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頭四為她寫情歌、Queen 與假女王合照?伊莉莎白二世與搖滾樂的「經典時刻」!

0
1988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在位時期,見證搖滾樂的大起大落,從 The Beatles、Queen、龐克、新浪潮、英搖到如今 Adele、Ed Sheeran,歷經一批批英國音樂人統治世界樂壇。女王的形象隨著時代洪流起伏,有時高高在上、有時備受嘲諷,在搖滾樂誕生的70年間,有哪些歌是圍繞著伊莉莎白女王所作?她又為搖滾樂創造了哪些有趣的「經典時刻」?

▲ 2005年,女王與四位傳奇吉他手 Jeff Beck、Eric Clapton、Jimmy Page、Brian May 會面,這大概是這些吉他英雄們難得要向別人介紹自己的時候。

披頭四專門為女王殿下寫情歌?

伊麗莎白二世於1953年正式即位,時逢 Chuck Berry、Little Richard 等美國搖滾先驅崛起。儘管不列顛帝國因殖民地紛紛獨立而日漸衰落,但不久後,名為「搖滾樂」的全新曲風開始在英國發揚光大。60年代中,由披頭四為首的英國巨星們開始對全球文化展開新一輪的「英倫入侵」。

伊麗莎白二世雖然不是搖滾樂的忠實粉絲,但她很早就看出這些年輕音樂人的潛力。1963年11月,女王邀請披頭四參加王室的年度慈善演出,從〈From Me to You〉到〈She Loves You〉,年輕音樂人的力量渲染了現場王公貴族。當時 John Lennon 還在台上講了一段著名笑話:「那些坐在便宜椅子上面的人,請拍手。」「至於剩下的其他人,請敲響你們的珠寶。」逗得女王哈哈大笑。

王室演出三個月後,披頭四登上美國 Ed Sullivan Show 演出,掀起「披頭四狂熱」。鑑於他們強大的文化影響力,女王也在1965年授予四人大英帝國勳章。要知道,當時能夠獲得此等殊榮的演藝人員少之又少,連 George Harrison 都感到不可思議:「我不覺得我只是彈彈樂器,就值得拿到這殊榮。

後來女王偶爾會在披頭四歌曲中「客串」出現,1967年〈Penny Lane〉歌詞寫道:「Penny Lane, there is a fireman with an hourglass / And in his pocket is a portrait of the Queen.(在 Penny Lane,有位消防員總隨身帶著一只沙漏,他口袋裡也隨身帶著女王的照片。)」成為歌迷琅琅上口的一段詞。

1969年,披頭四在《Abbey Road》中寫出了獻給女王的情歌〈Her Majesty(女王陛下)〉,歌中將女王描寫為夢中情人,表達著男子求愛的渴望。Paul McCartney 表示,寫這首歌只是想對女王開一個小玩笑:「這很有趣,因為這首歌聽起來像是在讚揚君主,卻帶有一絲輕挑的氣息。


▲ 並不是所有披頭四團員都對女王有認同感,《Abbey Road》發行四個月後,John Lennon 就將大英帝國勳章歸還王室,以抗議英國在越戰與奈及利亞內戰中的幫助。

▲ 2011年,女王在利物浦博物館與小野洋子會面合影。

當 Queen 遇上 Queen

1970年,一支名為 Smile 的樂團受歌迷建議,將團名改為「Queen(皇后合唱團)」,這名歌迷,正是後來成為主唱的搖滾傳奇 Freddie Mercury。但 Freddie Mercury 曾受訪,取名「Queen」和女王並沒有直接關係,只是單純覺得這是個簡潔、華麗的詞而已:「它(Queen)讓人充滿視覺聯想,也擁有各種詮釋。」不過以上帝視角綜觀樂團後續發展,會發現這名字仍多少沾染了些王室氣息

1974年9月,Queen 釋出一張與女王的合照,引發廣泛討論。雖然 Queen 在前一年發行首張同名專輯,但沒得到多大反響,這種「無名小團」居然能和女王拍照?後來證實,照片中的伊麗莎白二世並非本人,有人說是演員、有人說是蠟像,不管事實如何,在那個難以證偽的年代,這張「女王合照」確實給樂團帶來不少聲量。照片發表一個月後,Queen 第三張專輯《Sheer Heart Attack》登上英國專輯榜第二名,首次在商業上取得巨大成功,樂團傳奇故事也就此展開。

1975年,Queen 第四張專輯《A Night at the Opera》除了收錄搖滾神曲〈Bohemian Rhapsody(波希米亞狂想曲)〉外,還特別在專輯末尾加入了搖滾版本的英國國歌〈God Save the Queen〉,後來也成為 Queen 現場演出的必備曲目。


▲ 2002年,女王登基五十週年慶典時,Brian May 還站在白金漢宮屋頂上表演這首搖滾國歌,造就搖滾史上難忘一幕。

有人敢污衊女王?

