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搖滾巨星 David Bowie 以獨特的個人形象及無數代表作影響許多世代,
有別於一般音樂的樂評書或是明星傳記的角度,《低 — 大衛.鮑伊的柏林蛻變》從 David Bowie 人生最關鍵的轉型時期,也是他走入柏林的起點 —《Low》切入。 David Bowie 出道發行數張專輯獲得巨大成功,過度壓力卻讓他迷失自我、
David Bowie 迷戀當時冷戰時期的獨特氛圍,
《低 — 大衛.鮑伊的柏林蛻變》作者 Hugo Wilcken 在書中透過多方訪談資料,重現了 David Bowie 瘋狂、嚴謹等各種面向。例如他不敢居住在鬧鬼的城堡房間;
此外,書中還忠實還原了他與 Iggy Pop 在柏林製作 Iggy Pop 經典專輯《Idiot》時的過程。《Idiot》其實比《Low》更早完成,然而 David Bowie 為了不讓別人覺得他的靈感來自 Iggy Pop,搶先發佈了《Low》,《Low》當中甚至有許多本來是要為 Iggy Pop 所寫的歌,兩人的精彩交鋒在書中鉅細靡遺呈現。
鮑伊和伊吉在「城堡」安頓下來;他們的想法是要在心血來潮時錄音,但基本上是輕鬆進行。從表面上看,這兩人是不可能成為朋友的。雖然他們有一些共同點──都是搖滾表演者、都處於個人和藝術的僵局中、都在與毒品和心理健康問題奮鬥──但這基本上是一種異性相吸的情況。鮑伊是性別曖昧的英國花花公子;而伊吉則是猛男型的美國搖滾樂手。在事業方面,鮑伊如魚得水,他的名氣大到超出了搖滾樂界;相較之下,伊吉則處於空前的低潮,身無分文,沒有樂團,也沒有錄音合約,直到鮑伊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為他在RCA公司找到了一份合約。鮑伊是個完美的專業人士:即使在古柯鹼成癮的那些夜晚,他仍然為專輯巡迴演出,定期在媒體上自我宣傳,主演了一部電影,當然,還錄製了許多人認為是他最好的專輯。另一方面,伊吉則反覆無常、散漫、缺乏自律,該出現在錄音室時卻不見人影,一整年都沒推出一張唱片──如果沒有鮑伊這種人的幫助,基本上他就萬劫不復了。
…
對於鮑伊來說,《白痴》不僅僅是為了使伊吉停滯不前的職業生涯再次復活, 也是《低》的一次排練,兩者幾乎是背靠背般在同一間錄音室裡錄製出來的。 事實上,錄音過程也重疊了。錄音師羅宏.希柏說:「《低》是在《白痴》之 後錄製的,但《低》卻先發行了。大衛不想讓人們認為他的靈感來自伊吉的專 輯,但事實上這是一樣的。甚至有一些我們為伊吉錄製的曲目,最後卻被收錄到了《低》裡面,比如〈世界上有什麼〉(What in the World),這首歌原本叫 〈孤立〉(Isolation)。」(你可以聽到伊吉在〈世界將如何〉裡面的伴唱。) 鮑伊製作了《白痴》,演奏了許多樂器,並共同編寫了所有的歌曲──歌詞主 要是由伊吉撰寫,音樂則由鮑伊編寫。「可憐的吉姆(伊吉的真名),在某種程度上,成了我想做的聲音的天竺鼠,」鮑伊後來解釋道,「那時候我沒有材料,也不想寫出所有的東西。我覺得自己更想退到後方,去支援別人的工作, 所以那張專輯在創作上,恰逢其時。」伊吉對此表示贊同。「鮑伊有一種反覆 出現的工作模式。如果他對自己想進入的工作領域有什麼想法的話,作為第一步,他會先採取專案或為別人工作的形式來積累經驗,稍微嚐嚐那種滋味,然後再去做他自己的……我想他也是用這種方式和我合作。」
(全文請見潮浪文化出版《低——大衛.鮑伊的柏林蛻變》)
書中針對《Low》中的曲目逐一剖析,
作者 Hugo Wilcken 豐厚的文學素養展現在字裡行間,對 David Bowie 的創作考究鉅細靡遺。有讀者形容:「
《低 Low — 大衛.鮑伊的柏林蛻變》
作者:Hugo Wilcken
譯者:楊久穎
出版社:讀書共和國/潮浪文化
購書連結:讀書共和國網路書店
文章整理:方方土/樂手巢編輯部
資料來源:讀書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