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與音樂絕妙結合:走進導演Wes Anderson的六零年代(上)

0
755

image001

提到導演Wes Anderson,多數人對他的印象可能在於2014年瘋迷全球的電影《The Grand Budapest Hotel》(布達佩斯大飯店),或是他對畫面強迫式的置中原則;古怪的冷幽默、充滿妙趣的角色刻劃,讓大明星們都願意降價搶拍他的電影。除了電影具有獨到的風味,Wes Anderson在配樂上也有絕妙的配置,偏愛運用六、七零年代的歌曲烘托電影氣氛。

1996年—《Bottle Rocket》

image003

《Bottle Rocket》是Wes Anderson的第一部電影,雖然不算是這位大導演成熟的作品,但劇情的荒謬創意和搞怪趣味仍保有導演的一貫風格,配樂上也不馬虎,最具特色的便是運用The Rolling Stones的「2000 Man」,主角Dignan為了救他的夥伴遭到警察逮捕-Dignan的世界終於被外在事實所擊垮。

◎2001年—《The Royal Tenenbaums》

image004

《The Royal Tenenbaums》與出身Devo樂團的配樂家Mark Mothersbaugh合作,背景設定在Wes Anderson擅長的六零至七零年代,添入民謠、龐克、搖滾等唱作穿插在電影中,如民謠歌手Elliott Smith、Nico、龐克樂團The Ramones,連Beatles經典歌曲「Hey Jude」都出現在電影其中,是影迷們最津津樂道的配樂之一。

Nico:德國女歌手兼模特兒、演員,出演過多部電影,著名的是在地下絲絨樂團的經典專輯《The Velvet Underground and Nico》,擔任三首歌的主唱。

◎2007年—《The Darjeeling Limited》

image005

這場三兄弟的心靈之旅,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兩首配樂便是片中小短劇《Hotel Chevalier》片尾曲「Where Do You Go To My Lovely」,由出生印度的歌手Peter Sarstedt詮釋,以及六零年代搖滾樂團The Kinks「This Time Tomorrow」,電影大量使用印度知名導演與配樂師Satyajit Ray的音樂,將流行搖滾與印度音樂完美結合。

Peter Sarstedt出生於印度,後來全家遷居至英國,在1969年發行第一張同名專輯《Peter Sarstedt》一炮而紅,雖然他的音樂常被歸類於流行,事實上卻內含更多傳統民謠的元素。

【延伸閱讀】:電影與音樂絕妙結合:走進導演Wes Anderson的六零年代(下)

資料來源:NMEUltimateclassicrockflavorwire

文字整理:Yeida/樂手巢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