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是當紅如 Nirvana、Pixies 等大團,或是默默無名的獨立小眾樂團,在歐美獨立音樂圈,你一定會聽過一個人的大名 —— 傳奇音樂製作人 Steve Albini。Steve Albini 一生堅持與主流「商業化音樂」鬥爭,從 Nirvana《In Utero》到 Pixies 《Surfer Rosa》,他拒絕拿取分潤版稅、只收一次性費用,同時做為製作人,也不過多干涉音樂人的創作權,擁護獨立藝術的態度,使他在音樂界中為人津津樂道。
Steve Albini 於1962年出生,12歲那年他隨家人搬到蒙大拿州,也是在此就學期間,Steve Albini 愛上了當時在年輕人中蔚為流行的 Ramones、Sex Pistols 等龐克樂團,因此學了貝斯、吉他,並加入了個名叫 Just Ducky 當地龐克樂團 ,沒想到這一彈,結下了與音樂的不解之緣,也開啟他充滿「龐克魂」的一生。
Steve Albini 的叛逆與不流俗,從他大學時期就可以初見端倪,除了讀書,他還在伊利諾州一家音樂雜誌擔任寫手。Steve Albini 敢說敢言,文章永遠充滿爭議性、參雜個人主觀意見,他花了許多時間,用文字記錄下當年芝加哥的地下龐克場景,逐漸在樂評圈中打響知名度。
「文字」成為 Steve Albini 一生風華的重要元素,他之後的不少觀點與價值觀,都是透過寫作的方式廣為人知。例如他最知名的一篇文章:1993年刊載於《The Baffler》雜誌上的「音樂的問題(The Problem with Music)」,裡頭用了大量數據、錄音工程師的專業知識與自身身為音樂人的經驗,批判了主流唱片公司對音樂人的剝削,以及缺乏效率、守舊僵化的 A&R(藝人與製作部)。
80年代末起,Steve Albini 除了繼續在幕前演出,也開始替許多獨立樂團操刀混音製作,包括 The Breeders《Pod》與 PJ Harvey《Rid of Me》等專輯。他的風格以「真實」為特色,力求還原音樂人最直接的想法、不做過多渲染。與他合作過的 PJ Harvey 如此形容:「你可以『感受』到 Steve Albini 所錄下的聲音,我一直以來希望的,就是錄音能捕捉到我們在房間裡玩音樂的那種真實性,這就是我想與他合作的原因。」
比起「製作人」,Steve Albini 更喜歡以「錄音工程師」自居,他覺得製作人的角色應該是要幫樂團解決技術問題,而不是像主流唱片公司那樣去操控、主導音樂人做音樂,他把音樂的創作權與決定權留給樂團,把滿足音樂人視為使命。他經手過最出名的一張作品,便是1993年 Nirvana 的第三張專輯《In Utero》。
延伸閱讀:Kurt Cobain 煉香水夢,Nirvana《In Utero》解剖天使、花葬浪兒
那時,Nirvana 已在全球各地大獲成功,多家主流唱片公司與製作人都搶著想幫他們作專輯,但 Nirvana 就是看中 Steve Albini 的反骨與獨立精神,於是把《In Utero》的重責大任,交到了當時相對名氣小的 Steve Albini 手中;Steve Albini 也沒有辜負樂團的信任,用他獨特的錄音手法和音樂品味打造出搖滾巨作《In Utero》,時至今日,還是有不少 Nirvana 粉絲特愛這張特立獨行的作品。
有趣的是,Steve Albini 在製作《In Utero》時,本可採用分潤收費,對象是當時紅透半邊天的 Nirvana,一定能得到一筆不小的利潤;可 Steve Albini 卻堅守自己的價值,拒絕任何版稅分潤,將 Nirvana 與其他獨立樂團一視同仁,只收取了一次性費用。他一生也恪守這項原則,直到 Steve Albini 過世前,他的錄音製作收費都維持在900美元(約新台幣3萬元)左右,幾乎是相同等級同行的四分之一,甚至當錄音進行到一半、樂團付不出錢時,Steve Albini 還會無償繼續為他們工作,力求將作品完成。
5月7日,Steve Albini 因心臟病發逝世,享年61歲。Steve Albini 生前曾替 Robert Plant、Jimmy Page、The Stooges 等傳奇音樂人與樂團製作作品,秉持「來者不拒」的態度,一生操刀超過3000多張專輯;此外,他也持續發表文章、舉辦講座,抒發自己在音樂上的理念。入圍過普立茲獎的知名新聞人 Joseph Neff 曾如此評價 Steve Albini:「無論你是當紅大團還是無名小卒,Steve Albini 完全不會有差別待遇,永遠都一如既往地認真。」
文字整理:方方土/樂手巢編輯部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Wikipedia、thebaffler
🙏追隨音樂邪典指標,樂手巢雜誌 Vol.20 讓我們向狂熱崇拜:
https://lihi.cc/qKXX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