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工廠之旅:你們的鼓到底在貴幾點的?

0
1477

image001

身為鼓手的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每家工廠做出來的鼓,就算都使用同一種木材,打出來的聲音還是如此不同呢?

先前我們在介紹C&C這個品牌時,也透過他們的影片稍微介紹過鼓的製程。然而每家廠牌的製鼓理念、工藝不同,因此生產線和規模也有可能大相逕庭:C&C的理念著重於再造復古頻率,因此許多工序還是以人工為主;且銷量不多,因此規模不大。今天讓我們藉由DW自製的工廠參訪影片,實地了解這樣的一線品牌,其製作工序有什麼特殊之處,可以讓DW的聲音如此迷人?

DW在亞洲和美國都有自己或合作的工廠,我們在影片中看到的,是專門做高端產品線(Collector Series, Classic Series以及Jazz Series)的美國製鼓工廠,位於加州的Oxnard:

在DW的工廠,每顆鼓腔都需經過五個不同步驟的加工:製造、配置、外觀、組裝及最終檢查。有些工序,就像跑步游泳一樣,與其他工廠大同小異,因此我們將擷取出比較特殊的步驟來說明!

步驟一:製造鼓腔

image003

大家都知道,除了實木削切或是單層版的鼓腔,幾乎所有的鼓腔都是由層板(ply)組成,而其實這些層板又是由許多片薄板(veneer)相疊膠合而成。或許因為成本因素,多數鼓工廠,都是直接向上游木材廠商,訂購已經削切加壓成形的層板回廠內加工。美國的DW則是向上游購買薄板,回場內再自行加壓膠合成層板。因為如此,DW才有辦法在每顆鼓腔中,提供許多不同木紋走向的薄板組合(例如HVLT、VLT、X-SHELL、VLX等四種組合),供鼓手們選擇。

image005

許多特殊木頭不可能有夠長的薄板能做成一套鼓,因此DW向上游買了這些木頭薄板後,回來自己加工成許多外觀的層板。

image007

將選好的薄板上膠疊起來後,放入加壓機中,以華氏200度及3100磅的溫度與重量放置3分鐘,出來就是一片片的層板並準備切割成想要的尺寸。這些切割好的層板必須馬上使用,否則會因為空氣濕度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image009

image011

將層板上膠後,工人把這些層板捲起來並放到鼓肚加壓機裡,以華氏200度及2600磅的壓力將鼓肚成形。如此烘烤5分半鐘之後,理論上鼓肚就成形了,但是DW多了一到別人沒有的工序:將鼓肚迅速降溫。如此一來,DW的鼓肚將比別人的圓(更容易調音)、比別人的堅硬(更易於聲音反射)。

步驟二:配置鼓腔

成形的鼓腔,在經過簡單的打磨之後,鼓腔會集中到一個地方,給DW的副總裁John Good(江湖稱Wood Whisperer)做「分類(timber matching)」,把所有相似聲音屬性或顏色的鼓腔做分成一堆,使最後出場的每一組套鼓裡,不會出現每顆的不同調的情形。

image015

image017

▲John Good敲打每顆鼓腔,找出相同聲音特質的木頭並分類好。

步驟三:外觀

外觀的部分,DW可選擇噴漆或貼皮。

image021image023

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貼皮包覆方式。世界上的貼皮鼓組,幾乎都是採用「搭接(lap seam)」的方式處理貼皮收尾,也就是貼皮的開頭和尾巴會重疊起來,最後用鼓耳鎖在重疊之處。DW也是如此,但為了怕貼皮重疊的地方太厚而影響到鼓皮和鼓腔的接合,他們將導角附近一小角的貼皮收尾改為「對接(butt seam)」的方式。如此一個貼心的設計,就不怕裝鼓皮時,搭接的貼皮太厚而影響到聲音。

image025

外觀處理好後,就是開始研磨導角,研磨完工人會檢查導角平整度:將鼓腔放在平滑的大理石檯面,並將光線打進鼓腔內,工人則從外面檢查底部是否有光透出來。

image027

最後工人會敲打鼓腔已取得音階,並連同這顆鼓腔的基本資訊,連同印在貼紙上貼在鼓腔內部!拿到鼓的鼓手們,調音時可以依照每顆鼓肚的音階去調音,如此可以讓整顆鼓肚與鼓皮一起取得更好的共鳴。

image029

常常聽身邊的前輩說,實際參訪DW的工廠後,發現其實不大且設備也不算先進。但是DW如何能持續在業界領先,相信關鍵就在對於鼓的熱忱以及不斷創新的想法,還有對於一些細節的執著。

鼓這麼貴,還真不是沒理由呀!

 

文字整理:Griffin

圖片來源:擷取自youtube

宛如低調奢華的復古騎士英姿:C&C爵士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