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錄音,或許有不少人都將其視為一個需要擁有昂貴器材、良好規劃的錄音環境,甚至是各種艱深技術才能做到的事。然而錄音技術的演變,從最初期利用聲音振動以蝕刻的方式紀錄的留聲機,演變到以磁頭紀錄在盤帶上,再到現代將聲音資訊直接編碼成數位代碼記錄在硬碟等數位儲存資訊裝置上,不斷地將硬體及執行技術要求降低。錄音已不再是當初那種跨時代的發明,或必須要擁有充足預算才能進行的高端技術。不僅音質或採集聲音頻率範圍提升許多,硬體方面也各種改良優化,能做到體積縮小、兼具多功能擴展的可能性。即使只是一支智慧型手機的備忘錄語音功能,都可以採集到音質清晰的聲音,達成錄音最基本目的。
而田野錄音(Filed Recording),可以算是踏入錄音領域,一個不同於錄音室或宅錄的派系了。音樂宅錄所需要的基本硬體設備,如:錄音介面、麥克風、線材以及最重要的電腦,對田野錄音來說,都不是必要的。由於田野錄音大多都在戶外進行,所以硬體要求一定得符合便於攜帶、不需要電腦也可以獨立工作的需求。也正因為如此,田野錄音的硬體入門門檻相對更低,且能更彈性、廣泛地應用錄音這項技能。
- 錄音環境
如同上述,田野錄音和一般在錄音室的錄音環境,有著最基本的不同。田野錄音一般都在室外或沒有做過特別吸音處理的空間進行,如此一來,田野錄音所需要面臨的挑戰,便是外在雜音。舉凡車聲、風聲等,都會直接影響到錄音的內容。不過同樣拜科技所賜,現在也有許多軟體,可以去除錄製的音檔中的風聲或明顯雜音,稍稍降低田野錄音所面臨的技術難處。
▲ izotope RX 可以透過頻譜找出雜音並修復,或直接用內建的各種功能去除風聲或特定的雜音。
- 硬體
由於田野錄音的便攜需求,大部分的硬體都相較於錄音室器材更小,也多能以電池獨立驅動不需要特別連接電源。一般田野錄音較為常見的兩種錄音器材類型,有手持式錄音機(Handy Recoder)和攜帶型數位錄音機(Filed Recorder)。
手持式錄音機通常內建有立體聲麥克風,可以隨時錄製聲音,也不需要再連接額外的線材或麥克風。內建的立體聲麥克風,對於錄製環境音(Ambience)或是紀錄空間相位的需求,也都可以滿足。 另一種常見的類型,是攜帶型數位錄音機(Filed Recorder)。不同於手持型錄音機有內建麥可風,攜帶型數位錄音機沒有內建麥克風,需要額外連接麥克風才能使用。相對的,攜帶型數位錄音機的優點是擁有較多的錄音軌道數,能夠依需求增加同時錄音的麥克風數量,針對錄音環境或內容,做出更有彈性的收音位置或麥克風搭配選擇。
而這些攜帶型的錄音機不僅可以獨立工作,還可以透過傳輸線連接電腦,變作錄音介面或是 USB 麥克風來使用,硬體運用範疇十分彈性。
▲ Zoom 所推出的手持式錄音機及攜帶型數位錄音機。
- 防風配件
由於田野錄音多在戶外進行,有許多不可抗拒的外來雜聲因素,會影響到錄音成果。風聲便是最主要的干擾來源之一。即使是徐徐微風,一旦撞擊到麥克風的振膜,都會造成爆音(Clipping),而導致錄製的聲音完全無法使用。這時防風配件就特別重要了。不同於錄音室常用的阻風罩(Pop Filter)僅僅是用一片阻風裝置設立於麥克風和發聲體之間,田野錄音使用的防風罩會將麥克風完整的包覆,或有著毛茸茸外表來達到更好的全方位防風。在一些手持麥克風的錄音狀況下,還需要再安裝防震架(Shock Mount),避免手部震動或是地面傳導聲音被收錄進去。
▲ Rode 一般阻風罩,以及具有制震功能的手持阻風罩。
- 音質
在音質方面,即使是最入門款的手持式錄音機,也都具有錄製的 WAV 和 MP3 聲音格式,取樣率也能達到 24bit/44.1,48 或 96 kHz。絲毫不會因為硬體的精簡化而過度犧牲音質。事實上,即使是利用智慧型手機來錄製聲音,也都至少能達到 24bit/48kHz 的取樣率,對於音樂製作或是聲音設計,都可以滿足基本要求。
對於錄音感興趣的人,或許也曾因預算,或是對於錄音有著過度要求的迷思,而遲遲無法踏入這個領域。雖然田野錄音的技術門檻並非全無,但相較於錄音室或宅錄所需要添入購置的多樣器材來說,或許田野錄音可以是一個探索錄音領域相對輕鬆的開始。與其做好各種充足準備,積攢許久才能開始接觸錄音,不如以更簡單的方式讓錄音直接融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