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硬搖滾小丑KISS!認妝不認臉,貝斯彈吐血!

0
3934

無奈小時候是先跟著阿公看日本的摔角節目,長大後才認識美國重金屬樂團 KISS,導致每次看到日本視覺系鼻祖 X Japan 的偶像,都會在腦中浮現團員架拐子、過肩摔、彈簧繩衝刺過場的畫面⋯⋯

其實也差不多啦!1973 年創團的 KISS 以招牌小丑妝、黑色華麗舞台服裝,還有吐血、噴火、吉他冒煙、火箭噴射、鼓具漂浮,以及各種煙火燃放舞台效果,奠定重搖滾樂迷心目中不可磨滅的印象。不認識 KISS 的朋友,下面這個 live 影片一定要點開看啊!猙獰細膩的臉部演出與川劇變臉與日本能劇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不是假鬼假怪,這叫藝術!

是不是很熱血沸騰~~如果你愛上這個吐血橋段,覺得意猶未盡,來!點這裡你可以看到歷年吐血演出精華版,看完本篇 Cover Art 就可以接著去買番茄汁練習了!

image001
▲ 美國重金屬搖滾團體 KISS,創於 1973 年,以招牌小丑妝容、服裝與驚人的舞台效果餵養出一批重口味的樂迷。

KISS 團員自從 1973 年創團後不斷更改陣容,最知名的四名團員都取了充滿戲劇效果的綽號——呼吸火焰的惡魔(the fire-breathing Demon)貝斯手兼主唱 Gene Simmons、雜技表演的星之子(the acrobatic Starchild)節奏吉他手兼主唱 Paul Stanley、拋擲斧頭的太空人(the axe-slinging Spaceman)主奏吉他手兼主唱 Ace Frehley、漂浮的貓人(the levitating Catman)鼓手兼主唱 Peter Criss!

此外,每名團員都擁有招牌妝容,神祕感增添 KISS 的話題性,之後也為 KISS 妝容註冊版權,由一路堅守樂團的 Gene Simmons 和 Paul Stanley 持有。

image003

▲ KISS 經典陣容的四張臉譜——惡魔、貓人、星之子、太空人。

「我們總要歷經一番折磨才能完美地將妝容畫到臉上。」節奏吉他手 Paul Stanley 表示:「我記得被臉上的黑色眼妝弄瞎好幾次,一開始白色顏料是用可以在隨便一家藥房買到的氧化鋅乳霜(氧化鋅有治療皮炎、創傷、潰瘍,與防曬、遮瑕等效果。),當時我們不知道自己在幹麼,只想把臉弄白,於是將大量的氧化鋅拍打塗抹到臉上,最後研發出我們專屬的『小丑白』(clown white)。」

至於黑色的妝容,本來是用 Maybelline 的防水眼線筆,不過這是用來畫眼線的,如果拿來在眼部畫一顆黑色大星星就難逃龜裂的命運,於是改用黑色的油脂棒(grease stick,專門畫在臉上的固態油脂顏料)。自從主奏吉他手 Ace Frehley 出車禍傷到臉後,上妝變得不容易,也因此每張 Ace Frehley 帶妝容的照片都經過後製。

在異常炎熱潮濕的表演現場,這些妝容就會像下雨一樣在臉上發動一場驚天動地的土石流。團員只好快速跑到舞台一旁,抹上更多的小丑白。

Gene Simmons 化妝示範:

儘管 KISS 形象離經叛道,拍封面時也從披頭四的音樂藝術汲取靈感,1974 年發行的首張同名專輯,封面的黑背景與團員陣列構圖即取經自披頭四的《With the Beatles》與《Meet The Beatles》專輯封面,照片由攝影師 Joel Brodsky 拍攝,以黑背景醞釀更豐富的想像空間。

image005
▲ 1974 年 KISS 發行首張同名專輯,構圖從披頭四專輯封面得到靈感。

original_463
▲ 披頭四 1963 年專輯《With the Beatles》封面。

51SFPpCm6VL
▲ 披頭四 1964 年專輯《Meet The Beatles》封面。

KISS 1974 年專輯《Hotter than Hell》,封面藝術添加日本漫畫元素,背面的團員照片由攝影師 Norman Seeff 在一場瘋狂的派對拍攝,可以看出大家都醉茫茫的模樣。背圖中央的小丑臉圖騰結合四名團員的妝容元素。右上方的日文「地獄のさけび」意指「地獄的呼聲」。下方置中的漢字「力」成為後續 1970~1980 年間 KISS 視覺設計的核心素材,最多發揮在鼓具裝飾上。

Hth1
▲ KISS 1974 年專輯《Hotter than Hell》封面。

Hth2
▲ Kiss 1974 年專輯《Hotter than Hell》背面。

KISS 1976 年專輯《Destroyer》封面由奇幻漫畫家 Ken Kelly 繪製,最初是貝斯手兼主唱 Gene Simmons 注意到 Ken Kelly 的作品,藝術家要求先看過 KISS 的 live 秀後以汲取創作靈感,KISS怪異躁動的演出讓藝術家震驚不已,也難怪他會畫出世界末日惡魔版封面。

不過,第一版設計卻因為傳達出毀滅城市的暴力感,而被唱片公司退回。第二版設計團員們站在高崗上,從黃橘過渡到紫藍色的背景,加上手舞足蹈的動作推敲,倒有幾分登頂看日出的狂喜氛圍。

KISS_BROWN
▲ 畫面中的 KISS 因看似縱火燒毀城市,以暴力因素退回藝術家 Ken Kelly 繪製的第一版《Destroyer》專輯封面。

destroyer-large
▲ KISS 1976 年專輯《Destroyer》第二版封面改成站在高崗上的攻頂健康版。

儘管封面被改,能拿到下一張專輯的設計機會比較重要,Ken Kelly 接著被委任繪製1977年的《Love Gun》封面,畫面有希臘神殿的儀式感,也反映出80年代黑色皮衣女郎風潮。

Lg1
▲ KISS 1977 年專輯《Love Gun》封面由 Ken Kelly 繪製。

掩蓋真面目的 KISS 小丑妝,在1980年專輯《Unmasked album》封面成為一則迷你漫畫,由藝術家 Victor Stabin 創作,探討廬山真面目。

cover_unmasked
▲ KISS 1980年專輯《Unmasked album》封面是一幀揭露面具下真相的迷你漫畫。

直到 1983 年發行《Lick It Up》專輯時,KISS 才毅然決然地拋下招牌妝容與服裝,以真面目出現在大螢幕前,然而,神祕的 KISS 小丑妝還是比他們的廬山真面目更為世人擁戴。儘管團員真面目都挺俊俏的,但缺少令人驚豔的 KISS 招牌妝容與舞台妝,看起來與一般70年代樂團無異,也少了樂迷玩扮裝的參與感。

Kiss-Lick_It_Up-Frontal
▲ KISS 1983 年專輯《Lick it Up》首度卸下招牌妝容,以真面目示人。

KISS 風格化的音樂形式深深影響了樂壇舞台效果設計與視覺系樂團發展,無論你愛不愛,他們絕對是一眼就烙在你心田的 KISS。

撰文:蔡舒湉
圖片來源:PinterestThe BeatlesAmazonkiss.wikiaKen KellywikiaNecramoniumcaratul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