不過搖滾史上最著名、與女王有關的歌曲,並不是為歌頌女王所作。1977年,英國面臨石油危機、經濟蕭條、失業率高升,「大英帝國」往日榮光不再。龐克始祖 Sex Pistols 也以英國國歌〈God Save The Queen〉為名發行單曲,對英國女王大肆嘲諷:「God save the Queen/She ain’t no human being/There is no future/In England’s dreaming.(天祐女王,她不是人類,在英國夢裡沒有未來。)

Sex Pistols 還在女王登基25週年的慶典上,在泰唔士河租了一艘郵輪,船上不斷重複表演這首歌,大聲嚷嚷:「沒有未來!沒有未來!直到被警察逮捕、強制終止演出。這首公然冒犯女王的歌令全國譁然、引發巨大爭議,可名為「龐克」的新曲風與精神,卻獲得廣大年輕人支持,〈God Save The Queen〉成為全世界無政府主義支持者的「國歌」,Sex Pistols 更掀起龐克狂潮,啟發後代無數音樂人。

類似的「反抗」態度也出現在 1986年,柴契爾夫人當政時代。傳奇另類搖滾樂團 The Smiths 發行專輯,直接取名為《The Queen is Dead》。主唱 Morrissey 作為堅定的反皇室支持者,在同名單曲中毫無保留地訴說對君主制的反感、認為君主制是「不公平的社會制度」。不同於 Sex Pistols,《The Queen is Dead》發行後獲得一致好評,打入多個專輯排行榜,被英國老牌音樂媒體 NME 評為「史上最偉大的獨立專輯」,《滾石雜誌》更評論:「當 The Smiths 完成 《The Queen is Dead》時,英國就是他們的了。


▲ 女王離世後,《The Queen is Dead》的串流媒體播放量增加了1,687%,〈God Save The Queen〉則是650%,其他與女王有關的歌也都獲得顯著提升。


▲ 在王室名聲一度下降的80、90年代,還誕生出 The Stone Roses〈Elizabeth My Dear〉、The Housemartins〈Flag Day〉等等反對、戲謔女王的知名歌曲。

女王隨時都在你身邊!

隨著龐克時代過去,人們對藝術創作的容忍程度提高流行文化開始能夠「戲仿」女王。1988年犯罪喜劇《笑彈龍虎榜》、90年代加拿大小品節目《大廳裡的孩子們》、2002年《王牌大賤諜3》,乃至後來《辛普森家庭》、《南方公園》、《小小兵》等動畫,使女王不再是高高在上、難以企及的人物,更多了些「親民」意味。

進入21世紀,女王歲數漸大,包括 Paul McCartney、Bono、Mick Jagger、Shirley Bassey、David Bowie 等對英國有重大文化影響的音樂人,都被女王授予爵位。人們也意識到坐在王位半世紀的女王有多不容易,態度愈趨尊敬,伊麗莎白二世成為英國文化的象徵代表之一

她的登基紀念、生日慶典,更是每年英國演藝圈盛事,典禮上老中青三代藝人共襄盛舉,造就一幅幅經典畫面。綜觀歷史,恐怕再也難以有人能夠與伊麗莎白二世一樣,對音樂歷史有著如此深遠、悠久的影響


▲ 1983年,女王與傳奇爵士男歌手 Frank Sinatra 會面。


▲ 2005年皇家年度演出上,女王與 Sharon Osbourne、Slash 合影。


▲ 2012年,女王登基鑽石禧年(60年)演唱會上與 Ed Sheeran 握手。

文字整理:方方土/樂手巢編輯部
資料來源:cheatsheetgroovyhistoryyahoorollingstoneudiscovermusicultimateclassicrockNPRsmoothradioNME

連對女王也敢耍嘴皮子,保羅麥卡尼憶八次會面伊莉莎白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