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Berklee College of Music(伯克利音樂學院)吉他科系助理教授的Tomo Fujita,本次透過鹽與光音樂工作室邀請,加上製琴師川畑完之的協助,首度來台舉辦講座/大師班。
Tomo Fujita 出生於日本京都,以優秀的彈奏表現獲得Berklee College of Music的延攬,成為該校的吉他講師,現已晉升助理教授。包括Eric Krasno 與 John Mayer等優秀音樂人,都曾接受Tomo Fujita 指導,其中與John Mayer 的合奏更留下超過百萬觀看的影像紀錄。Tomo Fujita除了在Berklee College of Music開設的課程十分受歡迎外,個人也就自身經驗發行演奏能力開發的相關DVD和書籍。
Tomo Fujita表示自己受到日本資深音樂人、吉他手Char 的影響而開始彈吉他,彈奏的過程中也受到 美國爵士樂吉他手Joe Pass 以及 Larry Carlton 的影響開始鑽研爵士樂。「一開始我就像所有喜歡彈吉他的人一樣,把彈奏當作快樂的興趣,從沒想過要以此維生。」直到大學時期得知身邊有人獲得Berklee College of Music的獎學金,才讓他開始認真思考,並纏著他幫忙完成獎學金申請。「獲得Berklee College of Music獎學金的那一刻,開啟了我從沒預料過的音樂人生。」
就學期間,為了要增進自己的彈奏能力與音樂人脈,Tomo Fujita除了參與各種演出場合與組合,也報名了不少吉他演奏競賽。最為人廣知的曲目〈Just Funky〉就是在參加波士頓吉他競賽時的創作。
「1989年還沒有伴奏帶(Backing Track),所以參賽者必須在一分半鐘的時間內,以一把吉他的彈奏內容來決勝負。所以我就在〈Just Funky〉裡把 Funk、Slap Guitar、Walking Bassline以及Jazz Blues等各種元素融合在這首 E 調的Funk歌曲中,並加入了現在大家聽到的開場前奏。」贏得比賽後,後來的〈Just Funky〉還曾作些修正,但曲子基調大致在此時期定案。當時的踴躍嘗試,奠定了日後他獲得校方延攬的重要基礎。
靈活運用:用耳朵彈奏
開始在學校執教後,他發現坊間吉他教學與教材的製作,往往因為教學者缺乏專業的訓練並講求速成,以記指型以及指板位置的方式進行。「這樣的方式只會彈出死板的聲音,並且把你的手指頭囚禁在格子與把位裡。所以我一直強調用耳朵彈奏,一定要知道音符之間的關係,才能知道怎麼靈活運用。」
很多時候人們會問Tomo Fujita是用什麼音階彈奏,Tomo Fujita表示,這是一種錯誤的思考。「重心應該要回到旋律上。只想著要用什麼音階,沒辦法讓你彈出好的旋律。我會鼓勵我的學生多聽流行歌的旋律,這對即興演奏的幫助很大。」
樂器選用:製琴師川畑完之-Kanji Guitars
耳朵非常挑惕的Tomo Fujita,在樂器的選擇與使用上有著非常高的標準,本次來台則是攜帶由製琴師川畑完之所製作的Kanji 吉他,與川畑完之的相知相惜之情溢於言表。「我最早透過 Will Lee 知道 Kanji ,但一直沒有機會彈奏。直到認識 Kanji 的兩三年後,才終於彈奏到他的Kanji Guitars。拿到手上的第一刻,我就被完美的琴頸手感給震撼了。」
吉他收藏量甚豐的Tomo Fujita,甚至表示有了 Kanji 吉他後完全不需要其他吉他。「唯一的例外,應該是我1967年的 Gibson ES-335。記得當初著迷於 Larry Carlton 時,買了一把80年代現行版的ES-335,但怎麼彈都覺得跟Larry Carlton 的聲音差很多。直到有一天在樂器行看到了這把1967年的Gibson ES-335,才讓我知道原來吉他的好壞差異可以這麼大。當時這把吉他要價42萬日幣(該年日本平均所得為240萬日幣),當家人知道我把新吉他賣掉還貼錢買一把舊吉他的時候都要氣瘋了,但後來有機會碰到這把吉他的人,都會說我做了一個好決定。」
▲製琴師川畑完之先生協助Tomo Fujita 進行音箱設定。川畑完之出生於日本,其個人生產之手工樂器品牌備受國際肯定。台灣知名民謠創作人林生祥的六弦電月琴也是出自川畑完之先生之手。
Tomo Fujita 認為學習吉他這條路沒有捷徑,唯有持之以恆,並用正確的方式學習與練習才能達到目標:「亞洲地區,人們通常都會給自己很多壓力,想要趕快學會東西。所以我會在教學的過程中去提醒大家不要比較、不期待速成,不然很容易會落入記誦指型的窠臼。好比 John Mayer 曾經向我學習 Slap Guitar 卻不得要領,但到了下學期他居然就寫了 〈Neon〉,並笑著對我說他雖然 Slap 彈不好,但可以用類似的想法寫出一首好歌。」
Tomo Fujita 的學生遍及全球,透過不同媒介而來,而他也在今年推出線上課程提供訂閱。但他仍認為最有效的教學是需要雙向交流的:「透過影片的學習,學生有時候會漏掉一些細節,比如說Picking 的力道、左手拇指的按壓角度以及和弦轉位時候的消音等。細節只有透過雙向的交流(面對面或者網路視訊)才有辦法正確傳達。當然,考慮到很多人的時間與經費,也會用講座、大師班的方式來幫助有志向學的吉他手們。」
至於要拿到Berklee College of Music獎學金有什麼訣竅,Tomo Fujita 補充他另一首創作曲〈Kyoto〉的故事:「當初想寫一首小調的歌曲,而為了想強調小調的憂傷感,所以用故鄉京都秋冬的蕭瑟為靈感。在歌曲中我用了很多推弦的技巧,來創造個人特色的聲響。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事情是,這首歌因為有很多的 II->V->I 和弦進行可以讓吉他手發揮個人特色,所以成為很多學生用來申請獎學金的曲目。」
註: II->V->I 和弦進行在爵士樂中經常出現,因為和聲裡富含「張力—解決」元素,故很適合樂手即興演奏發揮。
台灣首場 Tomo Fujita 講座與大師班,在當天現場超過150人的共同參與下完美結束。樂手巢很榮幸能受邀為大師的首次訪台留下珍貴紀錄,也再次感謝鹽與光音樂工作室、川畑完之以及所有促成這場交流的朋友們。
撰文:林大有
整理:樂手巢編輯部
採訪協力:鹽與光音樂工作室、川畑完之
特別感謝:Tomo Fuj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