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錄音實驗:同一套鼓、七間不同錄音室!(結論篇)

0
824

上文「實驗篇」提到,長期與 Muse 合作的錄音工程師/製作人Tommaso Colliva 為了探索空間對鼓組錄音的影響,決心在七間不同錄音室及一般日常空間裡做聲音實驗:使用同一套鼓組、鼓手(Alex Reeves)、收音麥克風…等,錄製同樣的歌曲做比對。

在這樣大費周章的實驗之後,鼓手和製作人有什麼心得呢?

演奏者跟空間的的音樂對話

鼓手 Alex Reeves 跟 Colliva 都發現空間不止在聲響上產生影響,對樂手演奏的方式也會產生極大的改變,雖然在實驗過程中, Reeves 耳機裡幾乎只送 Close Miking(近距離收音)的監聽訊號,試著把空間對演奏影響降到最低,但還是可以明顯感受到不同錄音室裡演奏方式跟心態的改變。Reeves 在 SOS 訪談中說到:「我的老師 Bob Armstrong 總是教導我要跟著空間演奏;比方說你在小酒吧裡演出,你不會想猛砍鼓,摧聾每個人的耳朵;但是在大型體育館裡演出時,你打得多大聲就都沒關係。在錄音室裡錄音的概念也是一樣,你不只是是演奏鼓,同時也在演奏那個空間。空間的聲響影響你,你也會影響它,那是樂手跟空間之間的音樂對話。

%e6%9c%aa%e5%91%bd%e5%90%8d-1

製作人與空間的音樂對話

錄製完好幾間錄音室實驗後,兩人一時興起決定再到製作人 Colliva 家的客廳錄音,研究在受控制的錄音環境,與在一般日常環境裡錄音的結果差異。

Colliva 家的客廳很大,加上沒有平行的牆面造成顯著聲音問題,所以錄出來的效果也很不錯。只是 Colliva 認為,單以錄出來的成果來比較日常環境跟錄音室環境的差異很容易誤判,你得以混音階段的角度來評估聲音可用性 。比方說在客廳裡做的錄音,乍聽之下很不錯,但是否禁得起混音階段的聲音處理?Colliva 的經驗讓他可以預想到一段錄音在做動態處理時會呈現的狀況, 他也實際確認原本聽起來不錯的客廳鼓組錄音,一旦在混音階段加入 EQ 跟 Compressor 時,空間裡的一些問題共振頻率馬上跳出來、薄弱的頻段、Peaks 等問題也都浮出檯面,都會造成混音階段的潛在棘手問題。

在 Air Studio One 錄音 Photo: Sound on sound Youtube channel

▲在 Air Studio One 錄音  Photo: Sound on sound Youtube channel.

Colliva 也指出,雖然不同空間對於整組鼓產生極大影響,尤其是跟著整體音樂聆聽時,不同錄音室錄的同一套鼓會大幅改變歌曲樣貌;但是 Close Mics 的聲音變化其實相對小很多。他提到:「以大鼓來說,其實單聽各個錄音室錄的Close Miking 大鼓訊號相似度很高,你改變收音麥克風、鼓皮或是鼓槌產生的影響,可能都比改變 Room 更劇烈。在這個實驗後,我知道 Close mics 不會改變太多,所以在製作過程中碰到問題時,把 Overhead 麥克風或是 Room 麥克風 mute 掉後,會幫助你發現:『究竟是鼓組的音色有問題』或是『Room 不對?』『我們該從哪個方向下手調整?』」如果鼓組聲響太散太不集中,Colliva 也知道自己多了一項工具可使用:在馬上卯起來換鼓或換麥克風之前,先用吸音板跟 Gobo 圍出一個小一點的 Booth 嘗試 “新的 Room Sound” .

這次的實驗,也讓 Colliva 更想要進行更多嘗試,把錄音環節中的細節一項一項拆解開來分析,期待 Colliva 有更多新的試驗!

 

文字:Hyphen

資料來源: Sound on Sound (2016 September)

延伸閱讀 :嗨!錄音實驗:同一套鼓、七間不同錄音室!(實驗篇)

嗨!只要兩支麥克風,Bob Clearmountain教你錄製出超棒鼓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