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灰缸還是音色神器?關於 Fender 琴上護蓋的一些討論(上)

0
2397

在1950 年,Fender 開始生產革命性的實心電吉他 Telecaster 的前身 Esquire 時,在琴橋上安裝了蓋住琴橋機制與部份琴弦的金屬蓋(以下簡稱後蓋);之後的 Stratocaster、Jazzmaster、Jaguar 等型號也都具有各種不同的金屬蓋。Fender 的電貝斯當然也不例外:從最早原始版本的 Precision Bass 開始,除了蓋住琴橋部分的後蓋之外還加上了蓋住拾音器的金屬蓋(以下簡稱前蓋),1957 改版後拾音器拆成兩段的 P-Bass 跟稍後問世的 Jazz Bass 也都比照辦理。而且超乎許多玩家想像地,Fender 其實要撐到 1980 年代初期,開始生產具有全新設計的琴橋的樂器型號時,才完全停止在新設計的吉他貝斯上提供護蓋。


▲ 重整過的 1951 Fender Telecaster 吉他,琴橋上的護蓋清晰可見。
(圖片來源:https://reverend-guitar-man.myshopify.com/


▲ 1963 Fender Stratocaster,就算不使用螺絲直接卡上去的護蓋,搖桿仍然可以使用。
(圖片來源:https://guitar.com/review/1963-fender-stratocaster/


▲ 1953 初版 Fender Precision Bass,前蓋後蓋都已經裝上。從前蓋的形狀可以理解為何 Pickguard 會長成那個樣子。(圖片來源:https://www.vintageandrare.com/


▲ 1957 年定版 2-tone Sunburst Fender Precision,可以見到前蓋與後蓋的形狀均有大幅修改。
(圖片來源:https://www.vintageandrare.com/

在當前的吉他演奏環境中,已經很難想像電吉他的琴橋上竟然會有一塊擋住撥弦手,讓演奏者無法以手掌側面進行悶音演奏的金屬蓋了;但在電貝斯上,仍然有幾位知名大師級人物沒有前蓋就好像不會彈琴一般,代表人物當然是長年使用帶有前蓋 Fender Jazz 的 Marcus Miller 跟 Will Lee 了。在其他設計變因都不變的狀況下,連原廠後來都直接放棄護蓋這項看似無用的設計,那為什麼當初要裝上去呢?依照眾人對 Fender 的創辦人與主要設計師 Leo Fender 的理解,他在設計樂器時抱持的態度一直都是實用至上,沒有哪個構件是以純裝飾為由而安裝上去的,護蓋這項設計更令人費解。


▲ Marcus Miller 與他著名的 1977 Fender Jazz Bass。前蓋保留,後蓋與替換的 Badass 琴橋尺寸不符已撤除。(圖片來源:https://www.mezzo.tv/en


▲ Will Lee 與他的 Sadowsky 簽名琴,當然有裝上前蓋。(圖片來源:https://www.vintageguitar.com/,Photos by Sandrine Lee)

Leo Fender 在世時始終沒有對前後蓋設計的真正理由或用途發表過什麼正式說明,卻又幾乎是迷戀式的在每隻琴上安裝必然會被拆下來的蓋子,後人只能就各種時代背景與實際使用的結果,做出各種嚴肅或荒謬的推測。

嚴肅合理的推論:

1. 遵循實心電吉他與貝斯實用化初始的 1950 年代美學—特別是汽車設計—將所有看起來機械的、礙眼的、不流線的東西,以流線造型與明亮色彩的構件遮掩,並特別強調閃亮亮的鍍鉻配件的使用。從這些亮閃閃的鍍鉻護蓋與藏在其下的各種拾音器或琴橋構件來看,個人覺得這是最合理的理由。


▲ 1950 年代汽車設計美學的代表作之一:1957 Chevrolet Bel Air Convertible 雙門敞蓬轎車,有著鍍鉻的大型保險槓與輪圈、高聳的尾鰭與引用自飛行航空高科技想像的流線外型。Fender 的樂器顏色標示色碼有段時間甚至是直接引用 Chevrolet 的母廠 General Motors 的色碼。(圖片來源:https://www.barrett-jackson.com/)

2. 在電貝斯問世時,Fender 的宣傳文件中已經設定其演奏法為使用 pick,或是以大拇指由低音弦往高音弦方向撥弦。這與現在常見沿襲自低音提琴,使用食指與中指交互撥奏的手法大相徑庭。在拾音器上加上前蓋,可以避免撥弦的手指或是弦直接撞到拾音器本身或磁柱,不小心撞到時發出的巨大雜訊,可能會對當時仍相當脆弱的音箱喇叭單體造成傷害。


▲ 吉他宗師 Wes Montgomery 的兄長 Monk Montgomery,是第一位使用 Fender Precision Bass 錄音(1953 年〈The Art Farmer Septet〉專輯)的貝斯手。在這張 1953 年於瑞典演出的照片中,可以看到他當時演奏電貝斯的方式,是以大拇指由低音弦往高音弦側撥動,前蓋成為右手手掌的支撐。
(圖片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nk_Montgomery

3. 至少在 1951-53 年間的舊版單線圈 Precision Bass 上,前蓋下是有一條與拾音器地線相連接的接地線的。許多人認為:拾音器下方的銅片、琴身護板(pickguard)背面貼的鋁箔、與接地的前蓋,可以共同構成一個能屏蔽由音箱、收音機或霓虹燈所形成的外來電磁場(EM field)的「法拉第箱」(Faraday Cage),讓拾音器可以得到較為乾淨的訊號。當然這樣的組合可以說是漏洞百出,毫無預想的抵抗力。之後的前蓋再也沒有接上地線,對於磁場、雜訊或是屏蔽等等也毫無影響。


▲ 在這隻拆除了前蓋,並安裝了 1951 年製拾音器的 Precision Bass 上,可以清楚看見本應與前蓋相接的地線。在 2001 年 Bass Player 雜誌的 Precision 問世 50 週年特輯中,有特別提到這條地線:「因為(1951 年版)拾音器與前蓋接地是相連接的,所以有沒有裝上前蓋音色會不一樣。」
(圖片來源:https://www.talkbass.com/threads/what-is-the-point-of-pickup-covers-and-ashtrays.331755/

4. 舊版 Precision Bass 問世時,美國仍處於韓戰期間,民生物資仍有短缺現象。最早的 P-Bass 上單線圈拾音器的繞線板(bobbin)跟護板使用的是相同材料,非常容易破裂。琴橋上的高度調整螺絲則是有割傷使用者的危險;乾脆全部蓋起來避免破壞與傷害。也有人認為 1950 年代時的演出服裝幾乎都是西裝、燕尾服等長袖的正式服裝,前後護蓋可以避免袖子,特別是袖扣在弦上磨來磨去發出噪音,或是打到拾音器等干擾演出的行為。


▲在這隻初版的 Precision Bass 上,可以發現拾音器上層的繞線板跟同材質的護板都已經變質且開始破裂了。前蓋某種程度上可以減緩,或是遮掩這樣的現象。(作者翻拍自 Black & Molinaro, The Fender Bass: Illustrated History, Hal Leonard)

在關於 Fender 琴上護蓋的一些討論的下集中,將會敘述各種奇怪的推論,以及護蓋的真正用途。

撰文:江力平(江大)
圖片來源:已標註於各圖

訂閱樂手巢,周周更新器材節目:https://www.youtube.com/YSOLIFEchannel/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調整樂器的英制/公制尺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