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速夜狂奔》、《愛在三部曲》、《午夜巴黎》等經典電影都曾以「午夜」作為固定場景,聚焦於夜未眠的遊蹤和思緒翻騰。顯然,那些晝伏夜出的靈魂直到夜幕低垂才真正甦醒,而且總有重要的事情在城市熟睡時發生。午夜的魅力或許就在於它像一面鏡子,投射出每個人內心純粹且真實的樣貌,這些電影中的暗夜爍光是沉靜迷人、還是躁動不安?
金黃色夜城映照美好年代/午夜巴黎 Midnight in Paris
夜晚的活力為人們催生喘息的空間和時間,無論是來場腦內漫遊,或是夜城探險,都會變得獨有而奇幻。由 Woody Allen 執導的《Midnight in Paris》,以輕鬆優雅的步調,羅列巴黎的風情萬種:清晨美好、午後迷人、入夜後令人陶醉,而午夜巴黎卻有股不凡的魔力。
同時,透過色調和場景轉換,穿梭 Woody Allen 眼中不同時期的巴黎氛圍,1920年代以暖色調呈現如金黃色般溫暖,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則是更暖、使用了更多的煙霧和逆光增加夢境感。除了顏色,攝影指導 Darius Khondji 也使用老式鏡頭,表現分散、柔和的外觀,讓午夜巴黎多了朦朧夢幻的光景,像是那些似曾相識的畫像出現在夢裡。
腎上腺素成癮的那夜/失速夜狂奔 Good Time
還有一種夜晚是把人推向最危急、失控、崩潰的邊緣,必須維持頭腦清晰,否則只會更加困惑。由 Safdie 兄弟執導的黑色電影《Good Time》,講述由 Robert Pattinson 主演的哥哥 Connie 和導演 Benny Safdie 親自飾演的智能障礙弟弟 Nick,因一次失敗的銀行搶劫而開啓一場紐約暗夜的絕望狂奔。
黑色電影在美學上強調透過暗調照明(low-key),創造出空間與情緒的暗影質感。主要場景通常在夜晚的街巷,為身處空蕩城市的孤獨角色,還有角色間的不期而遇和追逐,提供謎團環伺的背景,也激起一股都市疏離感。
《Good Time》又以極快節奏、絢爛的夜間光影、狂放而無拘無束的手持特寫,搭配由 Oneohtrix Point Never 所製作的實驗電子配樂,像是一把抓住觀眾的後腦勺拖行。直到結尾一曲〈The Pure and the Damned〉,單純或有罪之人行事都是出於愛,而真相只是與出於愛而行動並踏上的那段旅程相連。
虛無是夜晚的本質/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Peaceful Warrior
睡眠這事情,本就無法靠意識控制,有時甚至得徹夜逃離噩夢初醒的場景。由 Victor Salva 執導的《Peaceful Warrior》,主角 Dan Millman 是自負的體操運動員,反覆夢到一位白髮老翁清掃大腿碎骨的畫面,其中詭譎、驚悚氣息讓人聯想到 Victor Salva 曾執導的經典恐怖片《毛骨悚然》。
為了尋找夢的源頭,Dan 在深夜的加油站偶遇夢中的那位老人 Socrates,兩人產生對話和聯繫,意識到萬物皆虛無,並覺知將人生投入到更高的意義上。然而,電影到了結尾都沒能得知老人究竟是何方神聖?又或者 Dan 其實只是常睡不醒、宛如夢中,Socrates 則是直覺和潛意識的投射,並打掉重建直到頓悟的過程?如同這部電影傳達的「擁有知識不等於擁有智慧」,智慧是實踐過後的產物,而大腦只是一個反射器官,每天有成千上萬的想法注入腦袋,但是這其中卻沒有一個思想,比鼻尖上的雀斑更能反映自我。
愛在晝夜節律/愛在三部曲 Before Trilogy
Richard Linklater 耗費18年光陰,以《愛在三部曲》呈現愛在現實世界的真實,如日夜、潮汐、或是玫瑰綻放後必然的凋零。Jesse 和 Céline 年輕時在維也納相遇,年過而立重逢於巴黎,再於不惑之年面對關係中的脆弱與退讓。
《愛在三部曲》電影場景以晝夜為分野,架構的世界觀卻是跨越人生精華的幾十年,從少年時能跟著偶然邂逅變動的隨心所欲,到中年時對於過往的念想與對當下的怨懟與愧疚,在午夜漫步暢聊的自由與浪漫似乎也隨著日出、日落而轉換形式,呈現愛情狀態、人生階段、個人心境的轉換與不同。
結語
午夜像是一種不存在任何物質的真空狀態,不受干擾的平行夜空足以讓人脫下白日的包袱,享受旭日東升前的無我境界。
Editor / Asta Chang
Author / Dorian Hsu
Photo Credit / IMDB
文章轉載自:TRENSSE
重返青春熱血的社團時光,5月23日樂手巢雜誌 Vol.17 正式出刊:
https://ysolife.com/yso-mag-vol-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