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搖擺如戲,一代傳奇Frank Sinatra走入畫室向藝術致敬

0
4897

一代音樂巨星Frank Sinatra在1998年5月14日因心臟病發逝世,享年82歲。這位二十世紀的歌王生前創造無數經典作品,在影視、歌舞戲劇、藝術各領域獲獎無數。他的人生是一場傳奇,從事業巔峰跌落谷底又能再創高峰,逝世後持續影響著娛樂產業,更在藝術領域創造驚人成就。

人稱「瘦皮猴」的Frank Sinatra是20世紀最受歡迎也最具影響力的音樂藝術家之一,他的演藝生涯始於搖擺樂時代,在俱樂部駐唱、擔任廣告演員,也先後加入幾個爵士樂團擔任歌手。1940年在Tommy Dorsey的樂團中憑一首〈I’ll Never Smile Again〉成名,成為當時代少女們的偶像。1943年他與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簽約後開啟獨唱生涯,就在音樂、影視的事業皆如日中天時,卻因頻頻失態、婚姻失敗,又傳言他與黑手黨勾結,導致公眾形象一落千丈,從事業巔峰陷入低潮。

在1950年代初走下神壇的Frank Sinatra就像隻過街老鼠,他轉而到拉斯維加斯發展,漸漸成為著名的駐地演出者,而後還真的加入表演團體「鼠黨」(The Rat Pack),與 Dean Martin及Sammy Davis Jr.等人在60年代成為「娛樂之王」。在這期間,Frank Sinatra於1953年憑藉出演電影《亂世忠魂》,獲奧斯卡金像獎和金球獎最佳男配角,讓他的演藝之路重生。音樂發展也與Capito唱片簽約捲土重來,即使1950和1960年代搖滾樂興起,他的雄厚細膩的嗓音造就佳績,作品始終毅力不搖、備受讚譽。

他慵懶、搖擺的歌唱生涯有太多經典,如史上第一首被NASA送上月球的歌曲〈Fly me to the moon〉;對應自己戲劇化人生的代表作〈My Way〉在1974年成為南非電影《奪標》主題曲;就連2019年DC的《小丑》電影也採用了他演唱的〈Send In The Clowns〉和〈That’s Life〉;〈New York, New York〉更出現在許多好萊塢電影中紙醉金迷的紐約場景。

Frank Sinatra一生對藝術充滿熱情,在表演與音樂創作外,他也是敏銳的藝術收藏家,多年來探索各種流派,特別喜歡印象派、立體派、抽象派或極簡主義的藝術家。1960年代中期他也投入繪畫創作,在家中設置光線明亮的繪畫工作室。從演藝事業漸漸引退的那些年,便經常在畫室裡待上幾個小時細心創作,藝術就像是一種療法,讓他迷失在自己的創造力世界。

繪畫對Frank Sinatra來說是種純粹的樂趣,最初藉由模仿喜歡的藝術家來汲取靈感,對此他大方揭示弱點,毫不掩飾地承認自己是業餘的藝術愛好者,用畫作向喜愛的藝術家致敬。就像受到畫家Walter Kuhn一系列小丑相關作品的啟發,Frank Sinatra也因此創作許多小丑畫作;妻子Barbara透露他稱這些作品是自畫像,反映著螢光幕的形象如戴面具的小丑,娛樂著大家、不顯現邪惡或悲傷。

在晚年退休後,Frank Sinatra有充裕的時間沈浸在繪畫當中,藝術成為他恢復能量的方法,他也創作了許多抽象派作品,融合矩形、網格等幾何圖形元素,以筆直的線條進行繪製,令人聯想到Mondrian和Frank Stella的畫作。他的女兒Tina Sinatra在1991年書籍作品《A Man and His Art: Frank Sinatra》的導言寫道:「我的父親以幾何抽像風格作畫,這使他感到滿足。他是一個挑剔又細心的人,所以他以嚴謹的心創造出作品所需的精確度。」

遺憾的是,Frank Sinatra在逝世的前幾年視力開始出現問題,加上1992年好友Jilly Rizzo在75歲生日時因車禍身亡,讓他感到非常悲痛,兩人的共同朋友Tony Oppedisano透露,此後Frank Sinatra便停止作畫,再也沒看到他拿起畫筆。

Frank Sinatra人生起起伏伏,從沒人預料他能從谷底重生後還創造更高成就,一生搖擺得精彩輝煌,「永遠的一代傳奇」稱號名不虛傳,就如他的墓誌銘「The best is yet to come.」,在他的藝術世界裡,永遠有更精彩的在後頭。

文字整理:Anita/樂手巢編輯部
資料來源:Sotheby’sIdeel ArtArtlandARTFIXdailyFrank Sinatra

樂手巢雜誌Vol.10 創作新秀獎特輯 一月正式出刊:https://mag.ysolif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