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克教母」Patti Smith 全新回憶錄《天使之糧》書寫生命中無瑕的記憶,「願人們從中能有所獲」

0
79

1975年,「龐克教母」Patti Smith(佩蒂史密斯)推出首張專輯《Horses》(群馬)。這張作品不僅被《滾石雜誌》選為「百大搖滾專輯」,封面上她穿著白襯衫、打著黑領帶的姿態,更展現女性叛逆新穎的樣貌,深深影響後世。2010年,她推出首部回憶錄《Just Kids》(只是孩子),並獲 National Book Award(美國國家書卷獎)肯定。

今年,適逢她在音樂與文學領域的兩部重要作品分別邁入50與15週年,Patti Smith 推出迄今最完整的回憶錄《天使之糧》(Bread of Angels),再度以詩意筆觸回望自己的創作與人生旅程。

「我花了十年寫成此書,記下那些美麗與哀愁的時光,但願人們從中能有所獲。」── Patti Smith

《天使之糧》於2025年11月4日正式上市。這部歷時10年而成的作品,橫跨 Patti Smith 50年的藝術生涯,被譽為她迄今最私密的自傳。Patti Smith 形容這段書寫歷程是一場「黑暗與光明之舞」,希望讀者能「從書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

值得一提的是,《天使之糧》繁體中文版獨家收錄了 Patti Smith 親筆撰寫、獻給臺灣讀者的信函,且附上簽名。信中開頭以溫柔字句寫道:「親愛的朋友們,我在臺灣的讀者。」足見她對此版本的高度重視。

才華橫溢的 Patti Smith 具備多重身分,集作家、表演家、音樂家、視覺藝術家於一身,是少數能同時在音樂與文學界留下深遠影響力的傳奇人物。

音樂上,她曾開創出結合 Beat Generation(垮掉的一代)的詩歌和實驗性搖滾樂的音樂類型,並贏得「龐克搖滾桂冠詩人」的美稱;1975年發行的首張專輯《Horses》初試啼聲即被《Rolling Stone》(滾石雜誌)列入百大搖滾專輯;2007年她又獲選進駐搖滾名人堂;2024年,流行天后 Taylor Swift(泰勒絲)更在專輯《The Tortured Poets Department》(折磨詩人俱樂部)同名曲中,以歌詞向她致敬。

文學方面,2010年,Patti Smith 以自傳《Just Kids》榮獲美國國家書卷獎,並蟬聯《紐約時報》暢銷榜長達75週;2016年,當 Bob Dylan(巴布狄倫)獲頒諾貝爾文學獎時,她受邀代表其出席典禮授獎;2022年,她更獲頒法國最高榮譽「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延伸閱讀:新娘不是我,Bob Dylan 和 Joan Baez 沒有結果的愛

她的創作與個人形象,正如她在經典專輯《Horses》封面上的中性姿態,打破了既有框架,如同她在《天使之糧》中所言:

「我不想當男孩,更不想當淑女,我只想做自己。」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Classic Rock(@classicrockmag)分享的貼文

《天使之糧》一書以 Patti Smith 獨特的詩意筆觸寫成,內容涵蓋她從童年至晚年的重大人生轉折,包含曾危及性命的傳染病、年輕時未婚先孕後將孩子送養的困境,以及接連面臨生命中多位重要他人的失去等等,這些生命的裂縫,成為她筆下最真切的光影。

Patti Smith 同時在書中追溯家庭對她的深遠影響。父母不僅是她人生重要精神支柱,更是她踏入文化與藝術世界的啟蒙者。她細膩描寫母親無微不至地照顧、陪伴她度過肺結核、麻疹、水痘與亞洲流感等重病的歲月;即使家庭經濟條件不甚寬裕,母親仍堅持為她購買書籍與唱片,那些文字與音樂成為她靈魂的養分。她亦在書中感謝母親:「沒有任何劑量的盤尼西林和祈禱文,比得上母親的慈愛。」

病情不見起色,劇痛中我甚至放棄求生,恨不得逃出自己的身體。廚房架上有一瓶裝零錢的玻璃罐,僅供買菜和應急,每分都不能亂花。我聽見硬幣嘩啦作響,母親掏空罐子出了門。半昏迷中,我感覺胸口放了一個沉甸甸的東西。我睜不開眼,能用手摸到它,是一套《蝴蝶夫人》的唱片,附英文和義大利文歌詞本,我心裡高興卻無力作聲。母親說,等我康復,要聽多久就聽多久。當她要收回,我死抓著不放,她讓我多抱了一會兒。

接下來日夜交替,我對普契尼音樂的渴望,超越了逃脫身體的欲望。沒有任何劑量的盤尼西林和祈禱文,比得上母親的慈愛。她將那套唱片放在牆邊的衣櫃,讓我一睜眼就能看見它。頭痛讓我昏昏沉沉,但我能感覺細胞在修復,身體逐漸好轉。我多喝水、吃果凍、睡飽覺,唱片盒上戴著頭飾、穿和服的蝴蝶夫人,成了我奮戰的理由。

痊癒後,我又能聽見那首詠嘆調〈美好的一天〉,她的歌聲如天上使者,再次將我帶往另一個世界。盒裡有三張黑膠,圓標都印著展翼的小天使。我努力讀懂歌詞本,其實也不用理解唱詞,母親清空了零錢罐,已做出許多犧牲。這一切都烙印在我心:對普契尼音樂的渴求,加上母親細膩的洞察,明白如何在高燒不退中喚醒我。藝術與奉獻的結合,引領我重返人間。

