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入侵!1960年代音樂革命背後的無名英雄:效果器(下)

0
514

brit-invasion-boxes-main

延續上篇:英倫入侵!1960年代音樂革命背後的無名英雄:效果器(上),還有很多很有年代的效果器可以介紹:

Dallas Rangemaster Treble Booster(1966年):

image015

Gibson Les Paul在60年代英國藍調吉他手中非常受到歡迎,但是透過Marshall與Vox出來的音色特別糊(muddy)。透過Rangemaster,訊號與高頻都會得到加強。Eric Clapton在Blues Breakers專輯中應該是有使用,Brian May以及Tony Iommi也都用過它。

JHS Zonk Machine(1966年):

 

image017

由John Hornby Skewes設計,原始Zonk Machine的設計是基於Sola Sound Tone Bender MkI的電路。而接替型號的MkII,據說音色較平順且不會那麼悶。它還有一個搭配的效果器,Treble Booster,讓Zonk Machine的depth控制更有效而且音色更清晰。

Mosrite FUZZ-rite(1966年):

image019

由Ed Sanner設計,FUZZ-rite一上市就被打槍。前250個放在店裡的架上好幾個月都乏人問津。1968年當Iron Butterfly發行了暢銷單曲「In-a-Gadda-da-Vida」後開始轉變,據說吉他手Erik Brann使用FUZZ-rite。有些人相信Jimi Hendrix可能在某段期間也使用了FUZZ-rite。

Selmer Buzz-Tone(1966年):

image021

這個全範圍調整的booster粉大聲!它裝有三個鍺電晶體而且可以把像擴大機般的音色增加到吉他手音色中。Syd Barrett待在Pink Floyd的時期使用過它。

Vox V816 Distortion Booster(1966年):

image023

由Vox的工程師Dick Denney設計,V816是擁有與Fuzz Fzce類似電路,雙電晶體的fuzz。根據Vox在1966年七月的價格表上所述,它能夠『創造出在基本訊號中不存在的泛音,產生全新的音色效果。它真的「棒透了」!』

WEM Pepbox Rush(1966年):

image025

Pepbox這個古怪的名字來自它的發明者,Pepe Rush。他一開始的線路是使用鍺電晶體,不過當他把行銷權給了WEM之後,該公司就把它改為矽電晶體。披頭四有兩台。據說在「Revolver」專輯中的歌曲「Tomorrow Never Knows」中,其中一個吉他的磁帶迴路中可以聽到。

文字整理:Steve

資料來源:guitarplayer

延伸閱讀:今年必備的10樣效果器(下)

前一篇文章英倫入侵!1960年代音樂革命背後的無名英雄:效果器(上)
下一篇文章The Smiths團員Morrissey將出版第一本小說《The List Of The Lost》
Steve 老狗
我是個吉他手,而且是個對「Tone」很講究的吉他手。 「Tone」是音色,器材面代表樂手使用的器材所產生出來的音色,技巧面包含樂手對器材的知識,讓他/她可以用現有的器材,調出想要的「Tone」;樂手利用純熟的彈奏技巧,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音色。 「Tone」也是色調,居家裝潢,或是個人搭配,色調的調和與衝突都會創造出效果;「Tone」同時代表情緒,high tone時情緒昂揚,彷彿天底下沒有什麼事情是做不到的;情緒低落時,人會無精打采,情緒會影響我們的生活,我們應該多了解「Tone」,進而能控制它,而不是為它所左右。 「Tone On Tone」, 它原是一種同色調搭配的方式,但我想要傳達的是,在我有興趣與熟知的領域,透過知識、經驗、與心得的相互分享,提升我們控制或創造我們想要創造出效果的能力,讓我們與身邊的人都能總是情緒高昂,愉快的面對生活、控制生活、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