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中年或老年又怎麼樣?」── 專訪拍謝少年

0
2509

在變動的環境裡,那份最珍貴的「不變」── 專訪拍謝少年談〈歹勢中年〉

在每個未盡壯志的時期,我們或多或少會幻想與猜測自己下一個階段的樣子。然而隨著歲月推進,在一貫模組化的思維之中,卻忽略了人生中,有些狀態的改變其實無須刻意被強調。

回顧拍謝少年的音樂作品,總能在其中捕捉到音樂與生活之間扣緊的連結。在今年正式發行的《歹勢好勢》專輯之中,單曲〈歹勢中年〉則讓人下意識與成員的年齡及生命狀態做連結。

然而,面對所謂「中年」,拍謝少年帶著一股搖滾樂特有的直率、以及有些叛逆的口吻回答:「我們不會想要永遠保持青春的狀態,因為你一定會變老。」

「但,中年或老年又怎麼樣?」

男性友誼是他們的答案

〈歹勢中年〉這首歌其實是以「自我解嘲」的方式,以最自在的姿態去坦然面對自身的生命狀態。而當我們仔細推敲歌詞,其實可以發現這首歌更想談的是一段關於真摯友誼的故事,無論在多變動的環境,那份最珍貴的「不變」。

在近日釋出的 MV 當中,三人亦找來生命成長歷程裡的多位友人一起完成拍攝,還特地學了一段團舞,有點「拍謝」的肢體語言藏不住歲月的痕跡。「其中一個朋友就是我們這群裡面最早結婚、生小孩的,這幾年間因為要顧家庭的關係,就不太會再跟我們一起去鬼混。」當初〈歹勢中年〉在創作時,便是以身邊的朋友為題出發,發現跟著三人一路成長的朋友,生活都開始因為家庭、工作而起了點變化。對此,宗翰有感而發:「你會知道自己不會永遠都處在一樣的狀態,不會永遠都是那麼青春。人生本來就是會有成長。對我們來講很重要很珍貴的是,雖然說大家的生命會一直往前進,可是那些情感是不會改變的。」MV 最後聚焦在不同領域打拼的兄弟,再次凸顯這首歌想表達的「兄弟情」不會因為時間而消逝。

「我們年輕的時候剛接觸搖滾樂,那時候車庫搖滾非常盛行,我覺得〈歹勢中年〉這首歌算是我們去擁抱自己年輕時候喜歡東西的感覺。」薑薑表示,談起那段甫接觸搖滾樂的時期,對少年們來說,那片廣闊世界裡的一切都是如此新鮮。第一次上音樂祭難掩興奮情緒,第一次跑音樂祭的記憶至今仍歷歷在目,當時就連現場的流動廁所都能讓他們驚奇連連。

一路從台下的觀眾到台上的表演者,最後成為音樂祭主辦者,種種身份轉換下想法多少會產生變化,從專輯中的歌詞中亦可見得。維尼補充說道,〈歹勢中年〉中的歌詞雖然提到「生活是虛累累」,但那是種自嘲、無心的日常抱怨,「其實我們沒有真的放棄自己」;另一句歌詞「失去控制」,講的則是有時候遇到事情會很「阿雜」,覺得失去了控制,「但好像也沒那麼糟。」拍謝少年的創作,皆取樣了成長歲月中的部分人生切片。

音樂才是繼續往前的動力

三人組團近二十年,起初因為類似的音樂品味而走在一起,再來則是開始對母語及土地的文化有了深厚情感,隨著閱歷的深化,進而有感於社會上的變動與不安,這些除了是音樂的養分,也象徵著「對生活及音樂有類似的共識」是拍謝少年在音樂創作上的重要性。

