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樂重新定義飆車電影:Edgar Wright的Baby Driver

0
446

幾乎是電影一開始,隱約就可以感覺到導演對於音樂的執著,畢竟,少有電影導演會將音樂的比重放得如此重,更不用說還費心思將節奏與畫面融合得天衣無縫,「我該不會是在看那首歌的MV吧?」,這正是我在飛機上,剛開始看Baby Driver的感受。

隨著劇情推移,我越加確定導演是個不折不扣的Music Geek。過去總覺得飆車電影的音樂大概不脫剽悍強烈的風格,跟著引擎轟隆隆的聲音將觀眾的情緒堆疊至最高點;但Baby Driver完全顛覆了這個刻板印象,身為觀眾,倒是覺得這部電影是劇情與音樂在互相抗衡,同時也是相輔相成,多達30首以上的「配樂」,算一算幾乎從頭到尾都有音樂,Baby Driver除了是部飆車電影,說是導演個人的播放清單也不為過。

而電影的起點,的確也來自音樂,以「血腥冰淇淋三部曲」擄獲一票影迷心的導演Edgar Wright,21歲時第一次住在倫敦,雖然導了一部低成本電影,還是不確定該如何進入電影產業,無錢無勢,他常常坐在房間裡聽的歌,就是為Baby Driver開場、Jon Spencer Blues Explosion的Bellbottoms,聽著聽著,腦海中開始有了飛車追逐的畫面。當時雖然沒有一定要把它變成電影的想法,但聽覺勾引了視覺,而視覺終究激怒了創意,這畫面背後的故事逐漸成型,簡單說,「是Jon Spancer與Orange這張專輯讓我創作了這部電影」,Edgar Wright接受Variety的採訪時說。

而不管對剪輯、攝影或特技人員來說,要能讓動作場面完美對應音樂的長度或節拍,都是個艱難的挑戰,Wright指出,難度最高的,大概就是以Queen的Brighton Rock為背景音樂的那一幕,主要因為這首歌本身就很強烈,而為了最後有音樂/劇情渾然天成的效果,勢必得經過許多調整,尤其計劃是計劃,等真的車子進來拍攝時又是另一回事。不過有趣的是,這對特技人員來說,或許是嶄新的體驗,畢竟你很少會遇到導演下指令說:「我們可以讓這一段稍微長點到12秒嗎?因為這是吉他solo的長度啊!」。

大部份的人選歌可能是因為歌詞符合劇情,或是旋律配合氣氛,大概很少如Edgar Wright一般,特別挑選吉他Solo作為動作情節的背景音樂吧?Edgar Wright在挑選某些歌曲時,「聽到」的是歌曲中特別戲劇化的部分,就像Brighton Rock中的吉他solo一樣,他邊聽邊想:「這吉他solo將會是一場很棒的動作場面!」。

能夠執導一部與自己喜愛音樂完美結合(又好看)的電影,是一件很浪漫的事,但實際面是—該如何取得這30幾首歌的版權?而且加起來授權的金額應該是天價吧?關於這點,他們找來Right Music的專業人員Kristen Lane處理著作權授權事宜,耗時了兩年,好在這些歌的花費並不如想像中高,他們以一定的預算發揮了最大效益—不管是電影或是原聲帶,最大的原因是因為這些歌曲都被運用得很有巧思創意,而且,看過電影都知道,這些音樂甚至十分搶戲,不似一般出現在電影中的幾秒旋律,這也讓這些曲子在未來更具有「可能性」,有更多機會被其他電影選中。Wright也指出,這些版權都必須在電影開拍前,提早許多時間解決。

「畢竟,你不希望拍完一部名為Baby Driver的電影、並把這首歌放到電影後,發現Simon&Garfunkel對你說:『掏錢吧,我們知道你想要用這首歌』」,Edgar Wright如是說。

Source:Variety、Spin、ABS/CBN News

Images:Pinterest

文字:Aggy 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