Patti Smith 也是一位活躍的視覺藝術家,1973年在紐約高譚書店開了第一個畫展,2002年 The Andy Warhol Museum(安迪沃荷美術館)則為了她舉辦一場名為「陌生的傳息者」的回顧展,展出她的畫作、攝影以及絲印。而這一切,則源自某次父親帶她和家人參觀藝術博物館經歷。當時她深受畢卡索的作品觸動,那一刻,她決心追尋藝術家之夢。

不知道父親怎麼會心血來潮,帶我們去博物館。全家僅有的一次費城藝術博物館之行,成為我的啟蒙時刻。我發現了藝術,不是藝術的概念,也不是雜誌上的圖片,而是活生生展現在眼前的藝術品。我們從沒去過博物館或藝廊,沒看過電影,更沒上過館子,家裡沒錢做那些事,頂多夏天時一起野餐。或許那天是家庭優惠日,也可能父親迷戀達利,博物館正在展出〈記憶的永恆〉。

父親讚嘆達利的繪畫技巧和超現實的想像力,我卻溜到別的展間:薩金特 的等身畫作美得令人屏息,我還在一幅莫迪里亞尼 的畫中,認出自己瘦高的身形。然後我闖入掛滿畢卡索作品的展廳,空間在記憶裡變形,從憂鬱的藍色馬戲團和玫瑰色丑角 ,演化為早期的立體派。

父親來找我時,發現我盯著巨大的立體派畫作。他對畢卡索沒興趣,認為達利的技法和深奧視野更勝一籌。但我為畢卡索傾倒,並初次意識到,原來和父親有著如此分歧的觀點,我堅定地捍衛立場。那天起,我多了一群卓越的盟友,他們將帶領我走進全新的世界。我聽從父親的安排離開了博物館,心中悄然生出新的感受──我愛上了藝術。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This is Patti Smith(@thisispattismith)分享的貼文

我坐在庫姆蘭令人昏沉的沙漠熱浪中,重讀妹妹發來的電報:「父親病倒了,請速速歸來。」我們的登臺日恰好落在他八十三歲生日那天,我打電話到醫院告訴他,打算取消演出。他不許我這麼做,吩咐我在臺上朗讀《舊約》、《新約》和《古蘭經》的章節,要為團結祈願。他允諾,會等我回來。

我們在臺拉維夫的星映影院公演,全場氣氛如電流閃動,三種信仰都如父親所願,獲得尊崇。幫他慶生的時刻,我清晰感受到人群的集體心智,躍動著和父親同源的人性光輝。當晚卻惡夢降臨:天使拉著我的手飛越城市,我們站上高丘俯瞰耶路撒冷,整座城化為瓦礫。一聲低語穿過眩暈熱氣,傳到我耳中:「沙漠將覆滅一切,人類消亡時,沙海永存。」

回到家,父親從病床上坐起,戴著夾式墨鏡 我那垮派風範的老爸。我向他描繪沙漠的景象,還有演唱會包容萬物的魔力。一生都在探尋生命意義的父親,清楚知道自己的歸期,彷彿能用沙漏僅剩的沙粒算日子。要接受他放下這個世界,對我們無比艱難。琳達一如既往地能幹,把父親接到她家,悉心照料。酷暑的八月,他說愛我們每一個人,最後跟母親說:「妳一直是個好妻子。」父親走得很安詳,是對家人最終的祝福。一切如他所願:悄然離去,步入新生,重拾青春活力,執梅伊之手,再見兒子一面。

《天使之糧》不僅細訴生命中的起落、家庭生活與創作的歷程,到最後 Patti Smith 如何透過旅行與書寫尋找到自我。不過,令人震驚的是,她在本書中首度揭露家族祕密:多年養育她的「父親」事實上並非她的生父。「我在越南水道無聲的轉輪、柬埔寨森林的寺廟中,感覺到他。」她在書中寫出對父親的思念,也希望透過這本書,傳遞「愛能超越血緣」的觀念。

「捨棄珍惜的事物才能繼續成長。」從細訴其生命起落、家庭生活與創作的歷程,到最後透過旅行與書寫尋找到自我⋯⋯Patti Smith 感人肺腑的詩意文字,或許也能成為讀者心靈的「天使之糧」。

Patti Smith:「他們的善舉,是我生命中無瑕的記憶,我的天使之糧。」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This is Patti Smith(@thisispattismith)分享的貼

《天使之糧》(中文版加贈佩蒂·史密斯給讀者的親筆信及扉頁印簽)

作者:Patti Smith
譯者:陳德政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購書連結:博客來


⭐ 抽獎 ⭐
樂手巢現在就送你《天使之糧》(中文版加贈佩蒂·史密斯給讀者的親筆信及扉頁印簽)
按讚樂手巢 Facebook 粉專,留言標記一位朋友並寫下想獲得本書的原因

▷ 抽獎連結:https://reurl.cc/3bj3qR
▷ 活動獎項:將抽出《天使之糧》(中文版加贈佩蒂·史密斯給讀者的親筆信及扉頁印簽)2本
▷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5年11月20日 20:00
▷ 公告日期:2025年11月20日 20:10(公告於本篇貼文


注意事項:
1. 樂手巢保留活動中止修改暫停提前結束之權利
2. 獲獎者請於2025年11月25日前私訊樂手巢 Facebook 回覆個人真實姓名、電話,樂手巢將聯繫後續事宜(若時間內無收到回覆,將直接重抽)

文字整理:林采霓/樂手巢編輯部
資料來源:新經典文化

✂️ 你身上有他的香水味 💔 樂手巢雜誌 Vol.23 全台索取:
https://lihi.cc/8eDWP

Patti Smith《如夢的一年》,在黑暗中懷抱傷痛前行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