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The Cave.潛入月之暗面的聲響實驗

0
2296

好聽的聲音不一定是能讓人好奇的聲音,如何誘人?秘密就漂浮在那些洞穴裡。或藏枯井、礦坑、排水孔,或躲山洞、海蝕洞、防空洞,所有潛伏在闇黑中的聲響都兼具危險神秘與甜美的熟悉,總要夠狡猾才能悄悄令神經卸甲。人也唯有擺脫我執,才有機會認清微細變形的迴聲。一間喚做「洞穴The Cave」的livehouse,就是需要以肉身驗證的地方。

洞穴The Cave以粉紅色霓虹燈管照亮倉庫大門,2017年2月在台中創立後,由大衛、Scott、Chain組成三人決策團隊,並持續串連各領域夥伴,發揮音樂製作、DJ、視覺設計、活動企劃、餐飲管理等多元能力。服務項目早期以場景製造、舉辦大型裝置派對為主,舉辦累計近千場不同等級規模的活動,2020年起將重心轉向經營廠牌「洞穴唱片」,致力發行電子音樂。此外,他們也經營《礦誌》持續紀錄洞穴的視野與聲音。

▲洞穴三位主理人:大衛、Scott、Chain。

究竟什麼是「洞穴類型」的音樂呢?店內最常播放的是主理人與現場夥伴喜歡的音樂,例如:Drum and Bass、雷鬼、Lo-Fi,有時候爵士,有時候DUB,搖滾樂當然也是不可或缺的。特別的是,Cave Records團隊發起常態性的電子音樂活動,洞穴身為主辦單位,也常與來自各地的創作者及策劃單位合作,期望透過多方交流,觸發城市中出現不同音樂場景的可能性。

「製作方面,我們喜歡將科技聲響、2-Step節奏、部落氛圍等元素融入音樂創作之中,並透過DJ演出的實踐,試著創造高能量的電子音樂現場演出。」主理人大衛說道。正因為經營音樂場地,讓這群音樂的創作者、演出者、倡導者與技術提供者,得以匯聚豐富能量並不斷創新。「洞穴The Cave讓我們有機會一直協助各式不同曲風的演出,透過執行場地音響系統的調教與放送,也不斷供給我們創作的養分。」

大衛表示,最能代表洞穴的歌是Pink Floyd的〈Money〉,本曲收錄於1973年的《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亦是專輯發行前的先行單曲。「《月之暗面》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一張音樂專輯可以提出各式大哉問,同時又如此地雋永好聽,在進行各式聲響實驗時,器樂人聲又可以錄製得如此甜如蜜,每次從頭聆聽都是一次美妙的體驗。」

洞穴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藝文創作者來訪,未來計畫與不同創作者合作發行唱片,在多方嘗試中逐漸建立起自己的群體聲量,以及獨特的符號識別,致力塑造更為立體的Cave Records 聲響,勾畫出世代演變的聲音與台灣中部城市風景。團隊期待好奇心能驅使大眾,鼓勵自己前來一探究竟!

洞穴 The Cave

電話:04-22242606

地址:台中市東區復興路四段37巷

營業時間:10:30~02:00(週末至3:00)

網站:www.cave-records.com

編輯:蔡舒湉 Lala

資料提供:洞穴The Cave

#本文收錄於樂手巢雜誌 Vol.8《音樂宅時光》,已於6月24日出刊。
樂手巢雜誌索取地點:https://mag.ysolif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