從所謂的上班族樂團到如今的全職音樂人,三人對音樂的熱愛早已體現在對於玩團的「堅持」這件事。「假如已經確定要成為一個音樂人,心態是最重要的,只靠著熱情和努力是不會讓你到三十幾歲都還在做這件事情。」薑薑說到。而對於被問到是如何維持生活與工作平衡的?維尼則點出了幾個訣竅:「就是要找到一個可以一起聽音樂、看電影的夥伴!」當興趣相通就能彼此交流,進而迸出綿延不絕的創作。

接著三人分享了一些再正常不過的日常——團員常常在表演結束一起吃當地美食、了解當地文化;回到家打開音響、繼續感受音樂;累的時候汲取一些報章雜誌的資訊,尋找靈感,示範了工作與興趣的完美融和。除了聽音樂是讓他們能毫不遲疑地大喊:「我就是喜歡!」的日常愛好,同時也為三人在音樂創作上開創更豐富多元的層次。

薑薑分享去年聽見愛團 The Strokes 久違新作時的激動心情,身為專業樂迷,少年們以難掩興奮的語氣告訴我們,「雖然大家會說那張是 The Strokes 的新專輯,但其實 The Strokes 這個樂團還有其他 side projects!」聊起喜愛的音樂,拍謝少年不禁熱情許多,專輯中充滿豐富的各種不同音樂元素,不難想像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聊起音樂就忘我的超級樂迷。

因為始終採用共同創作的模式做音樂,大家三不五時都會交流彼此最近聽的音樂、或者互相分享自己看待某張作品的觀點,一來一往地去磨合與確立創作定位及方向。不過這也使人更好奇,三人對音樂的取向及品味如今是否還經常在同樣的頻率上?是否曾有過意見不合的地方?薑薑則說:「我覺得我們就是哥兒們,比如說我覺得還好,但我知道你喜歡這個,那我就會去聽看看為甚麼你會喜歡?那有甚麼有趣的地方。」

「我們三個不是三胞胎,也不是複製人,不可能知道對方在想什麼。」正因為不一樣,才能有默契地去把所謂的「相異」挑出,並找到其中最能激盪出新火花的排列組合,這或許也是拍謝少年的音樂總能在自己開創出的脈絡之下,持續發生新的、有趣的事物的原因。

和樂迷一起成長是很振奮人心的事

從音樂面來說,《歹勢好勢》這張專輯設計的概念是時間這件事,描繪在踏入與三人相當的年紀,時間對一個人產生的變化。在心態面上,對三人而言,成長,也絕非好與壞的二元分別。
「三十歲時候的我,好像做的事情跟二十歲時候差不多。」維尼不假思索的回應,「但對我來講如果是有『中年感』的話,應該是某些事情的堅持變少,比較沒有那麼執著。」宗翰接著補充:「年輕的時候大部分想的是自己,到了中年的話,可能會想到更多周遭環境的人。」

成長到中年,似乎容易被社會賦予過多的期待。總會有一個瞬間,我們會認為自己是特別不一樣的存在,對未來充滿著繽紛的可能與想像。「因為在年輕的時候會想要衝,但到中年的時候會發現其實你的選擇變比較少。雖然某種程度上好像比年輕時更有資源、能力跟想法,可以做的東西好像又更多。」薑薑如此形容與自己心境的來回拉扯。但這句話的背面,亦是三人開始面對時間、精力的「取捨」議題,試圖在日復一日有限的時間之中,斤斤計較每一段片刻。

不僅是對自己的反思,亦是反映自身對周遭環境的覺察,這張專輯是三人在這樣的切身心境狀態下誕生的,總歸一句「有好處也有壞處」。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拍謝少年(@sorryyouth_band)分享的貼文

除了自身的成長外,薑薑另外提到了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是關於樂團與樂迷之間的陪伴。拍謝少年在做自己的專輯時,聽見喜愛的樂團New Order推出了久違的新歌,就如同有許多的歌迷告訴三人,拍謝少年的音樂陪伴他們走過許多時光,甚至有許多人是從學生時期一路聽著拍謝少年的歌到結婚生子。薑薑說:「我覺得跟喜歡的樂團一起長大,是件我內心最崇高、浪漫的事情,因為他們在你年輕、某些閃閃發光的時刻是陪伴著你的」。同時,維尼也補充道,看見喜愛的樂團仍然在音樂這條路上努力,對三人來說是一件振奮人心的事。

