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南方》源自歌手力齊在台南獨居時的生活體驗。他形容:「在上班路上,看見美麗的花和樹,雖然我並不擁有它們,卻能停下三、五分鐘感受那份美好。美好的事物雖然很微小,卻無所不在。唯有在獨處與平靜的狀態下,才能真正採集到身邊的美。」這份靜謐,正是力齊心中的「極樂」,也是他希望專輯能傳遞給聽眾的感受。
三年前,他從高雄搬到台南工作,也是大學畢業後首次獨自生活。老巷弄與緩慢街景讓生活節奏慢了下來,許多靈感片段,無論是旋律還是文字,都在他26至28歲的時間裡,被簡單記錄在手機裡。直到一年多前,確定將赴蘇格蘭留學,力齊才決定將這些想法化為一張專輯,作為寫給自己的「時空膠囊」,他不加掩飾地說:「這是一張完全服務自己的音樂作品。」
延伸閱讀:Spotify 推出新功能「Playlist in a Bottle」,製作時光膠囊歌單送給明年的自己
從老歌到西洋音樂,外柔內剛的聲音養成
「在做專輯之前,我一直是個很好的聽眾。」力齊從小就特別著迷於黃鶯鶯、齊豫等早期女歌手,甚至會主動幫母親補齊年輕時未收全的卡帶收藏。國小二年級時,他在圖書館翻閱《世紀影歌星三腳鼎》,從中認識了四〇年代的上海女星周旋、李香蘭與白光。這些精選輯、書籍與歌星名冊,成了他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陪伴。

▲ 世紀影歌星三腳鼎(圖片來源:胡思二手書)
力齊不只是個單純的聆聽者,更會深入研究他所喜愛歌手的作品細節,從創作理念到製作團隊等細節都不放過。因此在籌備自己的專輯時,他對整體性的要求特別嚴謹:「如果是我自己要做專輯,編曲、歌詞的連貫,以及整體性的 project 都非常重要。」
除了自幼累積的音樂鑑賞經驗外,學生時期長時間的合唱團訓練,也讓力齊逐漸摸索出屬於自己的聲音定位:「我知道自己不是爆發力型的歌手,所以會特別去參考同類型的聲音。像我很喜歡唱齊豫的歌,雖然不一定能唱得一樣好,但她的咬字和流暢度,是我努力掌握的方向。」
然而,聲線偏陰柔的他,小時候也曾有過自我懷疑:「長大之後,我還能用這樣的聲音唱歌嗎?」「這樣子正常嗎?」幸運的是,他在那些少數偏柔和的男聲中找到了認同與安慰,如 Simon & Garfunkel、The Everly Brothers 那份輕盈的嗓音,幫助他化解了對自身聲線的懷疑與不安。

延伸閱讀:《畢業生》原聲帶:Simon & Garfunkel 以寂靜之聲,道出人心疏離與對未來的迷惘
直接到專場敲合作!早川徹給了力齊滿滿的安定感
早川徹:「我馬上感覺到,我可以跟力齊一起做出好音樂。」
在專輯製作的前期,力齊偶然聽見東京中央線貝斯手、日籍音樂家早川徹的爵士鋼琴專輯《Party Hats Blue》。第一首歌還沒聽完,他便決定將〈所謂的愛〉、〈浪漫天光〉與〈幸福的事情〉三首作品交由早川徹編曲。但那一刻的他才驚覺:「完蛋了!這麼厲害的人怎麼可能跟我合作?」沒有業內人士的牽線,力齊唯一的「面試」機會就只有三首 demo,因此每一首都傾注全力去演唱。

不久之後,力齊直接跑到早川徹的演出現場,在第一排專心聆聽完後,鼓起勇氣當面表達心意:「我很喜歡你專輯的第一首歌,可以參與我的專輯製作嗎?」隔天,他立刻把 demo 寄給了早川徹。早川徹回憶起初聽 demo 的感受時說:「哇,好美麗的聲音!但我一開始還有點困惑,我以為那是女歌手的聲音,是力齊製作的歌手嗎?」
很快地,兩人相約在台北的鋼琴教室,第一次合奏並非討論專輯的編曲,而是以彼此喜愛的作品如 Joni Mitchell、Billy Joel 的歌曲相見歡,在共同喜愛的曲目中迅速培養默契。力齊的音樂品味恰與早川徹鍾愛的「老歌」相契合,而力齊獨特的嗓音,也激發了早川徹豐富的編曲靈感。整個合作過程中,兩人幾乎不需太多言語,只要透過音樂,便能理解彼此。

