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封面樂高化,做不出細節又100%虛擬卻很有溫度

0
5622

對喜歡玩樂高(LEGO)的人來說,最大的樂趣不是完成的形體,而是摸索組構的過程,但實體積木並非唯一玩法,來自世界各地的樂高藝術家還能透過軟體製作虛擬積木,這些無法捻在指間的 3D 傑作是否和實體有同等的魔力呢?設計師 Adnan Lotia 以專輯藝術為靈感,製作大量樂高化的唱片封面,他赫然發現這些虛擬積木竟然比數位圖像更有實體溫度,希望樂高可以成為一種設計工具,特別是在教育領域。

紐約布魯克林設計師/藝術家 Adnan Lotia 學習藝術史、工作室藝術和平面設計,對設計和教育興趣濃厚。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牛津大學出版社擔任設計師,作品包含刊物平面設計與移動圖書巴士。他在 Instagram 選擇「塑膠製造商」帳號類別,而頁面全數發表由樂高積木創作的唱片封面。「2012年當我開始授課『機器人和創意工程』時,我重新認識了樂高。受到學生的啟發,我開始用我有限的樂高收藏來製作一些模型,但我的建構受到了元件的限制,因此在2020年轉向數位樂高。」

他主要運用 BrickLink 作為創作媒介。這款幫樂高模型 3D 建模的軟體,能讓他快速高效地進行原型建構,在虛擬國度中不受限制,並且不占用任何物理空間,還有完美的打光呈現效果。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Adnan Lotia(@uvupv)分享的貼文

Adnan Lotia 嘗試用樂高詮釋的第一張專輯封面是 Pink Floyd 的《月之暗面》(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我很好奇是否可以用簡單的馬賽克形式去表現標誌性的棱鏡及傾斜的彩虹,因為樂高只出了幾種不同的傾斜板。我設法在一天之內完成封面,並決定繼續挑戰自己,每天重新製作不同的專輯封面。」作為一種紓壓方式,他在邊聽音樂邊了解視覺構成過程中,逐步製作樂高化唱片封面,約半年時間就製作了上百個。

在真正拼組任何積木之前,他會先檢查專輯封面的「樂高相容性」,思考有哪些積木選擇,嘗試在腦海中建造最多的可能性。基於每個專輯封面的色彩配置、細節和構圖都不同,面臨的挑戰也各異其趣,而創作時間從幾個小時到幾天的時間都有可能。有些看起來很簡單的圖可以快速動工,但又突然卡關,這時候 Adnan Lotia 會停工幾天再回頭處理它。「有時專輯封面需要在我的大腦中滲透一段時間後才知道怎麼呈現它。」

投入唱片封面樂高化以來,Adnan Lotia 認為自己不再那麼講求精準的比例,許多作品最後都變成漫畫感。有時候檢視比較早期的作品時,一旦發現構圖或顏色上的瑕疵,他便陷入無限糾結,希望重新做出更完美的版本。而最難複製的,莫過於那些有強烈攝影效果和層次感的專輯封面。「一些迷幻圖像有太多彎曲形狀,無法用樂高忠實地再現。」

當然熱愛音樂也是 Adnan Lotia 的創作動機之一,他從小收集卡帶和 CD,並且熱衷於欣賞專輯藝術,包括專輯封面、曲目列表、照片或別冊等。他認為專輯藝術就像電影和美術一樣,除了為許多舉足輕重的設計師和攝影師提供發表平台之外,還記錄了時代的變化。「有趣的是,專輯藝術不僅反映出文化趨勢、偏見,也常代表反文化的觀點。」當數位音樂越來越普遍,他認為專輯藝術對於音樂欣賞體驗來說已經不再那麼重要了,不過數位化也有好處,在降低創作與傳播的門檻後,設計師與藝術家可以不設限地發表觀點與作品,並有系統地建構藝術資料庫。

「我開始用數位方式收集音樂後,就再也不去注意專輯封面了。當音樂以實體形式傳播時,有形的封面藝術是專輯的視覺象徵。我想我用樂高再現的專輯封面會惹人關注,某程度也是出自於同樣的原因,因為它們表現出實體性。這很諷刺,因為我的作品事實上100%虛擬的。」

撰文:Lakeisha
資料來源:albumcoverhalloffameloudersound

Ringo Starr 籌備80大壽虛擬慈善演唱會+樂高推出披頭四馬賽克藝術