話雖如此,當不免俗地被問到心中所認為的「中年」樣態是什麼時,薑薑還是笑著說:「就是當你喝酒喝到會斷片、忘記自己在幹麻,差不多就是身體狀況已經在警告你了。」維尼也自嘲地補充:「如果以酒量來說,差不多是三十歲開始雪崩式變爛。」

也許少年們還未曾想像過下一階段的「中年」模樣,身體狀態就替他們先回答了。但所謂中年與否,絕非僅以酒量劃分,當身體的警示燈亮起,不代表少年們的心態亦如是。搖滾樂的精神貫徹三人,正如他們於訪談之初,那句帶點叛逆口吻的回覆「中年或老年,那又怎麼樣?」便是最好的證明。

採訪後記:有些事情,必須要一直被發生

薑薑順手拿起一本最近閱讀的書籍《藝術家的正職》推薦給在場的每個人,再次強調要把生活過得好,才可以把音樂做好。這本書也提到,文化藝術創作者最殘酷的條件就是要有才華,有時候沒有天份,只能靠自己很努力地去嘗試。

回顧成團之初,意識到表演機會不多的拍謝少年,開始舉辦起自己的表演。「既然沒有辦法獲得邀請的話,我們就自己想辦法創造機會,所以我們就辦了一連串的表演。」在樂團現場文化薰陶下而成團的他們,也認為現場演出是很重要的一環。維尼表示,如果在串流平台上非常受歡迎,卻沒有機會直接面對聽眾,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對他們而言,為自己創造表演機會已經不是網路世界的事,真正的搖滾樂應該在現實世界的現場演出中發生。

提到辦表演,維尼也分享了八釐米天空(8mm sky)「隨地搖滾」的小故事。故事中的 8mm sky 是群熱血青年,因為覺得在春吶演得不夠,所以就跟 Tizzy Bac、甜梅號一起扛著發電機,在旁邊的沙灘上再演一場。「當初做這些表演的人,他們現在可能有小孩,或者身體比較不好、沒有在玩樂團了,我覺得這都沒關係,但是這件事情必須要一直被發生。」維尼提到。對少年們而言,這些樂團也只是在做「想要表演的人」會做的事,就是自己去尋找表演場地。雖然演出形式會隨著時代不斷改變,但獨立樂團獨有的DIY 美學,當時已在拍謝少年心中紮了根,同樣的精神也因而得以存續。

拍謝少年在當時就體會到,獨立音樂場景其實不一定只能在 Live house 發生,因此有了「香腸搖滾」、「厝邊倒彈」等演出企劃的誕生,河堤、公園、保齡球館都能成為演出場地。今年受疫情影響而中斷的《歹勢好勢》巡迴演出,也選在如酒廠、砂鍋魚頭店的特殊場地舉辦。當初啟發他們的「隨地搖滾」距今已屆15年,少年們即使轉大人,仍然保持著初衷,繼續用搖滾樂的精神表演著。

最後被問到山盟海誓會不會有舉辦下一屆的可能?「我是比較想先辦我們專場啦!」薑薑尷尬地笑答。期望疫情能盡早結束,讓大家能早日看到拍謝少年的「隨地搖滾」音樂現場。

本文由台灣獨立音樂協會「成為達人音樂文字工作坊」學員王沛軒、邱苡、張子勤、許家綾、廖禹婷、潘維萱、魏安琪共同採訪撰寫。

樂手巢雜誌 Vol.12 9月15日正式發行,全台雜誌索取:https://mag.ysolife.com/

陽光勵志,但粗殘依舊:血肉果汁機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