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談蘇珮卿前,可以先聽由青峰寫詞,光良合音的這首〈寧靜海〉,溫和雙聲線產生的纖細情意:
新專輯《我們都是寂寞的》由三金製作人陳建騏量身製作,專輯封面強勢而有著豐沛美感,蘇珮卿卻帶著落落大方的微笑愉快跟我們聊天,古典美人的淘氣童心似悄悄展露。
◎音樂物件: 隨身攜帶的豎琴調音棒
「對我來說一樣重要的物件我想可能是豎琴的調音棒吧!只要不在身邊,就會讓我非常慌張。大概就是像護身符一樣,為了怕忘記帶,每個包包都會丟一個在裡面!」一定要帶調音棒的習慣起於每次練團的豎琴調整,她走輕巧的步伐毫不猶豫去翻自己的包包,調音棒果然就在。
蘇珮卿又提到她的豎琴,小30弦、多則40弦,她擁有4.5台豎琴,喜歡到還曾在拍賣上尋找下標。她又愛又是生命中的情感轉變,從小學鋼琴讓她對音樂特別愛戀,主修古典長笛,最後好似輾轉找到豎琴,然後愛上。從古典長笛、鋼琴入門到帶著搖滾音樂玩豎琴,多樣化的音樂觸角,回到音樂製作面,實際上好像也更帶入豐沛趣味。
對物件的愛反映在對音樂也愛得多元:古典與搖滾樂、電子與印度音樂,對她來說就是好玩,玩音樂玩出興味,如同她到18歲之前的求學路都是穿正式服裝演出,現在的音樂即興和歡快都是反差。
「我和先生每年都去南印度,音樂也受到南印度的音樂影響,〈我們都是寂寞的〉裡面有點搖滾跟電子,就像南印音樂節奏複雜的基數拍,我已經可以很習慣進到那樣的音樂裡面。」
◎創作入味:聽技術也聽情感
蘇珮卿不算新人,表演資歷多,這卻是第一張創作專輯。自小便是科班的她,聽音樂很注意技術層面,可是她推選Beck的專輯《sea change》架構簡單,卻可以當作「人生背景音樂」代表:「這張專輯雖然技術性高,但是架構卻很簡單,用單純架構去述說非常多的故事跟情感。」
對比推薦自己的專輯歌曲理念不謀而合,她說專輯都是精挑細選,真要推薦她選了〈爆炸〉這首歌,古典弦樂配合電子編曲,情感上和技術上的強烈成為反差。
「一開始是為了唱片發行,後來有了小孩這件事,轉變為一個人生重整的契機;我喜歡瑜珈,曾考慮要不要轉行瑜珈老師,但因為這樣的思考,我更確定了我一定要做音樂這件事。」蘇珮卿談孩子的相處和談音樂同樣感覺趣味,照顧孩子但進入音樂時又不迷糊,需要花時間陪伴小孩,睡著時才開始練琴跟編曲。因為都是生命中的寶物,最好犧牲睡眠,全盤照顧。
「我自己很確定,要『做你最喜歡的事』。」
如此我們聽見的低吟,才又開創又讓人迷戀。
文字整理:謝濬如Nana
攝影:許庭維Ye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