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k Floyd搭檔諷刺畫家,創神作《The Wall》搖滾歌劇

0
3059

英國超現實主義大師Storm Thorgerson及其藝術團體Hipgnosis幾乎包辦所有Pink Floyd專輯封面設計,擅用簡潔構圖炸出奇詭意象,引發反思。唯獨第11張專輯《The Wall》,這張暢銷度僅次於《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的神作,樂團將視覺設計的重責大任交到諷刺漫畫家Gerald Scarfe手中。完成品忠實反映專輯主題「牆」。更精確地說,除了一道白磁磚牆,100%無人工添加物,極簡到讓你Comfortably Numb⋯⋯

特地邀請BBC御用漫畫家畫一道白磚牆,Pink Floyd割雞焉用牛刀?

▲Pink Floyd 1979年專輯《The Wall》封面由英國諷刺插畫家Gerald Scarfe設計,手寫字體原始版其實是另外附的紙片。

▲英國諷刺插畫家Gerald Scarfe(1936~),因患有氣喘,從小熱愛繪圖與閱讀,畢業於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

Gerald Scarfe在60年代早期為英國雜誌繪製社論漫畫與諷刺漫畫,1973年接受BBC委託,赴洛杉磯製作美國文化動畫,他洞悉政治、經濟、影視、藥物、犬儒主義的時代風氣,以扭曲、乖戾畫風詮釋迪士尼米老鼠、黑人權利、《Playboy》雜誌、自由女神雕像、尼克森總統、演員John Wayne、可口可樂等元素,最後完成長達20分鐘的諷刺影片《Long Drawn-Out Trip》。

▲Gerald Scarfe 1971年影片「Long Drawn-Out Trip: Sketches from Los Angeles」。

Pink Floyd在BBC發現Gerald Scarfe的影片,立刻愛上他的作品,渴望攜手合作。Gerald Scarfe表示,因擔心無法符合Pink Floyd的期待,也顧慮中斷其他創作進度,一開始對Pink Floyd的邀約意興闌珊,直到看過樂團在倫敦Finsbury公園的「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演出,愛上Pink Floyd現場演出的戲劇性,態度有了180的轉變,才欣然接下一連串的視覺合作。

Gerald Scarfe曾參與《Wish You Were Here》巡迴,先後為Pink Floyd打造巡迴宣傳、舞台動畫、音樂錄影帶等視覺設計後,才輪到《The Wall》系列設計,包括專輯藝術、巡迴舞台視覺、1982年同名電影等。

▲Gerald Scarfe於1974年《Wish You Were Here》巡迴期間為Pink Floyd繪製的插圖。

Roger Waters是Pink Floyd的創始人之一,也是主要創作者。他將《The Wall》定位為「搖滾歌劇」(Rock Opera)概念專輯,極度表現個人性、原創性。Roger Waters以自己的生命故事為原型,訴說主人翁Pink顛沛流離的一生。Pink的父親死於二次大戰,母親飛揚跋扈、過度保護,在學校遭受施暴霸凌,長大後受政府控制,被妻子背叛,婚姻觸礁,種種不幸最後導致與社會斷裂,以一道隔開殘酷現實的做為象徵。

訴說遺棄與人際疏離,探討人性與黑暗面,Gerald Scarfe當然是詮釋這類主題的不二人選。Gerald Scarfe在他2010年出版的《The Making of Pink Floyd: The Wall》書中表示,Roger Waters花費數週時間回溯記憶,向他完整解釋《The Wall》的音樂與歌詞概念,抓出特定片段還原所指涉的真相。從接收訊息,到發展感知,藝術家逐漸建構主人翁Pink混融優雅與恐怖的生命旅程。他揮灑水彩,渲染情緒的重量,復原音樂人記憶中駁雜不堪的畫面。

▲Gerald Scarfe 2010年出版《The Making of Pink Floyd: The Wall》平裝書。

Gerald Scarfe笑著坦承《The Wall》封面沒花太多時間設計,「就畫方格而已,真的。但我們試過用各種方式詮釋,如黑線、灰線、大磚、小磚。」

團名與專輯名神奇活現的手寫字體也是由Gerald Scarfe快速寫就,當時團隊很擔心這些字體玷污封面的純粹性,差點連logo都捨棄了。為兼顧商業效益與設計美感,最後將logo製作成獨立的紙片,另外放在包裝內部作為折衷。

▲Gerald Scarfe為Pink Floyd 1979年專輯《The Wall》設計封面,Gerald Scarfe的手寫字體以另附紙片或直接印在封面兩種形式發行。

▲團名與專輯名手寫字體,有黑色與紅色兩種版本。

Gerald Scarfe認為自己獲得Roger Waters的充分信任,雖在音樂、藝術兩種不同領域工作,但兩者相輔相成。例如為詮釋專輯中的壓迫感,Gerald Scarfe找到錘子意象,影響Roger將錘子寫入歌詞。

Roger Waters不強加個人主觀或企圖改變藝術家作法,曾告訴他:「我們任用藝術家,是因為他的作品,而不是為了讓他來做我們要求的事。」

▲Pink Floyd 1979年專輯《The Wall》內頁。 

▲1980年Columbia Records唱片公司發行的《The Wall》宣傳海報。

▲Gerald Scarfe執導〈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t. 2〉音樂錄影帶。

雖然封面快速完成,後續的舞台視覺與電影製作可是大費周章,歷經折騰。

Roger Waters不以錄音室專輯為滿,1980~1981年間,Pink Floyd的巡迴演出舞台採用35英呎的巨大白色磚形紙板牆,投射Gerald Scarfe繪製的動畫。同時與以設計搖滾音樂舞台著名的英國建築師Mark Fisher及機械工程師Jonathan Park合作,將Gerald Scarfe繪製的插圖轉化為大型充氣玩偶,製作母親、前妻、校長等故事角色。

▲1980年《The Wall》巡迴,大型充氣人偶為角色「校長」。

直至今日,當年的《The Wall》巡迴仍是最有野心的舞台設計之一,創造搖滾歌劇的巔峰。大受震撼的包括導演Alan Parker,他因此接觸詢問改變成真人電影意願,早有翻拍電影計劃的Roger Waters樂觀其成,自告奮勇擔綱主角。影片製作過程面臨諸多挑戰,從8~10人團隊,最後擴大到40~50位畫師。導演日後將這個巨大的考驗形容成「創作生涯中最悲慘的經驗之一。」費盡千辛萬苦,《The Wall》電影終於在1982年產出,所幸獲得評論界正面肯定。

▲Pink Floyd 1982年電影「The Wall」。

▲Gerald Scarfe為「The Wall」電影製作的故事看板。

▲Gerald Scarfe為2012年Pink Floyd《The Wall – Immersion》盒裝組設計的封面。

▲2012年《The Wall – Immersion》盒裝組開箱影片。

畫一道白磁磚牆當封面很簡單嗎?

是個大坑啊!藝術家與音樂人相互帶給對方的驚喜,撐過去,你就是搖滾神話的一份子了!

撰文:蔡舒湉

資料來源:illustrationchroniclesteamrockrockpopgalleryGerald ScarfePink Floyd ArchiveStufish、 Cleveland NewsConsequence of Soundtaku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