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PIRATION:《DUST & GROOVES》,席捲時代音軌的黑膠狂熱

0
490

1

「如果歌曲是塊蛋糕,那麼黑膠就是蛋糕上的櫻桃。」

當數位音樂成了聆聽的趨勢與習慣,音樂從實體載體走進虛擬載體,黑膠唱片卻未成為時代下的遺物;那被蝕刻成溝槽的一圈圈聲音軌跡,展現類比聲響獨有的細膩表情。從挑選、撥放、翻面、唱頭調整等細節,沒有方便快速的一鍵式撥放,黑膠所培養的是享受音樂的渴望;那些如儀式般的步驟,在這什麼都強調快速運轉的時代裡,反而有著自己的步調,優雅而從容。

2

這股對聽音樂的老派習慣與執著,在世界各地逐漸發酵;當「收藏」的嗜好從興趣成了一種習慣,碰上的「收藏對象」是迷人的老事物,一段歷史及其交織的文化、美感便因此而得以傳承。《DUST & GROOVES》,便是一個關於收藏黑膠、收藏黑膠文化的故事。攝影師 Eilon Paz 原是一名旅遊雜誌攝影,也因與唱片公司及藝術家合作,而聞名於以色列的攝影師。童年時期,其父母收藏了許多唱片,唱盤上的音樂聲從不絕於耳; 而他的攝影啟蒙也離不開音樂—Pink Floyd 那陰暗又具超現實感的《Animals》黑膠封面,讓他決心投入攝影事業。Eilon Paz 熱愛著音樂,但卻並未變成追求夢幻逸品的黑膠收藏狂。

4

5

Paz 在以色列擔任攝影師的生涯雖然順利,然而,內心總有一個聲音不間斷—做屬於自己、且具有原創性音樂的攝影輯。2008 年,離開以色列的他來到紐約,不巧遭逢百業蕭條,他多出許多空閒時間在唱片行裡閒晃,填補他熱愛音樂的心。某天 Paz 收到朋友寄來的照片—一張穿著戰鬥靴、手持 AK-47 步槍的男子,被成堆黑膠唱片包圍,這畫面僅只瞬間便觸動了他,「為何不拍攝黑膠唱片收藏家?」一個靈感的觸發,讓他開始黑膠探索的華麗冒險。

初來乍到紐約,人生地不熟的 Paz 透過朋友介紹,慢慢接觸一些唱片收藏家並訪談,《DUST & GROOVES》主題從此成形。剛開始這個 project 只是出於 Paz 個人興趣,他在部落格上分享照片與問答;然而,接觸愈來愈多的收藏家、部落格讀者熱烈迴響後,Paz 在無意間開啟了一個新世界—原來生活裡有這麼多人在做著同樣瘋狂的事!《DUST & GROOVES》也因此而順利出版。

6

「收藏」如同一種毒癮,從音樂人、唱片行老闆、退休卡車司機、DJ、社會名流甚至小混混等等,每個收藏者都有自己的黑膠偏愛和嗜好;有人專門購買唱片贈送朋友;有人把唱片鎖藏在地下室;有人收集《芝麻街》歌曲的黑膠唱片;有人只收藏白色黑膠封面;有人將一間房子存放滿滿黑膠唱片,結果最後竟搞到三次離婚。儘管這些收藏者各具南轅北轍的性格,其中以男性比例居多,也許他們養貓,且都有超凡的記憶力立刻可以找出唱片收藏位置,還很可能都有強迫症。Paz 所拍攝的照片不具商業的打光及構圖,捕捉住每個藏家在自己祕密空間裡,一種自在、熱情與無比自豪的真性情。

8

《DUST & GROOVES》書後收錄幾位具代表性收藏家的問答,其中包括:有近三萬張黑膠傳奇的 DJ Gilels Peterson。他說:「我媽就是不懂,她一度以為我有『黑膠上癮症』而擔心不已,我只好把唱片藏起來不讓她看到。」稀有 78 轉唱片的收藏者 Joe Bussard 則說:「最讓我無法忍受的是搖滾樂時期的音樂,簡直恨死了,它不但毀了藍調,也殺死了鄉村音樂,它就像癌症一樣蔓延,把所有音樂都殺光了。」比起其他人希望把收藏傳留給後代,或者死後以拍賣或捐獻的方式處理龐大的收藏,以 45 轉稀有藏品聞名的 Dante Carfagna,則希望自己蒙主寵召之前,還來得及把收藏的黑膠變賣獲得現金。

11

不計其數的照片,說不完的故事,Paz 憑藉他對音樂與攝影的熱愛,花費將近五年的時間,訪談並拍攝了一百五十位狂熱的黑膠收藏家。這一路的過程讓 Paz 的興趣獲得完美結合,好像愛麗絲忍不住跟著跳進魔幻兔子洞般令人著迷,分享給讀者一個看似孤獨、小眾,卻又如此驚奇、豐饒的音樂世界。

DustGrooves_EilonPaz_Polysh_20-1024x683

《DUST & GROOVES》-A Book by Eilon Paz

※書籍資訊:博客來誠品書店

 

文字:Artland Bookstore

圖像來源: Chaica

此篇為 YSOLIFE 樂手巢與 Polysh 合作文章-原文連結

點播早上七點的第一首歌與咖啡香:墨爾本黑膠唱片行/咖啡館 ALLEY TU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