熟。

擁有一萬多座位的紅館蓋好後,政府相關單位卻十分頭痛。如果只辦體育活動,甚至無法與日常開支打平。向耀榮叔提出煩惱時,耀榮叔覺得夜總會是比較貴的消費,能上夜總會的人始終不多,如果在這種場地,找歌星來做演出,不只票價比較便宜,大眾能負擔,舞台也更有發揮創意的空間,藝人收入比唱夜總會多,紅館又能有收入,算是多贏的局面。於是就提出在紅館辦演唱會的想法,結果造就了今天的結果。他眼光奇好、作風大膽,人又特好。除了主辦香港巨星演唱會外,很多台灣的藝人像五月天、周杰倫等,在香港的首次演唱會,都是由他主辦。

frherh (3)

▲陳奕迅於香港紅館舉辦演唱會。photo via freechen_1990@flickr , CC License

八零年代的香港經濟起飛,演唱會很快成為了大眾娛樂的一部份,再加上當年娛樂工業,人才輩出、巨星眾多。平常在國外,在這麼大場館開演唱會頂多三四天,但香港的藝人一開就是一個月,像譚詠麟更要加開下午場,才能滿足需求,那年頭真的是好時光。

有一些紀錄是很有趣的:

  • 第一個在紅館開演唱會的的藝人:許冠傑
  • 第一個在紅館開演唱會的外國藝人: David Bowie
  • 第一個在紅館開演唱會的女藝人與台灣藝人:鄧麗君
  • 第一個在紅館開演唱會的華人搖滾樂隊:Beyond
  • 年紀最輕在紅館開演唱會的藝人:林志穎
  • 連續在紅館開演唱會最多場次的藝人:徐小鳳共48場,也成為了在單一地方能開最多場次的金氏世界紀錄。

但隨著其他場館興建,外國巨星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漸漸淡出紅館,改往對岸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和老遠的亞洲國際博覽館演出。過去不管是本地或國際的巨星,來紅館表演才是首選。慢慢的只剩下華語藝人,相對從前是有點悵然若失。

當然,能踏足紅館開演唱會的華語藝人,仍代表著有一定地位,但隨著其他地區標誌性的場館出現(如:台北小巨蛋),紅館一支獨秀的地位已經在慢慢磨損。近年也因為內地人來香港比從前容易,來香港看演唱會的內地人也有增加的趨勢,好幾次我去看演唱會時,旁邊的人都是說著普通話,通住內地的火車站,就在場館的旁邊,確實也方便不少。

frherh (1)

▲香港二人娛樂組合軟硬天師登上紅館舞台。photo via gracewong@flickr , CC License

那在紅館有什麼難忘的回憶?對我來說,必定是 Wham !第一次進入紅館,第一次買票去看的演唱會, 第一次感受到現場演出是什麼回事,當年省吃儉用,存了一個月的錢,為了就是想知道演唱會跟唱片有什麼分別。當然,也有如上班般,每晚要去紅館報到。看自己的藝人在那邊表演,雖然每晚的曲目大概都一樣,但也從中學到做演唱會的一些知識,本來這個行業,就是活到老學到老。

上次紅館舉辦體育活動是什麼時候?我真的回答不出來,但是如果你問我今天或這附近誰開演唱會,我能馬上給你答案。

 

文字:Cello Kan

【此篇為 YSOLIFE 樂手巢與 Taiwan Beats 合作文章-原文連結

專訪呂岱芸、江季剛/為什麼我做音樂都沒有人聽?淺談音樂行銷公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