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雄同體永遠都有股讓人難以抵擋的魅力,或許是大部份的我們無法自在遊走於模糊不清的地帶,因此那伸手無法觸及的迷離曖昧更令人心神嚮往。無法企及,至少還可以崇拜。
時尚圈這幾年大吹亦男亦女的中性風,看似風潮正熾,其實從未衰退過,雌雄莫辨一直是時尚的重要元素之一,只是程度的多寡而已,像是前些年以Tomboy形象大紅的Agyness Deyn、丹麥王子Freja Beha Erichsen、走性感中性路線的Anja Rubik,到這幾年跨性別的Andrej Pejic等,更是把性別議題推向了高潮。而音樂圈呢?今年年初辭世的David Bowie便是「安能辨我是雄雌」的指標性人物,而以妖豔風格風靡樂壇、偶爾還被拿來與David Bowie比較的還有另一個樂團,那就是Suede。
除了音樂,能夠讓樂迷上癮的,往往是樂團的形象。當然,或許有的樂團會很酷的說:我們沒有特定的image,可弔詭的是,這不也是一種形象?
Suede似男似女的妖嬈印象主要建立在主唱Brett Anderson身上,削瘦的身形、神經質得讓人難忘的聲音、加上彷彿是女裝男穿的時尚風格,過去的Suede總讓人覺得好似花枝招展的孔雀、唱著陰鬱的歌,還有那曖昧不明的歌詞像是:We kiss in his room to a popular tune,是男?是女?喜歡男生?喜歡女生?或是both?這些現在看起來或許是大驚小怪的螢幕形象在當時為Brett Anderson覆上了一層神秘面紗,當然也帶來個人性向的疑雲。Brett曾在接受Cream雜誌訪問時被問到彼時對他是雙性戀的影射,是否感到不舒服過?Brett指出,Suede的中性形象與80年代晚期的搖頭丸與銳舞文化息息相關,當時性別的界線被打破,人成了情感的寄託而非只是性別二分這麼簡單,他遺憾的是媒體對此的誤解,最終把人放進了限制的框架裡。
而90年代初期被標記為前衛的雌雄同體形象究竟是刻意營造,抑或是渾然天成?根據Brett的解釋,或許只能說是誤打誤撞,加上Brett原本瘦高的模樣,而成就出Suede最令人著迷的似男似女魅力。剛起步的Suede沒什麼錢,只能到慈善商店買衣服,因此,Suede的「造型師」意外成了Oxfam(由英國的慈善組織樂施會所經營的慈善連鎖商店)。而當時的Oxfam可不像現在有Gap的T-Shirt,而是充斥著距當年也有10~15年前的舊衣服,與其說Suede帶起了懷舊風,還不如說是因為經濟考量使然--沒有多餘的錢,他們也只能穿只要50p的舊衣。Brett當時也參考了60、70年代的經典電影如僕人(The Servant)、和Alan Bates的作品,因此挑衣服的時候也會刻意選擇類似風格的西裝與襯衫,英倫風當然是Suede時尚風格的一部分,但並不是出自於有意識的蓄意決定。
那麼為什麼Brett身上又會出現女性化的裝束呢?因為衣服總是被觀眾扯爛,每回巡演的時候Brett天天都得去二手店搜刮些輕薄、老舊又奇怪的衣服,當時的他也不甚在乎--反正還是會被撕破。今天的Brett回首看,只想給當時的自己一個建議:低調些,否則「過去」會不斷回來反噬,但同時也承認,年輕時身為樂團的一份子,一部份的樂趣正是來自於犯錯。
每天膩在一起的樂團就像是家人,所以會互相影響,當然也會互借東西,衣服就是其中之一。音樂聽起來相似是如此理所當然,穿著也趨近於某種風格,Style雖然不是樂團該關注的重點,卻是樂團身份認同的另一種延伸。而Brett穿著女性化這件事,多年後卻讓他吐露有些後悔,認為他讓原本的風格變得「卡通化」了。這聽起來實在有些諷刺,因為這讓他感到懊悔的Style,卻成了樂團當時最鮮明的識別。不可否認的是,Brett過重的個人色彩成了Suede的利或許也是弊,隱晦不明的性別形象讓Suede成為90年代中期同性戀者的榜樣,在80、90年代,音樂趨於右翼,而一個「不恐同」的樂團顯得勇敢而特立獨行,現在的我們無法想像的是,當時的Indie音樂可以說是最保守的音樂之一,因此Suede的中性形象不論是願或不願,蓄意或無意,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而不管愛的是男是女,在所有聽90年代音樂長大的樂迷心中,雌雄同體的Suede永遠都是那Beautiful Ones,關於這點,毋庸置疑。
Source&Images:Cream Magazine, The Guardian, The Beat Juice, Pinterest
文字:Aggy
延伸閱讀:閃耀的搖滾傳奇Blackstar-David Bowie辭世(1947-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