▲ 早川徹在音樂上給了力齊許多安定感。
當早川徹談及親自參與編曲的作品時,帶有聖歌氣息的〈幸福的事情〉最令他動容;而〈浪漫天光〉則以1947年周璇的〈兩條路上〉為參考,整體氛圍悲而不沉、玩味而不輕浮,讓他覺得相當有趣。至於那些他未參與編曲的曲目中,〈在樹上〉讓他格外有感:「一開始我只覺得它在描寫天氣,越深入聆聽,越發現其中藏著重要的事。你必須走進音樂裡捕捉,並深刻體會歌詞。」
早川徹形容力齊:「最初彩排時,力齊的聲量非常小,幾乎是我聽過最輕聲的演唱;但一進錄音室,力齊唱得更為強烈,我感受到他作為藝術家的力量。」他也在合作過程中發現,力齊雖有著輕柔的聲音,但內心卻極為堅定,對自己的未來更有著清晰的方向與規劃:「我在他這個年紀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可能還在玩樂吧!」他笑說。
延伸閱讀:「合作比一個人單打獨鬥來得好!」米莎 與摯友早川徹共創《親愛的企鵝》(Deer Penguin)
理性掌控感性,去除人聲也能成立的專輯
《極樂・南方》從詞曲創作、製作統籌、封面設計到行銷規劃,皆由力齊親自掌握。他笑說:「從0開始做一張專輯本身就很浪漫,不過我是用很強的理性在管控我的感性。」他也坦言:「最早其實想做兒童音樂。」但期望完成進修、具備更紮實的教育專業後,再投入兒童音樂創作:「因為完全沒有製作經驗、知識也尚淺。這次從找樂手、進錄音室到發行與行銷,我都親自走過一輪。下次做類似的計畫,就能省下很多溝通成本。」
延伸閱讀:Alice Cooper 聯手 Slash 創作兒歌!憑兒童專輯入圍葛萊美,開地獄哏酸瑪麗蓮曼森
別於「先收歌、再編曲、錄音混音、最後排曲序」的一般流行樂製作流程,力齊在製作專輯時,先將那些只有「旋律」與「歌詞框架」的 demo 排出曲序,再依據設定的時間線與對應的畫面感進行製作,並盡量避免聽感與配器上的千篇一律。例如〈Intro〉帶出愜意的早晨;〈所謂的愛〉指向午後氛圍;〈浪漫天光〉則是夜裡的酒吧時光,整張專輯對力齊而言就像一天的日記。
起初,力齊擔心風格最突出的〈Outro〉,因帶有瞪鞋搖滾元素,會與其他曲目顯得格格不入。然而,他之後卻在編曲中發現了許多與自己生活連結的元素,例如曲中鼓類樂器的聲響,聽感與台南廟會的鑼鼓聲相呼應;更巧的是,他正準備赴蘇格蘭深造,而那裡正是瞪鞋音樂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他邊笑邊說:「我覺得編曲老師 Pada(林思彤)根本沒想那麼多。」接著補充:「其實合作的編曲老師們並沒有收到我太多指令,卻能編出我非常喜歡的東西,真是奇妙的連結。」
延伸閱讀:神明也是聽團仔?柯大堡起鼓「信徒文化季」,媽祖、王爺歡喜聖筊
除早川徹參與的三首作品及林思彤的合作外,《極樂・南方》還大量運用吉他、鋼琴、大提琴、西塔琴、布祖基琴等原聲樂器,並邀來大竹研等音樂家共同編曲。〈留白的深夜〉則由黃培育彈奏木吉他、金光亮平演奏西塔琴。力齊形容這樣的搭配:「木吉他負責鋪墊,表現夜晚的沉靜;音色明亮的西塔琴,則代表半夜醒來時腦中的思緒。」
為何採用如此多元的原聲樂器配置,並邀集眾多知名樂手?力齊分享了他誠實且理性的考量:「第一次做專輯,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做出很商業的作品。為了不讓這張專輯失敗,只要確保就算拿掉人聲,這些歌也會是一張好聽的演奏專輯。我不必和每位編曲老師逐一雕琢細節,只要把我的演唱顧好,不要扣分就好⋯⋯」最後,力齊也透露,年底將推出《極樂・南方》的續作,收錄他在玉成戲院錄音室完成的 Live Session 現場錄音作品,帶給大家更加不同的感受。
「所有情緒都是快樂的一種面向,包含悲傷。」失落,是曾經美好過的提醒;焦慮,代表你對未來仍有希冀。力齊溫柔堅定地說:「雖然專輯的歌詞有時悲傷,也略顯隱晦,但我不認為那是負面,而是回到平靜與祥和的感受。」對力齊而言,任何情緒都是好的,這正是《極樂・南方》所想表達的。
那兩人內心各自的「極樂世界」又是什麼模樣呢?力齊想被自己喜歡的專輯包圍,沉浸在音樂之中;早川徹笑著說,他想要有吃不完的美食與一台很棒的史坦威鋼琴,不過他也認為「極樂」其實就藏在生活的各個角落:「我太太常提醒我,幸福存在於每個角落,只是你有沒有察覺。」

「正因為『極樂』無所不在,唯有在獨處時,才能真正感受到它。」說到這裡,力齊語氣裡帶著柔軟的踏實:「其實我現在就過得很極樂了。這段時間從製作、宣傳到上通告,我都很開心,因為這一切正是我想要的。」
撰文:邱奕達 Pita
採訪協力:子皿
場地提供:聲色 Sounds Good
🫧「Smells Like… Spirit」樂手巢雜誌 VOL.23 探索自己的靈魂氣味
https://lihi.cc/8eDW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